没有心存敬畏,只因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作为童行教研组的成员,我最愿意做,做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为家长和孩子们查找优质的素材和资料,并传递给大家。而在一次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纪录片《蓝色星球2》,这部纪录片独特的表达方式令我和孩子以及身边的人都沉醉其中。
于是,出于好奇,在看完了7集《蓝色星球2》后,我又回看了《蓝色星球1》,并在网上查遍了关于纪录片的各种资料之后,有了下面这些结论。

海洋是占据地球百分之七十的蓝色地带,有数之不尽的奥秘。如何将诞生亿万生命的海洋介绍给孩子们?BBC的方法是讲故事。
熟知BBC纪录片拍摄套路的人都知道,BBC最擅长讲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除了美之外,都是“意想不到”的真实。们到底是怎样讲故事的呢?
探索未知,寻找故事角度
BBC说:一定要新奇,我们的使命就是展现人们不知道的东西。BBC自然历史部在拍摄之前就已经在找故事了。他们花了整整一年调研,在动物研究中寻找故事。
比如2011年,一名研究员读到论文《野生猪齿鱼的工具使用》,论文中提到大堡礁蜥蜴岛有一批猪齿鱼,会将珊瑚作为工具,砸开蛤蜊吃肉。这让摄制组十分惊异,之前只见过猿和鸟类会像人一样使用工具。BBC摄制组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我们想讲的故事。”
《蓝色星球2》备忘录里记录着一长串动物名单,摄制组需要一一找到它们,而且他们真的找到并拍摄到了。其中有不少动物行为只出现在渔民的“传说”中,甚至没有照片为证。
比如令人惊叹的“鱼捕鸟”、“变性鱼”等。就是这种探索精神,使得纪录片反过来推动了学界的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蓝色星球2》的画面拍摄内容,陆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感慨一下,人的一辈子,所能见到的物种十分有限,BBC纪录片让所有人都能尽阅这些世间珍稀,分享这世上真实存在的奇景。
这些生命的魅力和进化的奇迹,也启发了很多人的艺术灵感。一些科幻大片中天马行空的形象,都能从纪录片的镜头里找到原型。可以说,人类的想象力,还是无法与真实世界相提并论,这里比想象富饶得多。
《蓝色星球》1和2的解说人,被誉为“世界自然记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表示:“在我看来,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的最大源泉,是视觉之美的最大源泉,是智慧兴趣的最大源泉。”让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广博,这也是童行一直坚持的理念,真想和老爷子握握手。
重视观看体验,用海洋生物的镜头讲故事
让故事有一个非常棒的观看体验,是BBC选择故事角度的首要考虑因素。

《蓝色星球2》的拍摄持续了五年。五年后,摄制组带着共计6000小时的拍摄录像回到自然历史部。他们核对出发前的拍摄计划,初衷是把所有事实串联在一起,把这些素材解构并拼凑出故事。如果有一些故事本身很棒,但放在银幕上效果并不好的话,他们就会忍痛舍弃。
要知道,在海洋里拍摄并不容易,舍弃一些很棒的故事,想想都让人非常心疼。但是BBC就是BBC,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很高标准。爱登堡爵士对自然纪录片的拍摄理念是:“自然的故事,要用最打动人心的影像传达出来,感动并影响观众”。
摄制组足足花了18周拍摄剪辑《蓝色星球2》的素材。像《蓝色星球1》一样,续集也没有让科学家出镜解说,全靠海洋生物的镜头讲故事,再配以爱登堡爵士的声音。这是为了让观众最大限度沉浸在故事里,科学家一出镜讲解,容易拍成干涩的科教片。
91岁的大卫·爱登堡
BBC反对将野生动物拟人化,对它们的行为进行自以为是的解读。爱登堡爵士在看到海龟接受鱼类为其清洁死皮的影像时,他产生了“它似乎在接受面部按摩服务”的想法,但是他很犹豫是否要将“海龟闭着眼睛张开四肢,很惬意的样子”,这句话写进解说词里。直到工作人员找到一篇论文,证实“接受死皮清洁时,海龟体内激素发生了变化”,证明它们真的在享受。”为了保证科学性,《蓝色星球2》每集故事都由专家检查脚本。
二刷三刷之后,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了BBC的讲述技巧。讲述技巧很精湛,但更让人又敬又佩的,其实是他们做事情的态度。
同理心让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
即便主角是一群海洋生物,BBC照样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些故事关乎海洋生命的“争夺、生存、繁育、牺牲和逝去”。有的感人至深,有的使人会心一笑,有的发人深思。
如何让人们的行动发生改变?BBC的方法就是激发人们的同理心。在故事叙述时,有这样一个小技巧:拍摄者给一些追踪对象取了可爱的名字,在介绍的时候也会提及它们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比如父亲、母亲。
观众会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动物们的生存状况中,体验它们面临的挑战,为它们解决生存难题的方式击节叫好。这样的方式能够唤起我们的同理心,提醒陆地上的我们要替大海里和人类如此相像的生物们想一想!
BBC经常会用动物之间的母子情深,来激发妈妈和孩子的同理心。如果说要评出整部《蓝色星球2》里最令人痛心的画面,下面这一幕多半会入选。这是一只领航鲸妈妈,她嘴里叼着的可不是食物,而是她的孩子。
小领航鲸已经死去多日了,尸体也早已开始腐烂可妈妈还是不愿意放口。带着小领航鲸的尸体,漫无目的地在大海里游了一天又一天……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只鲸宝宝很可能是被人类毒死的。毒物则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塑料。
100多年前,当我们发明塑料时,曾欢欣鼓舞,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低廉方便的产品了。从此,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被大量排入海中。
人类每年向海里排放800万吨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在分解时会与其他污染物混合。这只鲸鱼妈妈就是由于误食了塑料垃圾,乳汁产生的毒素间接喂食给了鲸宝宝。真的是她,毒死了自己的孩子吗?
什么是孩子们最在乎的,“和妈妈的联结”。什么是妈妈最在乎的,“和孩子之间的情感”。BBC用动物的母子情感联结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非常“狠心”的触动。
绝望中也要给出希望
有时候,我们无需过度保护孩子,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的美,也要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的丑陋一面。丑陋就像悲剧一样,能让孩子们产生一种更强大的改变力量。
可是,如果悲剧给多了,丑陋看多了,就像是“破窗效应”一样,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感觉,并不会让人有改变的动力。怎么办?且慢,还是有希望的。
在传递环保理念时,BBC经常会用这样的讲述逻辑:

“镜头下的大自然美不美?”
我们看了之后说:"美"。
"美!但是马上就灭绝了,看不到了!"
观众心里一沉,感慨一下,"哎,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了。"
这个时候,BBC又会给我们希望——已经有保护者做出了怎样怎样的努力,大自然也是有生命力的等等。所以,你要不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答案当然是“要”。
这其实是BBC给我们的“最后一击”。美好的、丑陋的都看完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了。最后这个“希望”的降临,才是我们改变的动力。
英国女王在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宣布:“在所有皇室地盘,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很快,在女王的带动下,英国从上到下开始了一场禁塑运动。
2018年一开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她送给主席的礼物就是这部《蓝色星球2》。不知道最近我们的禁塑运动和BBC有多少关系。
虽说理性地对《蓝色星球2》进行了解剖,但是这部片子的震撼一直都在。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BBC坚持自然的故事,要用最打动人心的影像传达出来,感动并影响观众,于是这些画面成了人类对这个星球最为珍贵的记录。
强烈推荐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看《蓝色星球2》。给孩子看高品质的电影、超高品质的纪录片,可以说是给了孩子一个非常丰富的精神宝藏。
让孩子看纪录片,不仅能够刷新认知,拓展视野,更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世界。纪录片不仅能让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还能让生活像诗一样浪漫。这就是纪录片打动我们的原因。
参考文献:
① 9.9分的BBC神级纪录片《蓝色星球2》你必须要知道的20个背后故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3362855585833750&wfr=spider&for=pc
②《蓝色星球2》:大海的传说,十分震撼人心的大海纪录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946359097552453&wfr=spider&for=pc
③《蓝色星球2》幕后:水下拍摄6000小时
http://www.zhuigan.cn/htm/cn/BasePage/5448/article_id/035/276/0.htm
④《蓝色星球2》大火BBC口碑纪录片是怎么拍的?
http://www.zhuigan.cn/htm/cn/BasePage/5448/article_id/035/276/0.htm
⑤《蓝色星球2》来了,他们拍到了一条会使用工具的猪齿鱼
http://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841247
⑥ 果壳网对话《蓝色星球2》主创:一部自然纪录片的诞生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2486/
⑦ 史上评分最高的纪录片是如何诞生的?|蓝色星球2
https://www.jianshu.com/p/6cedcf4bfb88
12
韩乐
童行产品编辑
曾做过经管类图书编辑、知名儿童领域自媒体编辑、儿童图书编辑
家有男孩,哄娃绝招:讲故事
封面图授权转自著名插画师Lost7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