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米芷萍
更多收听平台:喜马拉雅 / 蜻蜓FM / 荔枝电台
点击绿标收听音频,文末写留言参与讨论
音频简介
本期节目,采访了现居挪威的自由撰稿人米芷萍,一位在挪威老人院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文字工作者。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
  1. 挪威的养老、医疗福利
  2. 她从事的“临终关怀”工作
  3. 挪威宜居的自然环境
  4. 挪威的教育福利
  5. 挪威日常生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以上内容,下方文稿是芷萍在录制前写给我的稿子,虽然文稿和谈话内容不完全一致,也还是保留原稿与大家分享。细腻的情感体会,有时候文字表达可能更为准确。
👇
摄影 | 米芷萍
  • 我和挪威结缘
2010年我与现在的先生相识、相恋,婚后随他定居挪威。我们的爱情故事被采访,并刊登在了国内杂志《家庭》六月刊上。
2012年初,为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我到当地一所语言学校学习挪威语。2013年2月,我被安排在当地的一家老人院进行语言实习,实习期三个月,每周三天。实习后我就做起了这份兼职工作。因为其它时间我到挪威的学校学习两年制的医疗健康专业。
在挪威,有规定是不允许一个人独自离世。对于没有子女亲人的老人,也要安排我们分秒不离,陪伴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 摄影 | 米芷萍
  • 临终关怀是怎样一个工作呢?
临终关怀曾有人说,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奈、最残忍、最有爱的工作之一。说它无奈,是因为明知身将离去,却要忍痛慰藉;说它残忍,是因为分明迫近死亡,却要微笑陪伴前行;说它有爱,是因为要用细心照料与有效的宽慰,来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与悲痛。
  • “临终关怀”让我“触碰”死亡,从内心的恐惧到震撼
第一次面对死亡,我感到很伤心,很害怕。
当我第一次触碰到老人双布满皱纹和青筋的手的刹那,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种沧桑和行将就木的凄凉,竟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不仅是出于对老人的同情,更源于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很多时我们只是等待老人们生命的自然停止。
■ 摄影 | 米芷萍
  • 我思考,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我老人院工作的这几年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其实生命的来去最是自然,临终关怀就是陪老人一起,站在生命的尽头去感悟生死,缓解痛苦与恐惧,直面死亡。
当生命开始倒数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用平常心去面对和接受死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待我们终老那一天,我们能真正的无悔这一生的所遇,原谅一切嫉妒,诋毁,用言语,甚至用暴力伤害我们的人。
这一生很长,长到有时有些人认为无聊,无所事事。
这一生也很短,短到有些人还没来得及告别就离开。
我们活着的人要珍惜生命,因为那是死去的人永远找不回的。生命更珍贵,因为很多人在爱着我们,我们也有很多深爱的人。
也是因为这项工作,我于今年签订了死后无偿器官捐献的志愿书。我愿意死后,把自己可用的所有器官都无偿捐出去,让他人生命可以延续。我认为这是我能帮助别人最好的方式。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说:
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不要忘记我!
希望我们都有人爱着,我们也爱着他人。珍惜眼前,珍惜彼此。
■ 摄影 | 米芷萍
  • 我在挪威的日常生活
除了工作,我其它大部分时间是放在家庭和我的写作上。
在挪威,夫妻共同做家务和照顾孩子。我老公曾是当地一个区的区长,工作非常繁忙。在我们结婚和有小孩子后,他换了工作,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家庭中。
周末休息时,我们一家开船去钓鱼,去游泳馆,去看电影,去参加志愿帮助活动。
■ 摄影 | 米芷萍
孩子今年四周岁,他每天大概晚上7点半就入睡。我和我老公有更多的独处时间。有时我钻进书房写作,有时和他一起看电视,聊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有时也会和他看邮票。他是一名集邮和钱币收藏者。
我也喜欢摄影。
米芷萍:定居挪威的东北人,从事临终关怀工作,器官捐赠志愿者,那个将走100个国家,写100个故事的执着姑娘。微信公众号:在挪威写字的米芷萍。
END -
/片尾曲:无/
/节目制作:Mar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