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一个快两年前的访谈节目《锵锵三人行》在微博又火了,窦文涛和冯唐以及俞飞鸿三人讨论了关于男女对婚姻的不同认知。
1.  为什么结婚?
窦文涛针对一篇当时的爆文《单身或导致蔡英文政治风格偏向极端化》,引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不是主持人窦文涛的观点哈,所以不用骂他直男癌了):
“过去咱们以为阴阳相配,人总得有一个家庭……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单身到现在呢?”
而俞飞鸿的回答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不需要通过婚姻来得以成全,两个人的孤单比一个人的孤单其实更糟。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究竟是不是必要的?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75后,早婚,校园恋爱,大学毕业两年24岁就结婚了。我身边这样的朋友也不少,早婚早孕,为什么结婚这个问题好像也没有更多的考虑,就是水到渠成。
相似的起点,但是大可有着南辕北辙的结局。
十几年之后,我们这批同学朋友里,绝大部分依旧婚着养儿育女柴米油盐,也有离婚单身的,有再婚而婚姻幸福的,也有再婚又离婚的。
春节前,好朋友G深夜微信我说他离婚了,我颇有些讶异,毕竟这曾经是一段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最爱的选择。两人分手很友好,好朋友也很有担当,房子钱都不亏了前妻,彼此珍重再见,就这么分开了。
我不能免俗的问:又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干嘛要离婚?毕竟婚姻中有无数暗礁和漩涡,我们必须区别哪些是致命的,哪些不过就是努力一下就过去的。
“合不来吧。”
“你真是有颗90后的心。”我开玩笑说。
“还好你们没孩子。”我说。
“你是认同为了孩子可以委屈自己的人吗?”朋友问。
这不是一个为了谁委屈自己的问题,有了孩子考虑的就是要多很多,即使没有孩子,婚姻肯定也有很多羁绊,这些羁绊,也是责任,某种意义上,这也叫做安全感。
婚姻当然保证不了什么,即使我们都知道这种安全感易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它。
婚姻的天长地久,不是一种因果,而是一种愿景,不是说你结婚了就会白头偕老,但你肯定希望与子偕老。
就像宝岛辩神黄执中说的那样:“生活中安全不等于安全感,比如玻璃栈道你知道那是安全的但是你不敢走,因为你没有安全感。”“我当然知道那纸婚书那枚戒指没有魔力,但是它可以让我觉得安心。”
所以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选择,但是它是安全感的选择,无论这个安全感是不是也不够坚强。
因为有了这种愿景,婚姻就有延伸而来的退让和妥协,蔡康永关于婚姻的妥协有过一段犀利但是有温度的发言:
“婚姻的承诺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承诺,不是一个我们对社会的承诺。当你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想一下要或者不要,我是不是对他还有别的依恋,我们的回忆那么重要,我放下这段回忆,去跟别的新人在一起,我的回忆都作废,这个值得吗?
和婚姻一样,孩子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人应该以生育繁衍后代作为逼婚的理由,婚不婚生不生都是各自的自由。但是不可否认,有人很想要孩子,既然不想要孩子没错,想要孩子也不该有错。如果想要孩子,婚姻的重要性除了安全感,还多了一层共同作战。
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果没有孩子,结婚其实和恋爱区别不大,但是有了孩子,生活就彻底不一样了。
我们一再的强调自我,但是真的没有比不谙世事的孩子更自我的生物了,在他们尚无法沟通又天生拥有强大的自我中心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一饿一困就哭的婴儿),需要夫妻的全力合作和支持。这时候,婚姻就更像一场组团作战,每个人各施其职。
闺蜜L常常抱怨老公不给力,好像带娃总是自己一个人的事,结果老公出差三礼拜,闺蜜说,原来少一个人还是会累更多。
虽然平时觉得对方也没干啥,但是哪怕是厨房里的一包垃圾,下班时自己走不开对方去接孩子,吃完饭自己收拾厨房时有人看着随时可能出岔子的孩子,这些都是需要人的。更别说如果遇到孩子生病,夜里突然发烧,想带着生病的老大去医院,又苦于熟睡的老二没人看着。于是不得不承认,两个人还是有两个人的好。
社会的进步首先应该教会我们的,就是尊重多元价值观和个人选择,所以我不认为谁的选择就更正确,谁的就更卑微,不过是因为有某种原因,无论是个人主观的,还是条件客观的,左右了彼时彼刻的个人选择。
只要在婚姻中保持了忠诚,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没什么该被诟病的。无论是婚还是不婚,没有所谓的一定好或者不好。
2. 男女对待婚姻的区别。
访谈中,冯唐那段话“断章取义”的看很容易引发众怒:
“结婚这件事,不是施舍。而是,结婚这件事,有一方特别想要,一方,不是说绝对不要。这是常见的一种状态。不见得是男的是女的,转换也有可能的。”
俞飞鸿指出:“这种心态一般出现在男人身上,女人不会因为亏欠就嫁给对方。”
男女不同的生活经验自然有不同的结论,不可否认,在当下的环境中,被逼婚被催婚的还是女性居多,一方面是传统观念没那么容易改变,比如所谓的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等因素,另一方面,男女目前并没有平权,客观上男的选择范围确实比女的大。比如到处听说40岁男人娶20岁女孩,反过来的例子就少很多,王菲和谢霆锋,大S和汪小菲等还被人姐弟恋标签着说了又说。
首先我要用比射线还直的三观说:这些社会陋习陋观肯定不对!男女应该是对等的!这当然不公平,就像俞飞鸿说的,婚姻绝对不应该是男的对女的的一种怜悯和施舍。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棵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偏见和不公,女性遇到的婚恋压力确实更大。
F是一个事业有成的80后,恋爱谈了不少,有自己选择的,也有别人介绍的,包括我都给她介绍过男朋友,有的短暂接触就发现不合适,有的都走到见家长商谈婚嫁条件,双方做了各种妥协退让之后,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F一直和我说:“姐你如果认识合适的男的记得介绍给我哈,我还是很想结婚的。”她也提到自己对择偶标准的放宽,有的条件连我一听都觉得这也太“屈就”了吧,但是我很理解也尊重成年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我们没有人握着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
我其实没问过F对婚姻的这种“执念”的原因,她提到过自己喜欢孩子,也说过自己传统家庭观念中从小憧憬的就是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所以即使迟迟没有遇到良人,她也对婚姻有憧憬有期待。
所以我既理解想结婚的,也理解不想结婚的,只要你觉得那是你心中的光,你就去追,你只需要记得婚姻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结不结婚完全是个人选择,既谈不上对不对,也谈不上好不好。
3.
俞飞鸿的从容淡定,透露着时光的雍容典雅,原来并不是所有被岁月磨砺的都是碾压,还有一种是打磨和抛光,从而更加的温润细腻。
我有个师妹Y,90后,高瘦白幼秀,颜值好,家世优,有才华,有思想,进退之间方寸感极好,是个在各方面都特别受欢迎的女孩子,但是一直没有谈恋爱,也自然没有婚姻的对象。
我们有一次聊到这个问题,我开玩笑说是挑外貌挑身家么。Y说得很实在:
“条件当然不能太差,我也不是外貌协会,帅不帅的看久了也差不多。家庭条件这些也是相当就好,毕竟相差太远,也很难相互理解和认同。”
“其实谈不上有什么条件,也没有特别的不想恋爱结婚,说到底是没有遇到那个人吧,我现在生活挺好的,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有自由的空间,平时也有不少朋友,学学钢琴国标,我也不觉得寂寞孤独什么的。”
“我想要和一个人在一起,他总要是够吸引我的吧,两个人过,总要比我一个人过更好,我才想恋爱结婚。”
这番话其实和俞飞鸿说的“我不是不婚主义,我只是还没结婚”异曲同工。换句话说,俞飞鸿不是排斥婚姻,只是还没有找到那个愿意一起步入婚姻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标准或者感觉。
美丽大方独立的她,透彻的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与父母达到了共识,可以平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接受来自其余人的质疑。
置身娱乐圈,俞飞鸿必定是见识过了各种恩爱各种反目各种信任和各种背叛,所以当她说出这段自信但不自大的话时,我觉得她的心中其实有着对婚姻最高级的一种英雄主义。
就像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婚姻也一样,只要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的坚持幸福下去,这就是婚姻的英雄主义。
小灯塔热点追踪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团购、报名英语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