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14岁初中少年小彭,两个月内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共计110次,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孩子父亲彭师傅说,他们是四川南充人,十年前就到广东某服装厂打工。缝一条牛仔裤裤头赚几毛钱,夫妻俩每天加班到凌晨,一天能缝上千条。家庭月收入大概6000元,这16万元是夫妻俩十年的所有积蓄。
他妻子将钱放在余额宝里,因为利息比银行活期高一点。没想到孩子偷看了母亲的支付宝密码,趁母亲洗澡的时候偷手机转账充值,而且撒谎欺骗母亲直接拿手机充值多达一百多次。
等妈妈发现时,余额宝中余额已不足以支付30元以下的购物,当场晕倒住院。

因为14岁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直播公司称,支付密码是用户个人所有,如证据确凿为未成年人支付,愿承担相应责任。 
一个社会事件当然不只是个体问题,比如平台监督问题,如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直播、游戏平台,都值得整个社会去考虑,都应该得到更广范围的关注和同时去思考要怎么解决。
2
但是,彭家父母的一些话,却不仅仅是这些监管制度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服装厂上班,做流水线的。一家人租住在服装厂宿舍,一个月房租只要180元。孩子他妈从来不舍得买衣服,全家吃得也很省。” 
“这么些年,我和他爸爸再苦再难,都不对孩子说一个‘穷’字。他想吃什么穿什么,我们都是满足他。我和他爸五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每个父母都期待给孩子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这是我们所谓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富养”是一个很跟得上潮流的教养名词,害怕伤害孩子,害怕孩子会有匮乏感,害怕“告诉孩子买不起就是在伤害孩子步入上层社会的可能性”。
但是“穷汉养娇子”是什么意思?说的就是:“妈妈舍不得买一件衣服”,“再苦再难不对孩子说一个穷字”,“尽量满足他”。
难道知道并体谅父母的辛酸不应该?凭什么觉得父母都买得起?父母买不起就有错?自己没钱就低人一等就必须打肿脸充胖子?
一个生活在虚幻中,调整不好自己心态的娃,会被社会狠狠打脸!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这样的鸡汤也是让人晕晕乎乎,毕竟都是祖国的花朵,最好只有阳光雨露,没有狂风暴雨。
可是什么更可怜?那就是当狂风暴雨是真实存在且很大程度上不可能逃避的情况下,你还有一颗玻璃心!
闺蜜咖咖总结到:
为什么非要超过自己能力把孩子按照高层培养
?我当然不反感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尽力发掘和创造出来美好的东西,只是觉得流行鸡汤对底层父母的辛苦缺少同理心。”

“我痛恨那种讲底层妈妈自己千辛万苦还要如何如何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把补丁衣服做出花来的鸡汤!
妈妈累得想睡觉不收拾家咋了!

没有条件提供完美的物质生活并不是父母的原罪。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与父母一起互相关爱、扶持、努力,也是爱的教育。“ 
我想要培养孩子从容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贫困、苦难、窘迫的经历并不丢人,父母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孩子就会学着用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未来的风浪。“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的小姑娘兰花,从小就知道妈妈操持家务太辛劳,爸爸哥哥出山劳动不容易,所以自己可以帮助妈妈多捡一垛小柴火,帮大人把家里地打扫干净。
这是贫穷的苦难,但也是正视现实,人格上的坚毅和尊严。
同样是小男孩,12岁的四川德阳的小蒋,这个国庆假期一直在帮环卫工父母扫地。父亲说,儿子在家很乖,包揽了所有家务,煮饭炒菜样样都做,放假了还会帮父母扫地。
12岁的年龄,需要帮家里分担生计,确实非常非常让人心疼,这也确实超过了他年龄应该负担的重责。
但是这个可爱的孩子,昂首挺胸,体贴善良,不自怨自艾的姿态,就比欲求不满,索取名牌鞋子包包玩儿游戏直播,要高贵得多得多的!

采访的记者问了一个在我看来有点儿矫情的问题:国庆有没有考虑带孩子去度假。蒋爸爸说,假期里实在是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
很多人的生活里是没有诗和远方的,这也许是一种不幸和艰难,但这绝对不是耻辱。相反,不感恩,做出超越能力的要求和选择,才是耻辱。
3
彭父的另一段话:
“这十几万块钱就当买个教训,不管能不能拿回来,爸爸都不会怪你。是爸爸的责任,没有教你懂得更多的法律法规,没有在你青春期时帮你疏导……
但是你要相信,只要爸爸妈妈在,只要爸爸还有一双手,我都会尽全力培养你,你只要好好读书。” 
听起来是不是就是现在很多鸡汤鼓吹的“孩子就是天使”?
父母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当然是必要的,但是14岁的少年即使法律上没有民事责任,但是完全可以承担一定责罚。
“十几万买个教训”,且不说这个教训贵不贵,确实反正钱也花出去了,平台在压力下也可能同意退钱,可是这个教训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不会怪你”,就是“你只要好好读书”?
为什么不怪他?做错了事连承受责怪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
比如为什么不让他帮父母缝牛仔裤边?不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的教训从哪里来?
如果连这点惩罚都会心理崩溃,这样的玻璃心还能不能面对真正的社会?
闺蜜宝美说到:
“之前流行一种说法,不让周围的人评价娃相貌,不能说娃可爱漂亮啥的,要不就跟对方撕,还真有这么执行并且晒的。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么人工的环境养出来的娃内心得多不适应社会啊!
这些家长不是在让娃去适应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给娃制造一个假的世界,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

真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我们不需要强调,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让娃和世界格格不入。
小灯塔教育理念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英语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