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新片,
好莱坞的片商们,可谓不惜余力。

花大价钱进行的花式营销,甚至比电影本身还高。
可有一种宣传策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之前不告诉你任何细节,直至上映之前,才放出大招。
而超高的票房告诉我们,“病毒营销”这个玩意儿,很管用的。
电影:《科洛弗档案》
导演:马特·里夫斯
编剧:德鲁·高达
主演: 丽兹·卡潘 、杰西卡·卢卡斯、T·J·米勒
类型:科幻、悬疑、惊悚、灾难
上映日期: 2008-01-18(美国)
考古原因: 影片上映10周年
神秘预告
2007年暑假,北美的影迷们,懵逼了。
一则在《变形金刚》上映前的贴片预告,看得人一头雾水。
预告中既没有片名,也没讲清楚剧情。
一切在混乱中开始,亦在混乱中结束。
在摇晃的镜头下,观众们大概明白,故事发生在纽约。
因为预告结尾,自由女神像的头,被扔到了大街上
△自由女神像再次被灭了,只不过这次凶手未知
通过惊魂一撇的镜头,观众们还猜到,这片讲的,和怪兽有关。
△只出现了不到1秒的怪兽
预告片尾,字幕给出了关键信息。
影片将于2008年1月18日上映。
△片尾出现的唯一信息,1-18-08
派拉蒙究竟在搞什么鬼,难道这片和《变形金刚》有关?
瞬间,这部神秘影片在网上炸了锅,消息不绝于耳。
有骨灰级的影迷,通过影片官网顺藤摸瓜,摸到了这个网址。
http://slusho.jp/(网站现已报废)
点进去一看,更懵逼了,这是咋是个叫slusho日本的饮料公司?
slusho网站截图
同时,更多的相关消息在网上爆出,比如一则疯传的海怪视频。
△神秘海怪视频
直到2007年11月15日,随着影片正式预告的曝光,谜底终于揭晓。
真相大白
影片,叫《科洛弗档案》。故事,讲的是怪兽入侵纽约
△《科洛弗档案》正式海报
全片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预告看着像家庭录像。
之前的那个神秘网站,其实和剧情有着紧密的关系。
影片主人公即将赴日本就职。要去的那个公司,就是slusho
其实,在首款预告中,答案就已经揭晓。
在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中,他穿的T恤,写的就是slusho
△T恤上的slusho字样,眼尖的才能发现
再仔细看,那个所谓的怪兽视频,拍摄地点在日本海域,也和剧情不谋而合。
在多种“非正规渠道”的宣传下,影片最终的票房,堪称奇迹。
《科洛弗档案》用300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1.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科洛弗档案》上映首周,票房就达到4614万美元
电影不仅收回了成本,还顺便破了北美1月票房纪录。
通过极少的成本获得超高的票房,让病毒式营销,成为了香饽饽。
这种通过网络渠道快速蔓延的宣传方式,瞬间成为了抢手货。
可如今,这种营销方式却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罪魁祸首,就是逐渐兴起的社交网络
病毒式营销
去年初,影片《救命解药》的宣发团队,捅了个大篓子。

《救命解药》海报
影片,讲的是“虚假治疗”的故事。宣发团队别出心裁,想出了一个“假新闻”的噱头。
他们上线了多个虚假网站,用所谓的“爆炸性”头条,吸引公众。
比如,特朗普被曝大选前和普京在瑞士泡温泉
△特朗普假新闻网页
以及,Lady Gaga在超级碗致敬穆斯林
△Lady Gaga假新闻网页
网友们信以为真,社交网络被引爆,假新闻的转发量达到了上万次。
同时,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仅特朗普炸锅了,Laga也出面辟谣。
随着时间推移,有心者发现,线索都指向了《救命解药》。
加上媒体曝光,谜底终于揭晓。
△假网站截图,中间则穿插了影片的信息
捅这么大的篓子,发行方福斯绷不住了,马上出面道歉。
他们表示:“我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公众关注度,从而采取了这一极具创新的宣传方式,并跨过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但这次我们却用了极为不合时宜的错误方案,并破坏了与公众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
福斯这次的神经大条,更像是警示。
电影营销方式如果出界,终将引发一场信任危机。
不仅电影本身受到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度也会受到打击。
相比之下,派拉蒙还算明智。
时隔8年才上映的“精神”续作《科洛弗道10号》,采用了传统的宣发方式。
《科洛弗道10号》海报
由章子怡主演的另一部外传影片《上帝粒子》,早在开拍之初就曝了光。
究竟“病毒式营销”能引发多大的社会效应,我们不得而知。
但最起码,不能瞎编造谣,哗众取宠。
要不,这世界就像《科洛弗档案》一样,真成灾难了。

或许你还会感兴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