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老师
更多收听平台:喜马拉雅 / 蜻蜓FM / 荔枝电台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今天的7分钟谈海外
音频简介
小小留学生或只身来到异国,或有一方家长陪同,或许最好的情况是有一家人陪伴从此定居此地;但不管怎么说,从生活环境到学习生活,也是完全换了样子。全新的伙伴,全新的语言系统,一切看起来那么新奇美好,然而初期的“适应”也得他们暗自花心思去摸索,一点点消除confuse,也需要默默咬牙坚持。
就像看美剧《初来乍到》里面,艾迪的中饭盒打开时同伴们都吓跑了,他会回家提醒妈妈下次去超市给他买同伴们吃的“真正的午餐”。
还有学校的规矩,什么样的表现是正面积极受欢迎、可加分的?怎么样可以融入并且做的更好?
除此之外,当小小留学生经历阵痛迅速融入新环境的时候,家长们突然发现文化隔阂也出现在和孩子中间时,家长们如何跟上脚步,更好地去理解孩子每天的进步和成长?
今天节目邀请,曾以小留学生身份来到美国,现居美国长达25年之久的林老师做客。以亲历者的身份,以两个正在美国读小学的孩子的妈妈的角色,同我们分享小小留学生在美国的适应、学习和成长。
01
小留学生在美国通常会有哪些不适应?
第一个,小留学生通常比较不好意思,不敢在公众、课堂上发问。
第二个,跟其他人交流,在文化上有不适应,因为语言的关系,有时候跟美国不同的族群交流会有些受影响。
第三个,属于学习上的,学习上跟老师的互动少影响成绩。
最后一点,对美国课堂、学校重视规矩规定的环境不适应。万一不小心触犯规定,不知如何做出反应和回复。
02
如何走过过渡期,适应一切新环境?
我常常跟我自己的学生讲,“你一定要脸皮厚一点。”
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你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不管担心说的不对或者口音不好,第一个就是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然后,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即便被笑话,你学会说,“你就我要怎么讲才会讲对”,只有这样语言、文化上的适应才会尽可能快。
第二点,跟不同族群的人互动,参加学校或不同的活动来认识朋友。我觉得在美国,认识不同族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其实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大家很多生活习惯或者是想法也是差不多的;而且很多这些族群的人也都是新移民。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可能所有的数理科考试都是满分,但是拿到的分数其实有时候只有八十几,或者是说只有B、A-,没有满分,是因为没有跟老师做一定的交流。美国的分数中有20%算印象分,老师发问你有没有提出答案?你有没有帮助你的同学?老师们都有算在你的评估里。课堂上的发言在我的经验来讲,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生,因为刚来的时候可能不好意思,你讲错都没有关系,老师们就是要你踊跃发言。
最后一个,一定要严格知道学校的规定,或居住地方的规定,几岁可以开车?几岁之后可以喝酒?美国通常是统一规定21岁之后可以喝酒,开车每各州不一样,有些州15岁就可以开车,所以有些州等到16岁甚至16岁半。学校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学校和居住社区的规定是什么?第一个要先熟悉,第二个如果我不小心触犯了学校的规定,诚实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校园里的孩子
03
在小学阶段,国内国外有哪些不一样?
我觉得第一个最大不同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参与一项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是说希望孩子以后参加奥运会或者是各式各样比赛,参加体育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心智特别的强壮。比如说,很多体育活动都是早上六七点就要培训,然后比赛时间有时候也是特别很早,晚班训练到很晚,有些球类运动甚至晚上八九点还在培训,一培训就是两三个小时。
第二个我觉得很不一样,美国可以提供的教育选择实很多,不管是从教育体制你可以有选择,比如好的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你也可以自己选择在家里学习,或者你可以参加教会学校办的学校。不同的体质可以选择,然后在体制里面有很多不同的课程,五花八门的课程,然后每一种课程尤其是到高中阶段的话,每一种课程又分不同的水平来分,所以你可以拿最难的数学,但是可能中间水平的数学,中间水平的历史课,就完全按照你的个人的兴趣跟能力来选课。
在孩子定向之前可以尝试不同的课。林老师的大女儿喜欢cooking,在上cooking课,老说要开餐厅。
我要讲的重点就是我希望我自己的孩子,您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做不同的选择。不管是从学科课程或者是体育活动,或者是艺术美术方面做完尝试,差不多七年级之后可以慢慢固定下来,到了高中就是深度的发展。
林老师(Elaine):Horizon美国教育咨询公司创办人,自14岁以小留学生身份来到美国,在美定居超过25年;同时也是两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妈妈,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公益事务。1996年在台湾出版 《我为什麽到美国读书》一书,深受好评。
加主播Mary个人微信:tanhaiwai001
分享你的海外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