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之路,与您同行」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蓓娜朗读音频
文 · 李贤 主编 · 李贤

暴力不只是针对身体的,还有针对心灵的,言语暴力就属于一种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或许比不上身体暴力直接,但是所带来的伤害并不比之更少。可也正因为是间接的伤害,所以这种伤害更是常见。网络的发达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所有人都成为被暴力者,也成为实施暴力者。但是《非暴力沟通》一书提供了不同的一种言语方式,强调以和平和温柔的方式来进行沟通。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是源自于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在人际关系和言语层面的运用与衍生。
非暴力沟通的圣经渊源
书本中其实并未见到多少圣经经文的引用,但是圣经的观念却在书本中被淋漓尽致的反应出来。许多人一想到非暴力理念,就必然会想到圣雄甘地,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圣雄甘地的理念其实也是源自于圣经。基督才是历史上非暴力理念的强调者,在基督的教导中常见到基督对此的理解:“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
基督从来都不强调以暴力来回应暴力,以武力来进行镇压,而是强调以善胜恶。基督的非暴力理念体现在登山宝训中:“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到地土”。基督所教导的与以色列人所崇尚的完全不一样,不是要透过武力来建立世界的政权,而是要以爱来承受上帝所应许的土地。这观念的背后是坚定的相信上帝乃作为全地之主,并且坚持若要获取,就一定要按照上帝的方式。
这方式是怎样的呢?——“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太5:38-42)。可见,爱才是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否则这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事实上,非暴力沟通的理念非常好,但却缺失了内在的驱动力。因为在人的心中,没有恒长的爱。从人性真实的状况看来,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而是人无力去做。因为活在罪中的人没有了向善的力量。笔者要提出一个作者没有明确提出的理念,就是真正的非暴力沟通只有在信仰中才可以得到实行。
非暴力沟通的践行必要
沟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必要,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却变成十分困难的事。人们渴望借着沟通与他人建立关系,但是又害怕被伤害。所以许多人越来越喜欢借着网络来分享自己内心中的愁苦,但是与身边的人却越来越无法沟通。如果你觉得自己常常被伤害,或者是常常被别人伤害,甚至已经开始对沟通产生反感,那么你会非常需要这本书。
本书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重新建构一种合宜的言语环境,这是现代中国所不具备的。因为在被物化的中国社会价值观中,失去了对人根本的尊重,所有的人事物都变成了是谋利的工具和途径,而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鲜活的、有思想的某个人。本书就是要践行圣经中所说的:“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确实,我们太需要学习沟通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们的沟通中充满了各种的分类和道德评判。这所谓的道德评判其实一点都不公允,内中所伪装的是自己的价值评判,而以自己的喜好来要求他人,是不好的。
我想,从我的切实经历中你会意识到我们多么需要学习:
“我现在很需要花些时间看看书,但是因为你在旁边一直分享,所以我没有办法安静,能否请老婆先等我一下,稍后再说呢?”——这是我在阅读后的践行,得到了妻子最好的一次回应:“好的,我们等下说。”
你肯定想知道我们以前是怎么沟通的,每当回家读书时,妻子总是会在身边絮絮叨叨,巴不得说完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以,我总是会不耐烦的对她说:“你能不能先安静一下!我要看书”!得到的回应是更加激烈的:“你总是这样,一点都不关心我,只知道天天看书!”

透过分析才知道,在我的表达中,反感的情绪表达得比合理的请求更强烈一些,以至于妻子不得不对我的情绪作以反击,而忘记了原来我所要的只是一点安静的时间而已。
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步骤
作为人际关系和言语暴力研究的专家,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总是可以深入浅出的指出每句话背后的真实心理和需求。并且本书可读性十分高,他不仅是说明这种需要,更是有许多大胆而实际的提出许多实例,帮助读者在生活中切实的落实非暴力沟通的理念。
如何具体的实践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四个基本的步骤——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观察)。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接着,表达感觉(即我的感受如何),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比如: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
这一要素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1]
最后也要提醒各位读者——阅读不是与生活远离,而是帮助我们更有力地进入生活。本书便是如此,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实操手册。本书已经在国内出版,各位读者可以在各电商平台中自行购买。本周与你推荐的这本书,是告诉你如何更好的建立沟通,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都报以温柔和爱的心去沟通。如果你在阅读后有所收获,也欢迎来稿分享心得。

[1]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著《非暴力沟通》,华夏出版社
< END >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感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给我们点赞哦!
李贤:全职传道,现于湖南服侍;道学硕士、文学硕士;擅长系统神学研究,青少年教导。以牧会与神学教育为志向。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长期有偿征稿,征稿类别如下:信仰生活、感恩见证、时事评论、神学解析、婚恋家庭。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类别/荐书,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更多原创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