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的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孩子是怎么读一本书的?
我和娃是从他九个月开始亲子共读,最先也是撕书咬书翻弄着玩书,长大点后,他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书上的图画上。每当拿出一本书时,不论中文还是英文,娃就盯着图看。如果这时候我直接读书上的文字,他很少有回应,反而会直接打断我,指着图来问这是什么,那为啥是那样……所以,亲子共读时,尤其是和娃读一本从未读过的书时,我通常是顺着孩子的眼睛,他看哪里我看哪里,我们一起讨论图上是什么——这也是安妮鲜花倡导的亲子阅读三步曲的第一步:读图,和孩子一起把图看明白看透了。
孩子把图看懂了后,在他要求反复多读几遍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接着进行亲子阅读三步曲的第二步:情境对应,就是把图与单词、词组或句子对应在一起。让孩子一看到这个图,就能用语言表达出这个图所表示的含义。第三步就是完整音频的输入。
早在1976年国外学者Clay在研究五岁孩子的阅读行为时,就发现:孩子在读书时,是把书中的文字与书中的图画直接对应起来的,而不是把口中读出来的语言与书中的文字对应起来。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孩子在读书时,如果仅仅做到情境对应,那么他就是能看到图片能用口说出来,也就是图片与口语的对应。但是自主阅读,不仅仅包括看图,还要求孩子能把书中的文字自己读出来,也就是要建立口中输出的语音与书上的文字的对应。换成专业的语言,就是需要培养孩子的文字意识和文字概念。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如何能从亲子阅读一步一步过渡到自主阅读呢?
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指读(Fingerpoint-reading)。
指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头指着书中的文字给孩子读,所以建议妈妈们给孩子读书时,在第二步情境对应后加入指读这个环节。也就是说,不要省略读图的第一步。在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依然要和孩子读图,和孩子一起品味图的美,让孩子借助图来理解书中的内容,只有孩子真正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才会觉得“哇,这本书真有意思,我还要再读。”有了孩子的兴趣作基础,读书才会成为孩子的爱好。
在指读的环节,妈妈们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头指着书中的文字,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语音(Voice)与文字(Print)的对应。妈妈可以给孩子做示范:看,我是这样用手指着读。慢慢地,可以试着用眼睛代替手来指读。
示范多次后,妈妈可以把机会让给孩子,让孩子来指读,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来建立语音与文字的配对。


在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也提到了指读。我尝试指读,是在孩子快四岁时和孩子共读中文绘本《我是霸王龙》开始的。当时,就指读一个书名,娃见我手指头点来点去,他觉得很有意思,也要用他的小胖手指头点,但不是读快了,就是读慢了,无法一一对应。我就重新做示范,一边慢慢指一边慢慢读。他就学会了,用手指头一个一个点着读:我是霸王龙。完全对应上后,他也是喜上眉梢,非常自豪。
今年九月份,娃四岁半上Pre-kindergarten,老师每周都发一本书,让家长和孩子共读。我开始在英文绘本和中文绘本中同时进行指读,直到这时,娃才惊奇地发现:妈妈咱家的这本书是中文?老师的这本书是英文?——后知后觉的小男生发现新大陆般兴奋。。。
在字母周中,我也要求孩子进行指读。
字母周中的句子相对较短,孩子边指边读容易一些。如果孩子读快了或是读慢了,妈妈可以给孩子多多地解释示范。

给孩子解释的时候到底是用英文还是用中文,就看孩子的接受程度了。只要能让孩子明白了理解了,先中文解释后用英文,或中英文混着,或全英文,甚至是全中文,我觉得都没有问题。指读只是一个拐棍,帮助孩子迈向自主阅读的一个步骤。
孩子学会指读后,并不能完全过渡到自主阅读,还存在第二个问题。篇幅关系,下次再和大家分享一二。
本公众号对话框内回复“字母周G”,“字母周H”,可获取相关素材。
关于文字意识,可以参考下文:

关于文字概念,可参考下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