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思维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心态与命运,还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原生家庭(指个体出生与成长的家庭)中,孩子所继承的最重要的财富就是思维方式:家人的思维方式会通过心理暗示“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先说一个研究理论吧:

中产及以上的阶层
,由于物质富足、知识水平较高,因此视野也比较开阔。他们教育孩子时,会更多地鼓 励孩子做出尝试、努力试错。还通过带孩子旅行、读书、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


他们在和孩子进行以上活动时,不会过分向孩子强调需要花多少钱,也不会强调“这很贵,你一定要充分利用、懂得珍惜”之类的话。因此
孩子的心态也是比较轻松
,能够专注于事情本身。


  而且,他们会引导孩子,怎样充分
利用社会资源为自己服务,教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去争取目标
。从小带他们学会以成熟的姿态与成年人互动,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诉求,并通过提问的方式
帮孩子解决问题
,而不是直接给出指令。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做项目时会快速衡量需要什么资源、如何达成目标,然后会充分调动自己手头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先看这件事情要花多少钱。

  在与各色人物交流时,这些孩子大都轻松自如、大方得体、从无怯场,抛去本身性格因素使然,从小对父母的商场或经历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社交技能和商场经验。在小时候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父母也会有意识地与她谈论工作的事情。孩子长大后所具备的文化资本、社交能力、社会资源,与父母的教育和传承不无关系。
  而劳动阶层和城市贫民阶层,在生活中谈论最多的就是“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钱”来进行,而且他们谈论的钱,
并非如何挣钱,而是如何省钱
,或者某件事物有多么贵,以及自己有多么贫穷。他们往往太过看重钱,乃至于忽略了事情的本质,陷入“穷忙”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从小生活在每天都强调“缺钱”的父母身边,孩子的心中有多么根深蒂固的“稀缺感”。有一本叫做《稀缺:我们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书,讲述的就是:

  穷人与富人的真正差异,不在于财富多少,而在于
心态和思维方式


  穷人只专注于自己的稀缺感,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性。他们眼光短浅,
压根不考虑未来的事
,既
不舍得投资自己,也因为害怕花钱而不愿出去社交
,从而无法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更无法提升社交技能。


  他们专注于省钱,而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挣钱。只看得见眼前的苟且,不去想未来的远方。


  于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稀缺这件事占据了大部分脑容量,所以他们永远拥有不了轻松的心态。

父母的思维方式,真的会在潜移默化中框定孩子的思维高度。如果父母整天在孩子耳边唠叨缺钱,强调自己的贫穷,再要求孩子一定珍惜父母的付出、将来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带领全家奔向好生活。孩子除了会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定还会继承父母的稀缺思维、穷人心态。
那种情况下,他会成功才怪呢。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北美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