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某单位一副职领导,分管着单位最重要的几块工作。他是一个很敬业的人,上班最早,下班最晚,而且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绝对不会出现交给他办的事情拖延、漏办等情况出现。
他每天都是给自己列日程清单,具体到每个小时做什么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处理事务。他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工作,有时候甚至把工作带回家做,很多工作都是由他直接指挥的,每一份材料都会由他亲自把关的。即使加班,他也一定是和下属们并肩作战。
可是日复一复这样强压的工作使他感觉到精力交瘁,每天都处于焦虑的状态,他忍不住就会对下属发火,指责他们没有责任心,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他没有空闲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孩子,更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来提升自己,至于自己一直热爱的写作之梦更是没有精力去思考。
尤其令他苦恼的是,他的努力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年年评为优秀,可是在上次的民主生活会上,另外一位领导直接指出来——「你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既不利于你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干部的成长。」
这样的批评让他觉得难以接受,他愤愤不平地想,我做事认真负责还有错吗?要是都象你这样当个甩手掌柜,自己业务都不熟悉,怎么去指导下属工作呢?
其实,他也知道这种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走过场而已,自己没什么其它缺点,那别人也只能吹毛求疵地提点这种看似贬,实则褒的缺点了。
会后,那位提出批评意见的同级领导,笑着走过来,拍拍他的望膀,说道,「我提的意见,你别放在心上,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小伙子。推荐你看一本书,书名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完以后,相信你一定会有领悟的。」
高君疑惑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不过他还是从网上搜索并买下了这本书。
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是由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博士著作的,销售过亿册。全球对他的赞誉很极高,他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还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导师”。
可是,高君并不关心这些,他关心的是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他先是翻看了目录,这七个习惯分别是: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他直接翻到了171页「要事第一」这一章,他之前知道这个概念,但是并不太理解其中要义。
这一章首先问了两个问题: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高君陷入了思索。在个人生活上,自己一直觉得愧对于孩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15岁,一个8岁,可是自己因为忙于工作,却极少和他们相处交流,孩子们都和妈妈亲近,对待自己却像是一个陌生人一样冷漠。
如果自己能够多一些时间去陪他们玩耍,亲子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的。对于潜藏于内心的作家梦想,如果每天能腾出些时间来,不管能不能实现,但最起码可以越来越近,而且可以抚慰自己的灵魂。
在工作上,如果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够少一些,压力小一些,自己也不会对下属过于苟责,而自己也应该会以更轻松的状态面对工作,并且有时间去学习一些提升自己业务技能的资料了。
2
可是,工作事务一项接着一项来,下属办事的能力自己也不太放心,怎么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呢?
接着,他看到了这句话:「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书中阐述的是四象限法则。即把事务按照轻重缓急来区分,分别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事务:重要且紧急。比如,迫切需要自己亲自执行的事物,已经到期限必须要做的事务,处理危机等。
第二类事物: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个人自身成长,陪伴家人和孩子,保持健康等。
第三类事物:紧急但不重要。比如,不重要的电话,不重要的会议,到期的工作任务,今天晚上的应酬饭局,双十一的抢购等。
第四类事物: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看朋友圈内容,在同学群聊天,同事间聊八卦,无聊小视频,看电视剧等。
高君想着,这方面我应该算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吧。重要且紧急的,这当然得自己亲自做,而且要马做的。重要但不紧急的,那也是需要做的,但不用急着做吧。紧急但不重要的,这个还是得做吧,毕竟情形紧急,虽然不重要,但是不做也不好呀。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当然尽量减少去做。
可是文中的观点却不是这样的。史蒂芬认为:
事务是否重要,与是否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密切相关的,与是否紧急并没有太大关系。
紧急又重要的,这种事务通常被称之为「危机」,这类事物通常会消耗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总是急于救火,忙于应付各种紧迫的任务,这样使我们变得焦虑又急躁。
我们还经常把时间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上,因为我们以为,这些紧急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呀,殊不知,紧急的事,如果与自我人生愿景无关的,那只是别人的要事,并不是自己的要事。
还有一些人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娱乐至上,得过且过,这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生活。长此以往,生活可能就会变得一团糟,使自己处于越来越窘迫的境况。
当我们能够偏重于去做第一类和第二类事物时,这其实就是很好的处理好了我们的短、中、长期目标,重要不紧急,这使我们防患于未燃,提高了个人处事能力,这为实现我们的人生愿景提供了支撑,平衡了我们的产出和产能的关系。
3
看到了这里,高君似乎若有所悟了,他觉得自己可能偏重于紧急,而没有把重要放到第一位。要事优先,自己对于要事理解得还是不够到位。可是,自己又要怎么才能解决紧急这个问题呢?总不能不去管它吧?
当然不能不管,但是要有技巧的管理。史蒂芬给出了以下绝招:
1.勇敢说「不」。
其实有时候我们都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要务,可是对于次要事务,我们却又很难拒绝,于是我们做了太多可做可不做的事务,这导致我们被这些琐碎之事牵绊。
我们一天时间只有24小时,当你在一天中安排了20件事情时,你会觉得忙得手忙脚,如果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判断哪些并不是自己重要的事务,而学会去拒绝时,你会发现,你一天中只需要做一半的事情。
此时,你会充得更加轻松地应对,你会把重要的事情做得更好,而且有时间去学习实现自己人生愿景的重要技能或是自己的人生梦想。
说「不」并没有太多技巧,关键点就在于你是否忠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你的目标与行为一致时,你会感觉到特别安全和踏实,焦虑感也会随之消失。
高君想了会儿,觉得有道理,自己其实特别不喜欢外出应酬,但是又觉得,这种社交不会让自己孤立,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可是,这与自己的目标有关系吗?没有。那就勇敢地拒绝吧。
2.学会授权。
授权是管理者与领导者最关键区分点。如果你没有学会授权,那你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并不能称之为领导。授权是提高工作效能的秘方之一。
很多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责任心,凡事事必躬亲,生怕下属没有做不好,做不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授权的方式不对。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两种。
指令型授权就是指对工作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于是,下属便也懒得去思索了,凡事按你的意思去办就是了。
而高君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他总是担心下属不明白文件意思,每次交待工作任务,都会亲自跑到下属办公室,然后将文件内容给下属进行解读,告诉他怎么写,去哪里找资料。对于新手来说,这是需要的。
但是对于比较成熟老练的下属来说,其实不需要你说什么,他们拿到文件,就知道要怎么去处理。可是因为习惯于你的指示,所以他们便也不需要去想什么,你怎么说,便怎么执行照办了。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懒得和你说,反正做完就行了。
而责任型授权关注的重点只是最终的结果。把任务交给下属,不去具体进行指示只是看最后完成的效果。这样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去思考,或许有时候他们的方法比你的方法还要好用而且省事。
而最关键的是,这种授权不仅解放了管理者的时间,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下属的能动性,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整个团队的成长。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但是给予的权限因人而异。对于新手,应给予一些指示,提供必要的资料。而对成熟的员工,则给予挑战性更高的任务,减少指示和监督。
高君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以为的责任心,并没有帮助到团队,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成长。而且使自己限于时间的窘迫,这才是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呀。这时候,他有些感激那位给他提出批评的同事了,这位喜欢做「甩手掌柜」的同事才是真正的高人呀。
3.每周清单。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制订日程清单,将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上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长长的一串,每完成一项打上勾清除掉。
但是每日清单,会使人经常陷于各类繁忙的事务,尤其是经常会遇到紧急事件,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处理,当未完及时完成时,会产生内疚感和失落情绪,而且觉得生活非常的呆板和枯燥,这使得自我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当中。
如果你将清单的单位定义为一周来制订计划,将七天的目标,每天分解有不同的优先目标,按照事件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并且可以根据突发事件来进行些适当的调整,这就使你的计划具有灵活性。
这样你会有更广泛的视野,通过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使自己清醒,你也可以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人生愿景,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不会脱离自己的价值观。
高君想,这确实也是自己的硬伤,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可是一天下来,却觉得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做,尽是些琐碎之事。这对于自己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利益的,只是简单的事务相加。尝试每周清单这是自己的当务之急。
虽然这本书只看了一个章节,但是高君已经是受益颇多了,他充满斗志,意气勃发,因为明天就是周一了,他的改变之路即将开始..........
最后,期待看到他的改变,更期望看到你的成长!
— THE END —
作者:
简小尘
,明月工坊创始人。左手写作,右手创业。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提高效能。企业公众号:
「明月工坊创业邦」
#今日荐书#
如果你还想看
快戳我!你的书荒由我来守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