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管:为什么读书要读经典?关于这个问题,库管的答案是,那些经历时间洗涤和沉淀的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往往是简洁朴素的,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这些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是最接近本质的。
我们经常看到的商业营销运作下的畅销书,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经典作品所传递思想的演绎和推理。
如果你痴迷于这种商业化畅销书产品,而对经典作品不屑一顾。库管表示,这无疑是一种舍近求远,难以触及本质的做法——这当然是我们不想要的。
而今天库管推荐的内容,则是一本有关于能够触及本质的经典书籍:
——《自卑与超越》。
文 |  简书冯小欢
然有幸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就一连拍下了7本,邮寄给我的朋友。
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太多共鸣了,一下子就让我信任了它,尼采曾经这样评价他阅读叔本华著作的感受,完全也可以当作我阅读阿德勒的心情:
我属于叔本华的那样一些读者之列,他们一旦读了他的第一页书,就确知自己会读完整本书,倾听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却也是第一个反对其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并不像一般的心理学关注一个个心理现象,而是关注于生命的意义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

马晓娜译本
所以假如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么这本书不仅是你不可错过的经典,更是可能是你苦苦寻找的救命良方。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而存在?”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追本溯源的问题往往令人矛盾而语塞,因此很多人避而不谈,可是,问题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消失,即便这些问题我们不去追问,它们还是会存在的。
诚然,这些问题更多出现在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因为当我们生活的道路平坦而顺风顺水时,我们不会自寻烦恼来考虑这种问题。
其实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映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喜好、抱负、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等等。
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生命意义都有不同的解读,没人能评判谁说的绝对正确,谁说的绝对错误。
而事实上,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绝对真理和绝对错误之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区分哪些更为正确,哪些更为糟糕,那些更好的解读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那些不太如意的解读又有普遍缺乏那些东西。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普遍标准,进而有助于探寻我们的问题。
——人生必将面对的三大问题:
一、“我与地球”如何相处
人活着地球上,依靠地球的资源生存,别无选择。所以如何与地球相处是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的问题。
无论我们心中产生的重要的、各种可能的、有所希冀的目标和事情究竟是什么,所有这些解答都受限于“我们是人类”、“我们生存于地球上”这些事实。
如何与地球相处是我们避免不了的第一个问题,就算我们不在思想上利用语言加以解答,我们的行为也就是我们生存现状的最好解答。
二、“我与他人”如何相处
任何人都是人类的一员,每个人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关系,人类的弱点和局限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单独完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我们选择独来独往,独自面对一切,势必会走向灭亡,也会丢掉我们的人性。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应该如何生存于与他人的广泛联系之中。
三、“我与异性”如何相处
这一问题涉及爱情与婚姻。人类有两种性别,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爱与婚姻这一问题。如何更好的与异性相处,是人生必须面对的第三个问题。
归结起来,即:
第一、在地球有限的资源限制下,为了永存,我们应该如何工作?
第二、为了与人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应该与人相处?
第三、面对“人有男女”和“人类延续依赖于爱与婚姻”这一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我以创造更好的爱情与婚姻?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
阿德勒不同弗洛伊德,后者是通过人的生物性来理解人;
而阿德勒认为要理解人,就得先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意识出发。
他认为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妓女等失败者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处理好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从而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安全感。
他们信奉求人不如求己,追求对他人毫无价值甚至有所危害的自我优越感。
当他离经叛道自以为超脱于规则之上而洋洋自得,或者手握武器而自以为有一种权力的操纵感时,他们获得了优越感,而且这种优越感从来不对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有意义,所以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
阿德勒认为:
——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人的价值不是以自己为标准,也不是以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则的,而是是否对他人做出贡献。对于他人有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甚至利用个人意义来逃避责任。
为此,阿德勒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位小宗教领袖将本教所有教徒聚集到一起,通知说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了。教徒们信以为真,纷纷变卖自己的财产,抛却俗世杂念,焦虑、恐慌地等待末日的到来。
可周三就这么平平常常地过去了,没有任何异常。教徒们在周四便去找领袖质问:
「你把我们害惨了。我们放弃了所有,并告诉身边所有人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了。即使别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我们也对于这一消息万分相信。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威领袖公布的。结果,周三就这么过去了,世界不还是这样子吗?」
面对谴责和质问,领袖狡辩说:
「我说的周三并非你们认为的周三呀。」

这让我想起了公孙龙的诡辩:“白马非马”。

据说,一次,公孙龙骑马过关,看守的官吏说:「你可以过去,但是我们有法令,马是不能通过的。」
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
说着就骑马而过。
据阿德勒所言,真正的意义是对他人有意义。所以,宗教领袖所说的周三,要么是因为他没有传递清楚消息,没能让他人获得并理解消息中应该包含的意义;
要么就是在利用对自己的意义来偷换对他人的意义。
同样的,官吏接到的法令是不允许马出关,对他人的意义就是一般常识认为的一切马。至于「马所以命形也,白所以命色也,命色非命形也」的白马非马的诡辩,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
也即,他人理解的“周三”、“马”才是“周三”和“马”的真正意义,狡辩的“周三”、和“白马”不过是个人的虚假的意义。
真正的意义是对他人有意义,推而广之,也就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地球有意义、对他人有意义、对异性(作为爱人)有意义。
一些人所以会感到虚无,孤独,乃至封闭自己,任其堕落,原因就是没有把自己人生的目标指向他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关心地球、关心他人和爱人。
——就这一点而言,和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是相通的。
奉献是生命的真谛。想想看,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土地、道路、建筑,还有以哲学、科学、艺术的形式存在的他们的经验总结,以及种种生活技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先对我们的贡献。
而那些只关注个人意义的人,留下了什么?
他们就此走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们的地球似乎对他们说:
你一无是处。你的一生都没有任何价值。谁也不需要你,任何东西都不需要你。你连活着都不配,快点去死吧,无所事事的人,快点消失吧。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就是这样,它通过帮助人们建起自己对于意义的理解,来影响自己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进而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祉。
反思我们人生的方向,该行动了,不然你还要迷惘多久?
— THE END —
来自简书作者冯小欢,库管经授权转载。

— 今日荐书 —
《自卑与超越》
作者: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原作名: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豆瓣评分:8.4
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心理学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了女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涵盖师生关系。在维也纳,阿德勒有众多的追随者。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为日本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如果你还想看
快戳我!你的书荒由我来守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