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2643 字,阅读时长约 5 分钟
最近,林毅夫为拯救东北经济所开的要“先弥补轻工业短板”的药方,被指缺乏常识( 笔者也无意就此话题浪费口水 ,引发江湖一片围攻。
我想,这样的围攻,应该是林毅夫可以预料的,甚至是他期待的。就像特朗普发了个推文,别人越骂他就越发兴奋。
自从林毅夫在 1979 年的 5 月 16 日夜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 2000 米外的厦门之日起,他就展示了自己的“冒险精神”和“不走寻常路”的抉择。须知,当时林毅夫已经结婚并育有两个子女( 一个三岁、一个刚出生 ),抛家离子,该是何等的决绝?!
到大陆的第二年 1980 年,林毅夫在给表兄的第二封长信《 台湾人也要做中国的主人 》中吐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 基于对历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长城的雄壮,故宫的华丽,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战国时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筑的都江堰。由于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还在惠及众生。当我站在江边,听那滔滔的水声,真让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为后世子孙千万年之幸福,贡献一己之力量,实有愧此生之叹!
  • 台湾的未来,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长期维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因此何去何从,我辈应当发挥应尽的影响力。
不难看出,林毅夫是有“政治抱负”的人,甚至不惜押上生命和家人作为赌注。林毅夫日后的争议,大多与此相关。
在学术界,林毅夫尽管功成名就,但其观点却一直是应者寥寥,孤芳自赏。即便是在他创办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现已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也很少有人赞同他的观点,除了他的门生(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王勇等人 )。那气场象极了《 天龙八部 》中的“星宿派”。
但另一方面林毅夫却又拥有堪称辉煌的学术履历。最近在辩论《 吉林报告 》时,林毅夫被指为“政治学家”,对此林毅夫非常生气地回应:
  • 我觉得你对我个人的评论不够厚道,有失偏颇。为何你认为我是政治家而不是学者?1990 – 2010 年间我在国际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全世界经济学家中排名第 237,引用率在全世界排名第 205,前者仅次于石寿永,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二,后者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一,而能在全世界排名前 1000 的经济学家中华人不到 10 名,其中在国内工作而不是在国外大学教书的只有我一人。在我发表的论文中有五篇是当期学术期刊的首篇,并且有 5 本国外经济学学术期刊出专辑讨论我的论文或著作,其中属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就有三本。同时,英国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有关新结构经济学的六本专著,有 11 位诺奖获得者为这六本专著写了 18 个推荐序。另外,国际经济学界顶级的马歇尔讲座和库兹内茨讲座,到目前为止各邀请了两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去做主讲,我有幸在这两个讲座都做了演讲。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我是第一位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且也是唯一一位入选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自 1988 年形成了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的思路以来,我这些年所做的研究,所倡导的观点一以贯之,不知为何这些研究成果让你认为不算学术,而我个人算不上是一位学者?
不仅如此,林毅夫还成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回国后又出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
林毅夫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政界的“春风得意”,和他在国内学术界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反差,是一个难解的悖论。
解开这一悖论的钥匙只有一把:林毅夫的政治情结,这种政治情结驱动着他在学术上“不走寻常路”,甚至不惜背负江湖骂名。1994 年,林毅夫与他人合著了《 中国的奇迹》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从那时开始,在国际上,他被视为中国经验最主要的解释者、热情而坚定的辩护者之一。
这些年来,林毅夫的雷人观点包括:
  • 国企产权改革不重要:“国有企业的问题,首先在于政策性负担。如果没有政策性负担,国有企业不一定就经营不好。郎咸平的看法和我比较一致。他认为,国有不一定就经营不好。我的看法是,只要没有政策性负担,很难说国有就一定经营不好,私营就一定经营好。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讲,实际上产权就不那么重要了”。
  • ( 南方周末:1980 年代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似乎从来没有成功过,从早期的 CRT 彩电、汽车到后来的半导体、国产软件、等离子、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等,财政投了大量的钱,普遍都是失败的 )林毅夫:“这大概跟你们媒体的报道有关系,你们一般都不会报道成功的。如果没有成功的产业政策,每年 9.8%、持续 35 年的快速增长是怎么来的?”
  • 如果说必须放弃投资拉动,必须改为消费拉动,这是想要中国未来几年爆发金融危机的论调。
  •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而不是内部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要把周期性问题当做体制性问题,这样可能没有真正把问题解决,而且会创造更大的问题...
  • 中国经济未来 20 年仍有年均 8% 的增长潜力,“风景这边独好”
总结林毅夫多年来的论点:中国经济很好,主要是政府干得好。当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周期性、外部性问题,政府继续过去的做法挺好。
2013 年 11 月 5 日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 20 周年研讨会”上,林毅夫提出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认为应将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变成消费拉动
误区二:认为应将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转向创新拉动
误区三:把政府跟市场对立起来。
作为圆桌讨论嘉宾,我在回应时指出:
  • 我对林毅夫教授一些观点不是很赞同。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当口,提出所谓三个误区的观点,刚好迎合了某些政府官员的心理诉求。他们没有压力、动力推动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曾与林毅夫论战的杨小凯指出:
  • 很多哗众取宠、政治宣传式的"经济研究"所以经不起时间考验,并不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学识不够而是他们缺乏"良心"。
 对于“林毅夫之谜”,北大教授梁小民一针见血:
  • 不要觉得留学的人就一定优秀。以色列有一句话:'到过麦加的驴子也是驴子。'象林毅夫这样的人,他也是从芝加哥回来的,受过自由主义的熏陶,但是呢?林毅夫的有些话,恐怕他自己也知道是在胡说,比如说什么 2010 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学家要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现在连这样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他完全是在迎合某些集团的虚荣心。现在的知识分子里有骨气的人太少。因为人们受到的利益诱惑太多了。
必须承认,林毅夫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 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当自己看清楚问题以后,即使观点跟大家都不一样,也要有勇气“横眉冷对千夫指”,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以避免舆论一边倒,像孟子说的那样,“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历史是最好的裁判,让我们拭目以待。
--

刘胜军简介: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下一个十年》,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拥有 136 万粉丝。
长按二维码关注“刘胜军微财经”
往期精彩回顾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 “【刘胜军微财经】” 字样
您的评论就是鼓励
, 您的转发就是打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