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2801 字,阅读时长约 5 分钟
中国经济转型,犹如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不断遇到妖精的骚扰。上次是 2015 年的“
国家牛、改革牛
”,这次是“
新周期
”。这些新名词新概念,就像白骨精一样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定力。

每次遇到这些妖精,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就会跳出来棒喝。李剑阁就是财经界孙悟空式的人物。
李剑阁份量十足,这既源于他“上书房行走”的履历也因为他的学识与见解。
李剑阁是改革派干将,曾任朱镕基秘书。长期担任体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这两个部门都是中央决策的重要智囊。不仅如此,李还在 1994 - 1998 年期间担任过证监会常务副主席,期间经历了 1997 年股灾。对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深远的那本《 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 》就是吴敬琏、楼继伟、周小川、郭树清、李剑阁合著的。
2015 年,牛市渐入佳境。此时,有人炮制出一系列概念让投资者“请君入瓮”:
  • 任泽平( 2014 年 12 月 ):如果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市场走势,就一个字,牛,两个字,任性,八个字,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 任泽平( 2014 年 12 月):不同于 2006 - 2007 年由分子端基本面驱动的“周期牛”,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属于分母驱动的“改革牛”和“转型牛”。
  • 韩志国( 2015 年 1 月 ):股市发展必须提升为国家战略,让投资过程成为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伟大实践。只有一轮真正有效的超级牛市才能挽救和改变中国经济。一轮真正和有效牛市的形成与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与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进而实现中国梦的逻辑起点!
  • 长江证券分析师覃川桃( 2015 年 4 月):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 瀚信资产总裁蒋国云( 2015 年 4 月):股市是政府的一个工具,它不是目的。从政治周期来看,A 股牛市还有 8 年时间。这几年,政府不断地坚持以股市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不管出台任何的调控措施,都不会动摇核心政策的唯一性。
就在全民沉浸在“国家牛”、“改革牛”的畅想之时,2015 年 6 月初李剑阁站出来了:
  • “国家牛市”的概念,这是在设置陷阱。如不及时加以澄清,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制造“国家牛市”概念的人,其用心十分可疑。制造“国家牛市”概念的人,实质是在绑架政府;相信“国家牛市”概念的人,何时能迷途知返?两万亿的日交易量创造了世界之最,任何闪失都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剑阁怒批“国家牛”之后不到一个月,股灾爆发,20 万亿市值灰飞烟灭。
与吴敬琏“股市赌场论”被认为“一言毁市”一样,李剑阁也承受了民粹主义者的攻击。
  • 刘纪鹏( 2015 年 6 月): 不久前《人民日报》的评论说“ 4000 点是牛市新起点”、证监会肖钢主席说“中国股市是改革牛理论成立,市场不差钱”的同时,汇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李剑阁)却公开发表“改革牛和国家牛都是以改革和国家的名义为牛市背书,是很危险的”的观点。“国家牛”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该成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国策。振兴股市要实现“国家牛”,政府就是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小丑式的言论,已经被事实击碎。
进入 2017 年,妖孽卷土重来。这次换上了“新周期”的马甲:
  • 任泽平( 2017 年 8 月):从事了 17 年宏观研究,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并确认到供给出清新周期的脚步临近,在万众瞩目中,在备受争议中,我听到了它坚定坚决,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深信,经过长达六年漫长出清的黑夜隧道,新周期终将走向王座,荣耀加身。那一刻,所有周期的参与者都将为之动容,先知很可能泪流满面。
任泽平真的是“先知”吗?他的理论自信来自 2015 年“5000 点不是梦”的豪言壮语。蒙对一次就认为自己是先知,这就象抓住一只涨停板就认为自己超越了巴菲特一样可笑。
  •   任泽平( 2016 年 4 月):一声“干!”字,股市大涨。就一句话:继续干!
  •    任泽平( 2016 年 4 月):A 股底部确认,现在应拿着党章冲进 A 股
结果呢?李大宵同志的“婴儿底”已经出现记不清多少次了。
任泽平的“新周期论”一经抛出,立即引发江湖一片厮杀。从数据上看,任泽平的逻辑似乎有很大的“诱惑力”:
  • 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6.9%,超出市场预期,也远高于 6.5%的全年目标
  •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 - 7 月国企利润增长 44.2%,其中 7 月增长 34.2%,较 6 月加快 13.5 个百分点。
这次争论为何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对改革的前途:如果认为新周期确立,改革压力随即烟消云散;如果新周期被证伪,则压力倒逼改革的逻辑仍将发挥作用。
8 月 25 日,李剑阁再次出手:
  • 中国要迎接更大范围的更加深刻的改革。中国面对的结构调整任务仍然非常繁重,也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再加上劳动力供给已经进入下行拐点,认为新周期来临的乐观情绪是有危险性的。
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利润大涨?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 供给侧改革强推“去产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供给过剩的局面。价格上涨最为迅猛的钢铁、煤炭行业,恰恰是中央推动“去产能”力度最大的领域
  • 房价上涨再次“救主”:2016 年房地产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36%,称之为支柱产业并不为过。在房价上涨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从 2015 年的 1% 猛增至今年上半年的 8.5%
任泽平的错误在于,他把暂时的改善当成确立的趋势,而未能明了数据背后隐藏的玄机:
  • 在行政力量主导之下的“去产能”,势必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官员和企业为了完成“去产能指标”采取了两种对策:1)把“去产量”当成“去产能”。 例如,最近环保部等 10 部门、6 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 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规定: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 50%;2)把长期失效的“无效产能”当成“有效产能”上报。 2016 年压减的产能中,仅有三成是在产的有效产能,其余均为长期停产的无效产能。考虑到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在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和裁员的情况下,断言“去产能大功告成”,只能说“很傻很天真”。绿色和平与中国联合钢铁网发布报告《问诊 2016 年中国钢铁去产能》指出:2016 年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产能不降反升,净增 3659 万吨。
  • 房地产拉动增长的代价是房价又上新台阶。因此,中央在 2016 年 10 月就开始出手打压房价,随着时间推移,房地产投资增速再度放缓不可避免1 – 7 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7.9%,增速较上月继续收窄 0.6 个百分点。单月增速从 6 月的 8.9% 跳水至 7 月的 4.8%,创年内新低。
  • GDP 和企业利润改善的背后,是债务堆积的加剧。在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执行效果最差的当数“去杠杆”,实际上杠杆是不减反增。原因很简单,我们仍未摆脱靠信贷推动增长的模式。2008 年之前,每创造 1 元 GDP 需要 1.2 元新增债务;如今每创造 1 元 GDP 需要 4 元新增债务。中国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占 GDP 的比重,已从 2014 年的 125% 上升到 2016 年底的 164%,位居全球最高之列
所以,但凡头脑清醒的人都可以看出:当下的经济数据改善不可持续,不仅不是“新周期”,而且是“新陷阱”。正如《人民日报》所预警的那样,中国经济迎来的不是“新周期”,而是包括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风险在内的“灰犀牛”。
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则无异于贾跃亭当初的“蒙眼狂奔”。
只有抛弃幻想,真刀真枪干改革,才能看见新周期的曙光。
--

刘胜军简介: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下一个十年》,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拥有 136 万粉丝。
长按二维码关注“刘胜军微财经”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 “【刘胜军微财经】” 字样
您的评论就是鼓励
, 您的转发就是打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