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不使用五种感官,我们根本无法思考。”想来,人类用大脑感受,用感官思考。
“感性”是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关键词之一,十七世纪佛拉芒巴洛克画家偏爱对人类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做寓言式描绘。西方艺术中的“感官寓言”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一是描绘代表感官的五种静物或动物。比如,视觉象征物:书本、镜子、眼镜、望远镜、星盘、公鸡等;听觉象征物:乐器、钟表、野猪等;嗅觉象征物:熏香、香炉、开盖香水瓶、狗和麝猫等;味觉象征物:水果、美食、酒水等;触觉象征物:武器、蜘蛛网、乌龟等。英国剑桥郡彼得伯勒郎索普塔壁画上的“五感之轮”就是典型的以动物作为感官象征的《五感图》。
▲ 壁画《五感之轮》(公元十四世纪)
现藏于英国剑桥郡彼得伯勒郎索普塔
▲ 静物油画《五感图》(1623)
彼得·克莱士 作
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现藏于卢浮宫的这幅油画是荷兰黄金时代著名静物画家彼得·克莱士(Pieter Claesz,1596-1661)创作的一幅《五感图》。画中的镜子象征着视觉,乐器象征着听觉,香水瓶象征着嗅觉,美食与美酒象征着味觉,乌龟象征着触觉。
克莱士以《虚空图》(Vanitas)闻名艺术史。官感即虚空,因而巴洛克《虚空图》与《五感图》中常常出现相类的象征性静物。比如:《虚空图》中的水果、美食、美酒与花朵象征着韶华易逝,而它们在《五感图》则代表着味觉与嗅觉;钟表在《虚空图》中代表白驹过隙的时间,而在《五感图》中却成为了听觉的象征物——真所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那些在《虚空图》中象征着带给人类无限乐趣的书本、望远镜和乐器,在《五感图》中则代表着视觉与听觉;而在《虚空图》中代表死亡的头盖骨在《五感图》中却变成了触觉的象征。
▲ 静物油画《虚空图》(1630)
彼得·克莱士 作
现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第二种表现手法是将感官拟人化:让一个人(通常是一位美女,故而常被解释为维纳斯)手持带有感官意义的道具,做出各种象征性动作。比如:照镜子代表视觉,演奏乐器代表听觉,闻花香代表嗅觉,吃东西代表味觉,爱抚小动物代表触觉。这种表现方式常常出现在十七世纪佛拉芒巴洛克画家的作品中,代表如我们在前文介绍过的老扬·勃鲁盖尔所作《五感图》系列。
▲ 油画《视觉与嗅觉》(大约1620)
老扬·勃鲁盖尔 作
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 油画《听觉、触觉和味觉》(1618)
老扬·勃鲁盖尔 作
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 油画《五感图》(1668)
赖莱士 作
现藏于苏格兰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
作为一名博学的巴洛克艺术家,荷兰黄金时代画家赖莱士(Gerardde Lairesse,1640-1711)喜欢创作神话历史题材和寓意画,风格上深受伦勃朗和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影响。在他的这幅《五感图》中,画面中下方的男孩指着一面凸镜代表视觉,左边的小丘比特弹着三角铁代表听觉,手持一束白花的女孩代表嗅觉,拿着水果陷入沉思的女人是味觉的象征,她旁边那个持鸟美人则是触觉。
第三种表现手法也是将感官拟人化,但并不使用任何象征性道具,仅通过肢体语言的描绘来表现人类的五种感官,代表作如公元九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傅勒胸针。
▲ 傅勒胸针(公元九世纪晚期)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第四种表现手法也是最简单原始的一种,就是用器官代表感官:以眼耳鼻舌手分别代表视听嗅味触,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童书绘本艺术中。
▲ 童书中的《五感图》
▲ 爱因斯坦教导我们说:“如果不使用五种感官,我们根本无法思考。”
下期预告:超现实的迷魂香
往期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