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片草叶不亚于行天的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子和一个鹪鹩蛋同样完美。
——惠特曼《自己之歌》
自古以来,无数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对“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念念不忘。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用庖丁熟悉牛的解剖结构,来比喻养生的道理,两百多年前,一位名叫佩利(William Paley)的牧师用钟表和石头来比喻生命和非生命,生命不仅精密,还具有功能,与石头截然不同。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种答案了:生命是独特精巧的结构,它能够迸发出一种力量,这让它与无生物截然不同。
这也是《生而为野》给我的答案。
《生而为野》是中国国家地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摄影作品精选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是全球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主办的高水平野生生物国际影像大赛。
猫盟也是年赛的老朋友啦。自赛事成立之初,我们便始终坚持与年赛一起,为保护野生生物发声,为保护地球发声。
如今,四届大赛十万余件参赛摄影作品中的219幅精品佳作,被集结成册,珍·古道尔女士倾情推荐!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是由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中国顶级野生生物影像比赛,鼓舞了数以万计才华横溢的人投身于自然影像的拍摄于创作。我确信这些多样化的影像将促使人们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栖身的环境”
——珍·古道尔
这本书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了“生命的力量”,从地理景观、生态环境、生物种群,再到个体生命、血肉组织,镜头逐步拉近,每一层都呈现出独特的腠理,蓬勃的力量,让我们为之震撼感叹的同时,也对于生命产生新的思考。
让我们的揽胜之旅从广袤的大地开始:
刘雪瑶的《地球心脏》,在腾格里沙漠里航拍乌兰湖。殷红色的湖体,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和纵横交错的白色盐碱条纹,使它宛若一颗活生生的心脏,赫然出现在荒凉盐滩上,令人惊异战栗。而这片死寂的领域,也有着生命的存在。深红色源于湖中的嗜盐藻类、嗜盐菌和嗜盐古菌。这些微生物出现于多细胞生物之前,比心脏或鲜血更古老,它们是太古的遗种。
李彬彬的《奔走在水墨羌塘》拍摄于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腹地。12月,雪还没有积起来,黑色的山石露出峥嵘的背脊,风扬起雪粉,把一切盖上了一重朦胧的白色。画面下方的两只藏羚羊,与山岳相比十分渺小。整个场景犹如一幅典型东方风格的山水画,然而薄如宣纸的雪雾之下,是山石的重量和皮毛的温度。
然后,我们把画面拉近,从广阔的“大地”到微小的“个体”:
骆晓耘的《雪豹猎杀》拍到了许多摄影师心目中的“圣杯”:雪豹捕杀岩羊的瞬间。在中国的野生大型猫科里,雪豹是数量最多、状况最好的,生活的环境又开阔,所以它是中国相对容易观察和拍摄的一种大猫。但抓拍到雪豹捕猎,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雪豹飞身压在岩羊身上,以典型的大猫姿态咬住咽喉,岩羊白色的喉部毛皮上漫出血迹。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让人感叹这一瞬间的宝贵,缘,妙不可言。
朱兴超的《月夜猎杀》拍摄的是一种因“蠢萌”成为网红的小猫:兔狲。兔狲的背后是一轮满月,与它圆润的身材、平贴在大脑袋上的小耳朵相呼应,显得滑稽可爱。但它的爪下按着一只死去的蒙古百灵。宝石蓝色的夜空让整个画面蒙上一种冷峻的气氛,让我们记起,兔狲是伏击的猎手。
再近一步,把目力难以企及的微观世界放大,我们又能看到生命更加细腻精微的一面。
Pratik Pradhan的《灿烂》、郭井宣的《蛾翅膀特写》和毛建国的《蝴蝶鳞片》都选择了蝶蛾类的翅膀作为主题,蝶蛾被称为鳞翅目,因为它们翅膀上的“粉末”,其实是细小的鳞片。在不同的放大倍数和光线效果之中,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质感。
《灿烂》在暗光下呈现出丝绒帷幕般的柔软和厚重,《蛾翅膀特写》如同一排排康乃馨花般鲜艳明快。
而《蝴蝶鳞片》是由200多张蝴蝶鳞片的显微照片,在电脑上拼合而成,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鳞片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画面之中,显得十分“科幻”。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第一届比赛举办于2020年,在疫情的阴影笼罩人心时,中国国家地理希望能通过对生命的表现,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无序世界的小范围反熵,死灰枯壤上迸发的绿色火焰。
目前新书限时6.7折特惠。扫码进店就可购买,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购买吧!
P.S. “月野大讲坛”直播预告: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博物画师雎鸠九毛九老师,上方海报上的插画就是她的Q版作品。
想要画好动物插画,少不了仔细的自然观察和全面的资料整理;在满足写实要求的同时,绘画者肯定还希望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人风格。本周四晚7点半,雎鸠九毛九老师将在猫盟直播间分享她的经验、方法,欢迎喜欢野生动物和绘画的大小朋友们来一起讨论。
点击上方按钮立即预约,开播可以自动进入直播间,直播结束还有回放。
5月16日19:30,猫盟直播间见!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野生动物摄影,你还可以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