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马英九先生来北京访问,在北大的一个活动上,说了一段有趣的话,大意就是表扬赞许北大将他的名字写对了,准确的说,是将他名字中的“英”字的最后一笔写对了 —— 他说自己的“英”字最后一笔是点,以前来大陆总被写成的捺。
马先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台湾地区,英字的写法和大陆地区的略有不同。是长这个样子的,最后一笔是“点":
而我们的英字,最后一笔一般会写成“捺”。
那哪种写法更准确,更好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英”这个字,最合乎字义的写法,应该是哪种?

“英”的下半部分,是“央”,而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明,“央”的意思是: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
“央”的核心是个“大”字,而“大”就是一个双臂张开的“人”。
因此人→大→央→英这四个字的最后一笔,是同源的,都写成“捺”其实更符合汉字的演变和表意。而不是台湾地区这样,央和英写成点。

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大陆地区的“捺”应该是完胜了。但不出意外,这个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我们如果翻开历朝历代各位大家的书法,就会发现,最后一笔写成“点”的,其实是大多数。尤其是行书中,基本都是用点结尾。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历代书法大家都是文盲吗?
当然不是,汉字的写法其实是很灵活的,并不是说必须写成什么,尤其是在书法中,为了美观和方便,经常会有变形,捺写成点很正常,也不会被认为是错的。
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这个笔如何写,会让整个字更协调,包括这个字如何处理,能让整幅作品更好看,更能表现出作者想在这幅作品中蕴含的“气场”。

因为“英”字中已经有一个长横作为主笔,所以下面再写成捺的话,从视觉上就有些主次不分的感觉,因很多书法家都会将这一笔变成点。这种捺和点的转换,在书法中是非常常见的。甚至同一个书法家,同一个作品,同一个这种类型的字,也会有的是点,有的是捺,来避免过于一致带来的“机械感”。

所以“英”字,古往今来,写成捺也可以,写成点也可以。这是汉字的灵活性的体现。
即便是在“统一教案”的现在,虽然我们语文书中教的写法是捺,印刷体中常使用的黑体和宋体这些也都是用的捺,但也不是都如此。

我粗糙的从字库网站上扳手指头统计了一下几百种方正字体的情况,“英”字最后一笔是捺的和是点的比例,大概是60+%是捺,30+%是点。
所以点也好、捺也好,在印刷体中,都可以用,在手写、书法上,也都没问题,要看哪种更美观。除非小学语文考试考这个,否则没必要纠结(如果语文考试考这个,只能说出题老师需要反省一下。)
不过这个新闻因为是马英九先生提出来的,自然就会涉及到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汉字写法的讨论,在网上不出所料地变成了简繁之争。不少关于这个热点的分析,尤其是评论区的留言都是在这个方向吵。大概意思就是马英九又来显摆繁体,diss简体。
我虽然和马英九先生没什么交往,但个人觉得:他纠结“英”字的地方是点vs捺,其实反而说明他应该不是刻意在吐槽简化字,只是随口闲聊而已。否则“英”字里有另外一个简化字的著名争议点,那就是草字头,他吐槽这个反而胜率更高。
中国传统“草字头”的写法,是宛如两棵小草的“
”。在解放前一些学者希望简化汉字的时候,曾经希望变成一体的“
”。而同一时期,日本也在简化汉字,在1949年公布了日文汉字新字体,其中简化了部分汉字,包括拥有新版草字头“
”,“英”字的最后一笔也写成了捺。而我国解放后制定简化字,在草字头和英的最后一笔上,都选择了和日本新字体一样的方式。
所以我们看简体、台湾地区繁体和日文汉字中,马英九的名字写法,就会发现有趣的现象:“马”字是简体vs繁体/日文,“英”字是简体/日文vs繁体,“九”字则是三个都一样。
当然,说更适合吐槽草字头,不因为参考了日本新字体。而是因为在简化过程中,将很多不是“草”的汉字,也简化成了草字头,会造成我们对于汉字的理解问题。比如“荣”、“莹”、“萤”、“劳”,这些字上面原本是两个火的“
”,字义也是跟光亮有关的—— “荧(熒)屏能发光,也不是长草;“莹(瑩)”是玉的光彩(如玉之瑩)或者有玉光泽的石头,而不是玉石覆盖了苔藓。
火成了草字头,当然会让现代的中国人,对这些字,包括对应的人名、词语、诗词的理解上,出现一些误解。就像下面这个发光的虫子的名字写法,是不是左边看着舒服多了?

螢火虫  萤火虫

作为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媒体从业者,这些年没少“假公济私跟大家聊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话题。这主要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会更科学、认真地讨论传统文化的机会,而不是每次都为了吵架而吵架。
就像简体繁体的争论。简体有问题么?当然有。繁体也有问题。汉字的变化和简化都是常态,但不代表所有的简化都是对的或者错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简化中有什么问题,是否有机会改进。如果上来先选边站,认定简化就是好或者坏,这不是弘扬中华文化,是弘扬饭团文化。
至于今天的这篇文章,估计又会被吐槽“这有什么用”。其实也不知道学习中文或者汉字的历史与含义能有什么“实用性”,毕竟考试很难因此多拿几分。但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下次遇到名字中有“莹”的亲友,是能理解ta名字的含义是玉的泽而不是某种吧。
最近文章

1

本期团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