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问我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在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
按照这个统计数据,是不是现在每年死亡的老人已经开始超过新生的儿童,人口开始负增长了。
其实我觉得人口总量变化短期倒不是啥关键问题,关键的是现在的人口结构变化,这才是未来带来压力最大的。
尤其对1980年之后出生的那几代人,不管是养老还是就业的角度看,后面二十多年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01 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相比2023年,我们国家59岁以下的人口减少了1901万,60岁以上的增加了1693万人。
59岁以下的人口减少了1901万,意味着可能在新的一年交社保的劳动力少了这么多。
而60岁以上的增加了1693万人,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领社保的老人可能会多了这么多。
但后面的压力远不止这点,要知道2023年退休的人,是在1963这一年出生的。
历史上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国家持续了10多年的高出生率婴儿潮。后面这些人都会持续退休,步入领养老金的年纪。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主力婴儿潮期间,我们看到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差不多在2600万上下。
这就意味着后面十年时间,我们可能每年可能都会需要面对本段开头提到的情况发生。
这批数量庞大的婴儿潮老人逐步退休,不仅会加速我们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的进程。
而且会在2023和2033年两个时间节点,对之后的社保和医保产生巨大压力。

因为1963年这次人口高峰出生的人,会在2023年开始集中退休,这个时候社保压力开始逐步显现。
到了2033年的时候,这批老人差不多就到了70岁,这时候身体素质开始急速下降,这批老人对医疗的需求又开始集中爆发。
所以这批1963年开始的婴儿潮老人在2023年集中退休,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这批婴儿潮生育高峰的老人集中退休,意味着每年会少掉2600多万的劳动人口,同时死亡人口不到1000万。
这等于说每年要多出1600万老人领养老金,这个数字基本和本段开头提到的,2023年我们国家60岁以上老人增加1693万接近。
02 养老保险抚养比
在退休老人这么多的情况下,新增交养老金的年轻劳动力又能补充进去多少呢?
假如我们计算一个年轻人,从23岁大学毕业开始参加工作。那么2023年补充进来的劳动力,应该是2000年出生的。

从下图可以看出,2000年出生的1771万新生儿,是后面十年时间的一个峰值。
后面十年左右的新生儿数量,基本稳定在1600万人左右。直到2016年二胎高峰,才又冲上1786万人。
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每年差不多会新增1600万需要领养老金的退休老人,也有1600万左右新增年轻人做补充。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多出来1600万退休老人领养老金,还能补充1600万年轻人。
这领养老金增加的老人,和新补充进来的年轻人数量不是差不多么,看起来不是没啥影响嘛。
你觉得没问题是因为你的计算方式不对,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问题。
所谓养老保险抚养比,说的是养老金参保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值。
我们国家养老金体系是现收现付制,你上班交的养老金就是给你记个账,然后这个钱直接就给退休老人发了。
那么上班的年轻人越多,意味着交社保的劳动人口越多。退休的老年人越多,意味着领社保的非劳动人口越多。
所以抚养比简单说,就是几个年轻交社保劳动的年轻人,需要养一个退休老人的问题。
这个抚养比数值越大,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也就是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分摊的压力就越小。
反之养老保险抚养比越小,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分摊到的压力,就会变得越大。
03 抚养比加速下滑
上次看到关于养老保险抚养比的权威数字,是在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
报告显示,2016年的时候,全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从2011年的3.16下降为2.80。
按照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如果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养老保险抚养比会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其实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左右是啥情况,我们2017年已经在年轻人不断流出的黑龙江,切实感受过了。
因为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就已经是1.3个在职职工,养一个退休职工了。
这一年的黑龙江养老金结余已经穿底,累计结余变成了负债232亿元。
这时候黑龙江,开始需要国家统筹调拨南方省份的养老金结余,来养黑龙江这边的退休老人了。
因为养老金抚养比下降到1.3,那意味着几乎是一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根本没办法持续。
为啥说这样就没办法持续了呢?这里我们简单算个账,大家就非常清楚了。
假如假定在职年轻人平均收入是5000块,老人能领到的退休金是3000。
在养老金抚养比是3的情况下,意味着3个参保人员养1个退休老人。
那么为了支付退休老人的3000元养老金,在职年轻人每人每月会分摊1000元。
年轻人每人每月掏出1000交养老金,老人拿到了3000的退休金。年轻人还剩下4000过日子,大家都能过得下去。
如果养老金抚养比下降到2,那就意味着2个参保人员需要养1个退休老人。
如果维持大家收入不变,这时候每个年轻人每月分摊的钱,会急剧上升到1500元,这已经是月收入的30%。
要是养老金抚养比下降到1.3,那意味着几乎是一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每个年轻人分摊的钱会超过2300。
可以看出这个数字是非常恐怖的,因为已经要接近年轻人月收入的一半了。
这等于是社会人数占比一半的年轻人,要辛苦工作。还要拿出一半的月收入,供养退休老人。
试问哪个年轻人能接受把自己月收入的一半,放到养老金池子里养退休老人。
这远不止是简单的生产力高低问题,而是更为棘手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04
当然了,这里计算的只是1963年那代婴儿潮老人退休对抚养比的影响,这里其实还有个少儿抚养比问题。
为啥说这个少儿抚养比呢?因为14岁以下的少儿基本也是不参与社会生产,需要劳动人口抚养的。
我们按照最新的官方数据,曾经对总抚养比做过一个估算,2023年的总抚养比应该是47.4%。
这里面少儿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是24.5%(14岁及以下),老人抚养比是22.9%(65岁及以上)。
后续伴随着1963年婴儿潮一代老人的退休,以及生育率的快速下滑,最迟在2024到2025年老人的抚养比就会超过少儿抚养比。
如果看总抚养比的话,最迟到2026年的时候,我们的总抚养比就会超过50%,这意味着两个劳动人口“养”1个小孩或老人。
要知道10年之前也就是201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总抚养比是35.3%,少儿抚养比22.2%,老人抚养比13.1%。
短短十来年时间,老人抚养比就已经超过了少儿抚养比,感觉整个社会一下子就老了。
如果看看我们整个社会年龄的中位数会发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要接近40岁了。
整个社会确实也越来越老了,在这种情况下,总抚养比上升的压力后续也会变得非常大。
对比下隔壁率先进入老龄化日本的数据,甚至会发现我们国家总抚养比提升的速度,要比隔壁日本快得多。
日本是在1996年的时候,老人抚养比(22.4%)超过少儿抚养比(22.1%)的。
之后过了7年时间,也就是到了2003年的时候,总抚养比才达到50%这个位置。
我们和日本不一样的是,我们老人抚养比超越少儿,以及总抚养比超过50%基本是同时的。
由于生育率下滑和老龄化加速这个阶段同时出现,接下来我们国家总抚养比上升的速度会远比我们想象的快。
抚养比数据上升这么快,后续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来说,影响都会是非常大的。
对整个社会来说,意味着需要抚养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能创造价值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这意味着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从池子里面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让这个池子里面的资金可持续,后面不管是延迟退休还是养老金替代率降低,我们都会看到加速落地。
社会加速步入老龄化再叠加生育率下滑还有个影响,就是整体需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这会让就业岗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社会上现存的很多岗位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未来大趋势也是越来越卷。
需求收缩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不管吃穿用度还是其他的各种欲望都会下滑,这是荷尔蒙水平和代谢下滑导致的。
这就是为啥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很多消费和欲望甚至是缩减的。
整个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越老,这个情况就会越明显,随之会影响全社会的整体需求。
我们知道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生产是消费驱动的,如果生产出来东西卖不出去,这些产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伴随着整个社会越来越老带来的需求收缩,如果企业没办法进一步出海拓展市场,后面供给收缩去产能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而这些产能和就业是息息相关的,产能收缩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岗位的同步减少,这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那这些供给侧产能收缩富余的人,就不能往服务业分流么。
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服务业本身不创造价值,是一个存量的再分配。
国内有服务需求的人就那么多,大量人员涌入服务业的结果就是供给过剩。
之后单位时间的价格越来越低,从业者卷到爆炸。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连轴转十多个小时,才能赚到点辛苦钱。
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两年很多人涌入到送外卖开滴滴之后,你看看现在这两个行业现在是不是卷了很多。
不过我们认为这个卷的状况,伴随着老龄化加速和生育率下滑,现在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已,后面这种卷到爆炸的状态还会持续二十来年。
05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讲太远的长期变化没啥意义,从三五年的角度看会产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的预测是:可能短期延迟退休会率先落地,把男女退休领养老金的年纪先同步推迟到65岁,之后就是降低养老金替代率。
通过延迟退休延迟大家领养老金的年纪,可以让大家多交几年少领几年养老金,减轻社保资金池的压力。
降低养老金替代率也是同理,养老金替代率说的是你退休以后领的钱,占你工作时候收入的比例。
假如你工作时候能月赚5000,养老金替代率是50%。那么你足额缴纳30年养老金,退休差不多能月领5000*0.4=2000。
目前我们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如果你按照30年时间100%的缴费基数足额缴纳的话,大概就在40%。
但未来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持续,养老金替代率进一步下降也是个大趋势。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工作时候没有足够的积累,像现在那些老人一样,年纪大了就能早早退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可能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那些人,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养老金积累,可能从职业生涯收入见顶的那一刻开始,日子就会比较难过了。
我们国家除了相对稳定的体制内,可能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里面,收入会在35到40岁左右见顶。
之前我们写过篇《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也讲过这个事情。
所以如果说在之前的职业黄金生涯没有完成一定积累,可能对多数人来说从40岁压力才真正开始。
因为延迟退休之后到你能领养老金,还有25年时间。这二十五年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业生涯也是走下坡路的时期。
这期间你的职业生涯在走下坡路,甚至有可能会失业。但是这个阶段正是你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最需要用钱的时候。
06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现在国内过了35岁之后,去做很多工作岗位就会受到限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做准备啊。
记得挺长时间以前,读过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叫做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书里说在日本那边人过中年,出去还能找到相对不错工作的人,基本都是靠自己早年积累下来的关系网。
如果你之前积累还不错,那么关系网里面会有人不断推荐新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也都还不错。
不然在职场持续向下漂流,之后越混越惨不得不转向干体力活谋生,基本就是常态了。
现在我们国内的职场也是这个趋势,很多白领在40岁之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如果不是有特殊竞争力的人才,受制于年龄可能你需要比之前的工作往下找两三个level,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很多职业生涯起点低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可能只能转向体力劳动,比如保安保洁保姆这三保行业。
职业生涯走下坡,也意味着到这个阶段和年龄,不但你的收入会出现下滑,而且后面想要存点钱养老,也会变得难度更大了。
等于说在职业生涯额高光时刻没存到什么钱,后面职业生涯走下坡路的时候大概率就更存不到钱了。
而且到了这个阶段,可能压力不单单止来自收入和职业生涯开始走下坡路。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有未来自身的养老压力都会浮出水面。
个人觉得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努力经营和积累好自己的关系网,还有就是收入高的时候要多存点钱。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都没办法存到钱的话,随着年纪渐长只会愈发艰难。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那十来年的职业生涯和关系网积累,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除了关系网的积累,另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要在自己收入和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尽力存钱。
多数普通人积累资金的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自己劳动收入的上升期量入为出,每个月都存钱积累结余资金。
普通人收入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如果再不节制一点开销,永远都不可能存到什么钱。
尾声:
可能从85后到90后这代开始,如果在职业生涯高光时刻没有储备足够的养老金,退休以后继续打工会变成常态。
因为他们面临的是人口红利退潮之后,延迟退休和养老金替代率下滑的双重暴击。
大家在我们国家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在开出租或者便利店打工,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未来在我们国家步入深度老龄化以后,可能情况也是差不多,所以我们会看到《低龄老人也要参与就业了》。
记得三四年前我们写过篇文章,叫《我们终将面临的养老困局》,现在文章里提到的很多情况都在逐步发生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了,你说这么多废话没用啊,到底该怎么做或者做点啥啊。
其实方法以前都说过,这里可以再讲下。
每个人状况并不一样,也只能根据适合自己的方向,做出相应的选择。
比如你如果年轻时候赚钱能力强,那么就要努力存钱积累财富。
有钱先要在一线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找合适笋盘买房做被动储蓄。
后面再有更多的积累和闲钱,无非就是资本市场低买高卖周期性增加积累,再配置点锁定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做补充。
毕竟赶上延迟退休以后,多数人遇到的情况可能都是《上班一万,退休2500》。
其实普通人能做的就这点事,然后再早点做准备,给自己的准备时间更充分一点,其他也做不了什么了。
最后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一直维持一个好的状态。年纪大了如果没啥钱身体再不好,那可真是遭罪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