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是个有限选择,无限重复的过程。
因为机会成本,因为未知因素,所以很多局内人一直在原地打转,包含A股的老板们。上市以后,希望冲进千亿市值俱乐部,现实是既没有更上一层楼,连百亿也守不住,也没有赚到什么银子,怎么办?
由于常在一线作战,龙叔对上市公司老板们的想法感受颇深,结合最近的几个案子,系统的梳理下小市值公司到底该怎么突围?
 1
关乎命运:
案例告诉我们什么?
01
案例一:
A医药公司,市值近百亿,净利润维持在5亿左右,基本面很不错,很多人想不到竟然将控制权出售了,而且是溢价近30%出售给了央企。
      谁说央企给不了溢价?就看值不值罢了,就在公告第二天,另一家医药公司B的负责人问龙叔,之前老板一直在犹豫,看到公告后也有意向,能否问问央企是否愿意收。
      遗憾的是,某央企给龙叔的回复是医疗的上市公司已经不看了。很简单,收的A公司足够好,集团内部对每一个产业的收购都是有规划的。
      对于A医药公司来讲,在这个时候出售,实控人套现了大部分资金,同样还剩一小部分股份。
      而对于B医药公司来讲,真的是错失了最好的出售机会。
02
案例二
C公司市值没有A公司那么大,只有一半50亿左右,上市以后也没有瞎搞,专注主业,但营收和利润水平一直在低水平稳定,也就是遇到了瓶颈,无法实现进一步增长。
       因其业务主要是To G,所以实控人希望可以卖给国资,不过希望国资可以赋能,但怎么赋能,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03
案例三
D公司,市值只有A公司的四分之一,公司各方面也都不错,因其行业的特殊行,对于收购方选择也很有限,如果按照壳去出售,就需要实控人把原有业务按照净资产回购。
从现实来看,因为有限售,且公司市值低,所以实控人拿到手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也无法完成资产回购,所以只能选择同行业的买家。
同行业买家进来后,可以注入相关资产,把规模做大,一起去资本市场披荆斩棘,突破增长难题。
上述三个案例,从百亿市值、五十亿市值再到十五亿市值共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许可以,不妨大胆一点,去试试。
2
借数据一用:
你在哪个段位?
截至2023年6月11日,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5205家。在以前对于各个老板来讲,上市已经是成功的标志,做企业做到上市,名利似乎都有了。 
可是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衡量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上市公司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也就是说没那么难了。
上市以后发现,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的老板使用了并购工具,结果商誉暴雷,一地鸡毛。有的老板没有任何资本运作,公司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为什么?因为很多老板并没有从宏观角度去看自己的公司,在哪个段位?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01
数据一:
在A股5205家上市公司中,市值在50亿—100亿之间的有1238家,占比24%。从交易角度看,在这个市值区间的上市公司国资一般比较喜欢,因为其基本面一般不会特别差。
如果老板们的公司在这个区间,恭喜你,有谈判的资本,但如果想要迈入第一梯度,也就是市值进入百亿俱乐部,需要好好战斗。
当你迈入百亿俱乐部的时候,就有了收购别人的资本。
02
数据二
我们再看第二组数据,上市公司低于50亿市值有2412家,在整个A股占比46%,这就是现实情况,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市值是低于50亿的。
低于50亿意味着什么?市值是控制权,低于50亿意味着我们只能精准打击,不能火力覆盖。
而现实是能让我们精准打击的标的并不多。
3
百亿市值:
破局的现实困境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小市值公司是指低于50亿市值的公司,我们假设这类公司的老板要突破市值和产业增长,应该怎么办?
内生式增长,就不用说了,能内生早内生了,接下来就是另一条路,并购资产。通过做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来确定自己的头部位置,然后进入百亿俱乐部。
当然对于小市值公司来讲,想要进入百亿俱乐部,需要市值先翻倍,进入第二梯队,说实话,不容易,我们看两个现实情况。
现实一
第一个现实就是北交所,很多老板也许会想,北交所和我并购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很多还不错的标的,本来上市无望,准备卖给上市公司。
可是北交所成立后,这些标的老板们纷纷改变主意,跃跃欲试,也想冲一把。对于想要并购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讲,可选的不错标的并不多了。
现实二
另一个现实就是市值两极分化,这个分化是极其残酷的,很多基金明确规定,低于100亿市值的公司不进标的池,
啥意思,就是看都不会看,别说入局了,没有大体量的机构基金入场,靠散户去迈入百亿俱乐部太难了。
市值分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即使有合适的标的,也很难完成交易,对于标的来讲,完全可以卖给百亿市值的公司,他们是有潜力进入千亿俱乐部的。
这就是小市值公司破局的现实困境。
4
机会只有一次:
卖壳的客观因素
那么卖壳是个好选择吗?说实话,对于有斗志的老板来讲,不是,因为他离开战场,就没有了灵魂。即使最后一败涂地,对于他来讲也酣畅淋漓。
但对于已经乏了的老板,已经不是讨论是不是好选择的时候,而是唯一选择,而且机会只有一次。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再看两个现实。
现实一
第一个现实就是注册制,应该说是全面注册制,虽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样上市容易,但是上市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多是事实。
注册制带来两个结果,一个就是上市公司的溢价越来越低,另一个就是收购方选择变多。选择多了,就不会给出多高的溢价。
一般情况下,选择收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收购方要么是民企,要么是小国资,也没有多少预算,能省则省。
现实二
另一个现实就是退市新规的严格,虽然退市的数量和上市的数量完全没法比,但监管机构清理僵尸壳的力度不用怀疑。
趁着公司还没有变成僵尸壳,把公司出售给有资产的人,让他们继续拼杀,做个二股东,享受收益,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5
卖壳破局:
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行文至此,一友人给龙叔转了一个链接,某400亿的上市公司刚刚发布了公告,拟收购某市值30亿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满满的产业并购逻辑。
回归到今天的主题,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到底是破局进入百亿俱乐部还是卖壳?龙叔给出的答案是以卖壳来破局。
‍‍啥意思?都把控制权卖掉了,还破啥局?实际上大部分上市公司持股的比例是一次性卖不掉的,以卖壳来破局的内涵之一就是从大股东变成二股东。
把公司控制权交给实力更强的选手,让他们为自己的拼杀,不好吗?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青面修罗》里以刺破局,龙叔以卖壳来破局。
如果想清楚了,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可以看看一下两个链接:
以卖壳来破局!
【END】
转自并购龙叔 作者 任凤龙 杨晶晶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扫码加入华尔街俱乐部&活报告读者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