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地产 Plus 赋能营学员参访阳光海天集团
未来之路·地产 Plus 赋能营的 4 月课程围绕资产管理以及人才的数字化转型,走进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停车资产运营服务商「阳光海天」,阳光海天董事长闫亮从停车场资产管理、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等层面进行深入解析。今天,风马牛地产研究院整理了闫亮先生演讲的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演讲者|闫亮(微信公众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
全文共 3861 字,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停车管理属于比较细分的领域,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现阶段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中,之前停车管理只是城市级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基于整个地产行业而言,停车资产主要来自地产项目的配套。
01中国停车产业的现状与机会点
从参与者的角度,有这么几个重要因素,促成了停车行业的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供求关系过去 20 年,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飞速提升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张,地产行业获得了一个堪称「黄金时代」的发展机会,停车泊位属于市政基础设施,从供给侧增长方面,开发商需按照政府规划要求建设停车位;
另一个是中国汽车数量增长惊人,2006 年至今,中国汽车保有量从 4000 万辆增长至 3.12 亿辆,位居世界第一;从绝对值来看,汽车保有量增量也是最快的,每年新增约 2000 万辆,今年预估会有接近 3000 万辆的增长。
从停车泊位的来源看,源自城市规模及配套的增长,还有地产开发沉淀的配套资产,但其需求是为出行服务的,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在增长,供求关系就这样形成。
第二个机会是停车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基建的展开,无论是我们服务的商业项目、交通枢纽或景区医院等,原本孤立的停车场景已经与购物场景、用户体验、营销链路强关联,「人车场」涉及从出行场景到消费场景的转换,停车数字场景的强需求是非常明确的趋势。
此外,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逐渐变成一个智能硬件,未来汽车停放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将对基础设施和数字空间提出要求。
第三个机会是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中国停车产业进入综合治理阶段,面对的问题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停车场,而是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大的背景是城市缺少停车泊位的资源,城市补短板推动新增泊位建设,但一定是增加停车场的周转率,通过数字化、用户交互去解决停车问题。
提到行业机会点,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大而空的命题,不知从何下手,现在聊一点关于中国停车产业的现状,全面勾勒出停车管理市场的未来图景。
供求关系是各行各业的基本逻辑,看这张图,白色箭头是指,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地产开发数量的增加,汽车泊位数量在过去 20 年增长较快;与之对应的是红色箭头,这是个愈加陡峭的上升曲线,更快的是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泊位的缺口更是不断增加。
2016 年,我们请贝恩做了个行业报告,预估中国城市大概有 5000 万个车位缺口,经历几年疫情数据可能有点不准,据人民日报数据,2020 年我国停车位缺口约 8000 万个。概括而言,中国停车行业的供给侧资源本身就稀缺,同时需求比供给增长还快。
而中国一二线城市停车泊位的收费基数和单价较低,远低于世界主流城市停车消费,这个前提其实是中国主要城市停车泊位的稀缺性比国外大城市要大。比如纽约核心商业区,停车泊位资源既少又贵,但总体车位配比是过剩的,1 辆车平均下来 3-4 个车位,2 亿多机动车大概 6-8 亿个车位;但北京有 720 万辆机动车,大概只有 300 多万个车位。
随着 2016 年停车价格市场化逐渐放开,我们在营停车场费用在过去三五年涨了 100%,但即使不考虑汇率兑换,跟国外的商业区对比,我国停车费率还是偏低,未来有巨大的价格上涨空间。
所以停车行业有两个巨大红利,一是停车资源的稀缺性,未来资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二是随着收费向上调整空间的打开,收费率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02万亿级市场待挖掘
么,中国的停车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第一,高价值车位资产存量,中国有 2 亿个左右车位,商办类、交通枢纽类、公建类的这些可交易的停车资产交易规模,至少接近 2000 万个,对应着 2 万亿资产交易规模,随着 REITs 等金融模式进一步发展,未来停车泊位资产有很大的交易机会。
第二,新增车位的需求较大,我们做城市级业务时会碰到一些城市更新的需求,通过城市更新解决区域性停车问题。阳光海天也在几个城市跟一些央企合作,通过小股参与的形式,帮他们做咨询、运营和数字化。
第三,停车费的交易规模在中国已超过1万多亿元,每年有至少超过 20% 的增长;后汽车服务市场也有接近 2 万亿规模,这里面还不含新能源汽车。
近期,大家一定感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我们也判断未来 90% 的充电换电一定是在停车场完成,这对停车场景是个巨大的机遇。目前,通过空间租赁、桩企合作、定点投放等渠道,充电收入可能成为我们收入的第二增长曲线。
最后,停车场有巨大的互联网价值,像海天参与创建的停简单,完全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我们觉得在供求矛盾下,单纯靠增加供给是无法平衡的,一定要通过数字化提高周转率,提供车位级运营,比如线上预订、动态定位等实现车位价值最大化。
阳光海天作为停车产业深耕时间较长的企业,第一阶段( 2006-2011 年)主要提供停车场管理服务,凭借大型商业停车场和物业公司的标准化服务流程,锻炼出极强的运营能力;第二阶段( 2012-2015 年)从服务运营商向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组建了中国停车规划设计研究院,累计为全国两三百个大型项目,提供从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到标识引导、车位优化等全套解决方案。
2016 年成为行业破局点,为什么呢?
一是,整个供求关系到达一定阶段,停车难问题显现,效率在运营品质中的重要性凸显;二是,地产行业从向开发要利润转向管理要利润的新阶段,再加上相应的行业政策出台和价格市场化放开,停车场等运营类资产价值得以体现;三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智慧停车模式通过视频识别、云端计费生成订单,收费环节变得可控、运营效率质变。
第三阶段( 2016-2019 年)停车行业进入平台化、规模化阶段,海天还吸引到一些重量级资本参与,先后在 2017 年和 2020 年引入华平、高盛等资本,并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停车资产包整合。包括停简单也已经完成超过 5 轮融资,投资方为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红星美凯龙、中民投、Frees 峰瑞资本等。
目前,我们进入了第四阶段( 2019 年至今)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停车解决方案及智慧运营服务商,这意味着,不能把停车场作为单纯收费和配套服务的场景,而是认识到停车行业的本质:如何为客户赋能?能给主营业务带来什么?怎样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儿?
03做停车管理领域的「普洛斯」
基于汽车服务、资产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前提,围绕出行和汽车服务的生态,海天将停车场景打造为复合场景,这是核心理念。虽然我们的数字化跟大型平台公司、物联网公司有较大的差距,但聚焦停车场景,阳光海天拥有多项安全认证、27 项软件著作权和 9 项国家专利。
因为停车行业相对分散,极少数公司有意愿或能力投入较大资金做数字化研发。这其中,场景运营的数字化是我们「小火慢炖」熬出来的,ERP 系统不仅要投入研发费用和开发时间,更要对场景进行反复推敲,这在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海天的差异化优势是商业场景的赋能,运用停车场景积累的数据帮助商业地产客户做用户画像、业态调整、商业决策和营销引流等。基于 LBS(位置服务),对商业体进行赋能,如广告推送及停车优惠券、朋友圈投放等,可以精准地为商场引流,从而进行流量的分化。
用更具体的场景举例,比如在消费者泊车进场时推送 88 折餐饮券,免 3 小时的停车费,如果真的到场消费,这就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即消费者薅羊毛,获得用户体验;餐饮店提升了销售额,购物中心还提升了连带消费。
此外,停车场还可成为继餐饮、影院后的商城第三主力店,如今商业地产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海底捞、肯德基、阿迪耐克等连锁店遍布,停车场景反而直接影响商场整体运营水准。目前,很多消费者去商场前都会考虑是否好停车,或者因为停车难干脆不开车。
除了围绕全产业链、智慧停车和商业赋能外,阳光海天也偏重底层的资管逻辑,以 ABS 或 REITs 为例,阳光海天拿下的多为质量优质、产权清晰的商业楼宇、公交枢纽的停车资产,比如买下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 10 年的经营权,与红星美凯龙自营项目合作等,资产属性清晰,很适合资产证券化。
如今,停车泊位的资产存量巨大,很多地产公司愿意把停车资产拿出来买卖,预估会有围绕停车资产整合的平台出现,我们也会成为具有一定出资能力的底层资产运营商。
简单地说,就是做停车领域的「普洛斯模式」,选择好的项目进行收并购、合作开发,将车场进行运营和盘活,待收益达到一定水平后,将停车资产放入ABS或REITs,获取持续的收益。
目前,阳光海天的停车管理进入用户运营阶段,不是简单的 C 端生意,而是 B to B to C 的逻辑,从商业运营的角度,这也是阳光海天的优势,我们的现金流始终保持是正的。
实际上,阳光海天形成这样的飞机模型,即以咨询业务为引导,包括项目级、城市级规划或方案顶层设计;以运营管理能力为基础,以金融投资和互联网技术为两翼,这两翼缺一不可;核心是资产管理,实现停车资产价值最大化,并释放商业平台开发的长尾效应,目前公司的非停收入接近 15%,毛利和附加值极高。
况且,停车场在未来出行趋势中有巨大价值。
一是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增加,我们能为储能、移动充电等公司提供大量的场景资源,未来在停车场的空间里面不仅仅能赚停车的钱,还能够提供充电的服务和赚充电的钱;二是围绕车联网服务,提供停车语音助手及集成式停车支付服务,开放端口对于我们来说是零成本,但可以获得极高的收益;三是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环节,都需要停车场景的升级,未来还有更多新业务模式会与消费场景连接。
我们的愿景是,抓住这几年快速发展的机遇,到 2025 年运营 200 万个车位,向世界级停车集团成长!
6 月 11日-16 日,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举办的第三期「日本房地产特训营」即将启程。这一次,冯叔还将作为全程导师带队学习,看看日本是如何再创房地产奇迹的。
本次课程将围绕养老产业、城市更新、文旅度假地产等方面展开,邀请知名专家授课,同时我们还会走进东京武尊会、轻井泽世界旅游度假区等标杆项目观摩,深度学习经典案例和创新模式。
第三期日本房地产特训营火热招募中
仅剩 3 席
点击下方图片 ▼ 立即报名
课程咨询 
陈老师 188-0383-8067
微信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