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462 篇文章
题图:“一场”一期学员合影,文中插图均为活动照片
华章写在前面:
“一场”是什么?听起来感觉和一土很有渊源啊。第一期“一场”已经进行了三个月,如果你错过了之前的信息,一定很好奇这里到底在搞什么。如果你对“一场”感兴趣,想加入进来一起搞事情,今天给大家揭秘,欢迎加入第二期,海报在最后面。
秘密基地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我办公室隔壁就成了一个秘密基地,这里藏了一个秘密项目,我们后来命名为“一场”,英文名是 Space One。

过去几个月,这里迎来了第一届学员,接待了一土的中学生,有多位资深导师参与,还有一位实习生已经远赴重洋去纽约读大学,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把它开到纽约去。
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时常会给我惊喜,为什么?是因为这个项目长期目标明确,就是探索面向未来的成年人教育有怎样的可能,底层框架清晰,但具体怎么做有很大的开放性,是所有一场人一起共创出来的。
未来是快速变化的,好教育不能靠规划靠等待,为什么不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去开启未来教育的探索呢?
为什么想做面向未来的成年人教育?
种子
种下这个种子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回望走过的半生,我出生在中部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家庭,有幸在公立学校成绩不错,因此顺风顺水,读了中国科大和加州理工,但后来学业生活感情都遇到了很多不顺,隐隐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并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学了很多知识但面对人生问题它们都没啥用。慢慢从谷底爬起来,用了很多年,有很多深入的思考,直到今天依然热情,依然全力以赴,最终决定把教育作为人生最后一站。
我想做教育,是因为我身上有下面这些标签的组合:
普通家庭,我理解你想改变命运的心情和缺少眼界与资源的苦闷;
曾经公立学校的学霸,无师自通了学会学习,熟悉主流教育体系;
人生受过重大挫折,挫折是人生最大的馈赠,并且有爬起来的经验;
长期思考个人成长,真的太复杂了,而且高度个性化;
不走寻常路,不能为了不同而不同,什么情况走怎么走,很讲究;
有孩子,伴随他们又成长了一次,有一手经验;
兴趣广泛对世界有持续的好奇心,让我们聊任何话题;
有长期持续的耐心,这是教育中最缺失的奢侈品;
换位思考喜欢成就别人,会指路,会挖坑,会出主意,会鼓励。
线上有很多人喜欢我讲话的方式,慢慢的,让人放松的,其实我更喜欢线下,因为线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效果要比线上好太多。我第一不追求数量,第二不追求快,为啥不探索一下线下模式呢?
为什么选成人?因为改变成年人是难而正确的事情。这么多年教育做下来,深深感觉孩子本来都没有问题,是成年人构建的环境破坏了孩子原本美好的状态,因此改变成年人才是无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否则教育将会陷入持续的轮回,伤害将代代传递下去。
我想做更底层的通用的成年人教育,因此没有特别选择家长教育。成年人又分两类,认知仍然处于容易改变的状态(25 岁以下,包括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高中生大脑的认知能力已经接近成年人),和认知已经相对固化的(25 岁以上的成年人,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主动努力),我觉得让这两类人在一起会比较好玩,一场就是这个模式。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我关注多年的创新大学模式——密涅瓦。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黑格尔  
密涅瓦大学
大概是十年以前,我第一次读到密涅瓦大学(Minerva),创办于美国旧金山的一所创新大学。应该是那个时候开启了我对教育的很多想象,原来大学还可以这么做,好酷!密涅瓦和我上次介绍的斯坦福 2025 (《揭秘:从斯坦福 2025 计划说起》)不一样,它是一所轻资产大学,没有自己的校区,每年换一所城市,四年要在四个大洲的四个大城市学习和生活,融入当地的文化,在线上完成高效的学习。密涅瓦大学回归教育的本质,用第一性原理重新思考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并针对育人目标重构了课程体系。
密涅瓦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所很独特的小规模精品大学,曾被评为全球最创新的大学排名第一,录取率一度只有 1%,远低于哈佛大学。我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跟踪它和后面出现的各种创新教育模式。这几年关于密涅瓦的新闻不多,让人觉得它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然而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可以再突破一些?是否可以让教育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普及?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教学模式是否有可能再创新?
失控与成长
但是没钱没人,想做这件事情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我每天很忙,哪有时间!我自己陷入了很多成年人都有切身感受的困境:自己的梦想,最想做的那件事,就是没有时间没有资源,只能等待,但总也没有转机。
于是我打算采取一种完全有悖于常识的“放手”模式,去年九月份我和几位小伙伴加上几位导师,开始了这样一场冒险之旅。我们目标明确但不具体,过程充满未知,大家一起做方案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蛮好玩的,也很高效,很多人都经历痛苦挣扎,而这种体验与失控的感觉带来的成长,如果不是身在其中,可能没有办法体会。整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很多,对教育有了很多突破性的思考。原来,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居然都是错的,至少是可以被挑战的,换个角度做一些全新的尝试,有时候会走入一片新天地。
我管得少,是因为我认为好教育不是“管”出来的,在真实的世界里,有人管你的产出,但几乎没人管你的成长。不过,我日常见缝插针参与的并不少,毕竟就在我办公室隔壁,方便啊。充分把自主权交给几位小伙伴以后,我主要起指导和教练的作用。我越来越坚信,在一场倡导并实践的“手、脑、心”合一的模式是非常高效的模式,一个人有勇气开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内耗,提升工作效能,并收获关键的认知,这个过程持续迭代,是可以让人发生底层改变的成长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心力、认知力、和行动力的同步提升。
提炼出这个模式用了我很多年,让我们从几年前说起。
意外总是偶然的
过不了几天就是 2 月 6 号,我还清楚记得 2020 年的那天,我从美国回到疫情正严重的北京,街上还有一些残雪,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人。我回到家,开始了好几个月闭门不出的日子,到后来状态越来越差,浑身难受(这篇是我如何走出来的文章《华章:周五随想》)
那年一土学校特别难,暑假学校被封门,调停的会能开十几个小时,后来艰难地找到了新场地搬了出来,然而第二年更难,我在没有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需要面对一百多位家长。就这样在看不到光明的黑暗里坚持了很久很久,一直到问题一个个解决,从经常救火到终于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做长期重要的事情,团队伙伴们也越来越松弛,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意外总是偶然发生,我们很容易把它们归结为运气。外在的客观变化总会有,而且未来大的变化会越来越频繁但有人为因素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变化以后我们如何反应,周围的人如何反应,看起来是运气,其实都有内在原因。
分辨意外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改变我们面对意外的反应和内在状态,专注于解决问题,并且可以看到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手、脑、心”的循环。
“一场”二期欢迎你!
好奇吗?想体验吗?欢迎报名一场第二期,让我们在一个安全有趣的线下场域,共同进入这样一种奇妙体验!
我们面临一个让人激动人心,同时又惶恐不安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将快速彻底改变世界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扑朔迷离高度不确定,到底怎样的人才可以应对并且驾驭未来?享受过程,并且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定的人。
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将彻底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我们获取信息和改变认知的方式将和以前完全不同,一场依托了奴隶社会过去十年的积累和一土学校八年的实践,希望在前沿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面向成年人的教育未来。
你想加入一起吗?海报在最后,里面有具体形式、导师和报名信息。更多介绍,请参考文末推荐的两篇介绍一期的文章。
大家的感受
囫囵:去年我有幸带着各种困惑在不惑之年加入了“一场”。经历了令我耳目一新开营式之后,我决定在这个安全的人造环境中尝试进一步深入认知自己,开启我与他人建立复杂连接的探索之路。我将“一场”视为我在日常工作生活娱乐之外,开辟的一个个人专属实验田。它的常驻守望者不时鼓励我不要观望,放下顾虑和评判,带着觉察行动起来。每当我陷入日常化的无能为力,我会想起还有这样一个空间去接收来自远方的能量注入。
近三个月来,我部分改变了过往看书看视频囤知识的学习方式,尝试用 AI(GPT+文心一言)直接应对工作并自娱自乐,同时发现了冥想好似我入睡前和醒来后的身体体验,我不再将这种心无旁骛地与自己交流的状态归入玄学蛊惑和神秘学范畴,而是每日享受这种自我松弛静待能量自体生发的时刻。
特别感激一期的大咖和各位成员,在互动中时常无意识地提醒我放下评判,勇敢尝试,让我反复体验到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意义。那些时而温暖,时而友善,更多时候只是在旁边静静等待我以自己的节奏慢慢展开的目光,不断地将我从阻碍个人成长的惯性思维模式中拉出,帮助我建立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突破个人卡点。最后祝福大家都能在一场遇到更好的自己。
Amanda:我加入一场大概有 100 多天了,从一开始充满未知和好奇,到现在,依旧充满未知和好奇哈哈,这种感觉还是有点棒的!还记得开幕式结束的那个傍晚,心想着这真是太不错了!我从下周开始,每天都要来这!但真相是直到今天,我一共来了 3 次,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现实的阻抗。工作,孩子,身体种种。但每一次在群里的互动和网上的会晤,都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场域里,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收获。所以也就默默原谅了自己。
这里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场域,各个年龄,各个背景的小伙伴,自然熟自然亲,大家讨论着各种话题,从 AI 到八卦,从涨粉到修行。能体验到自由自在生长的感受,真的是赚到了呀!
接下来还剩的 3/4,我依旧未知,依旧好奇。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突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界限,更加自由和自在。

Sarah:就那么自然的决定要加入,不知道怎么理解“手脑心”,不知道什么是“项目”,即使 “共识营”要出差,虽然大家劝我加入二期,还是执着地加入了,可能心中呼唤是时候做点什么。
Space One 打开了我的心门,给身体施了魔法,注入了精力和动力。
没时间运动,胃支持不了断食,降体重好难,书实在看不进去,冥想很好不想尝试,孩子语言关键期来了,但我不知道如何启蒙,加入了诺言但没时间和大家链接,没有输出的欲望……现在每天上下班就可以运动,不吃一顿饭身体可接受,体重变化啦,不仅读了一些书,又新买了一堆书,冥想在路上,孩子的英语启蒙在行动,自己也想再一次爱上它,和大家链接很美好,最近三个月输出的文字比我一年还要多。
觉察到那是心力,加持大家的方法,就有了一些正反馈,继而正循环向前……期待在 Space One 看到你。
Si:2023 年 10 月底,我拉着一个行李箱从深圳来到了北京,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到过的最北边的城市。
开营的第一天,我和小组小伙伴们一起共创了一个绘本,我学着在 ChatGPT 的帮助下完成了关于一颗平平无奇的小石头经过层层挑战,最后成功淬炼成一颗绿宝石的故事。之后,我一发不可收的每天使用起 Chatgpt,它成了我最贴身的学习生活私人秘书。
最近,惧怕当众发言的我,也过了一把当电台主持人的瘾,在 ChatGPT 帮助下收集整理资料,做出一份详尽的采访稿,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采访工作。在紧张刺激之余也一发不可收的爱上了演讲表达,踊跃参加线下年度分享会,线上的聚会都会争取多些当众表达的机会,每天更是会有意识的练习发音和朗诵。
之前看似不可能的一切在加入 Space One 两个多月就被带动起来,以前喜欢拖延的习惯也被手脑心的飞轮甩出天际了。期待接下来迎接更多有趣的朋友,一起搞更有意思的事情,手脑心一起 high 起来。
跃姣:加入一场快三个月了,我觉得感受特别的好,真的是特别的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脸上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会特别的开心,而且我变得越来越勇敢,我感受到了这个场域带给我的支持和爱,以及被看见,被支持,这个场域帮我慢慢的联结上了我内在的智慧,内在被慢慢被打开,让我更加愿意与人联结,更加愿意去帮助别人,传递这份爱。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看见人的重要性,人比事重要,先看见人再做事,感受到了环境对人的支持和赋能以及成全,从而带给人的改变,我感受到了这场冒险和蜕变。
小鱼:一场是什么呢?这些人描述得神乎其神的体验是什么呢?如果你也对此好奇的话,那作为 0 期学员,邀请你加入并体验一番。你不需要为此准备好,也不需要等待某个合适的时机,更不需要自我怀疑“我可以吗?”,只要你自认是一个好奇的、开放的、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哪怕自认不是,想变成这样也行)就可以试一下,期待能和你见面,期待下一期的招生文章上有你的名字!
嘉乐:如果我年仅 24 岁人生的关键词之一是冒险,那在【一场】是目前为止最奇妙的冒险之一。从江西来到了北京,从大学来到了一土,从摸不着头脑的少年到可以和团队默契地组织一场又一场的活动,从以往的闭门造车,到现在的合作共创,这些神奇的经历都发生在【一场】这个“奇怪”的卫生间里哈哈哈。
也许,这位少年一直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他才允许外界的信息冲击他固有的经验,臣服于“场域”的力量。转眼再看,木已成林,少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
所以此刻,这位少年想对你说:其实你知道你想去哪,你都可以,无论成功与否,你都拥有着自己。
-  END  -
推荐阅读
揭秘:从斯坦福 2025 计划说起
华章:来一场冒险,来「一场」蜕变
华章:如何改变?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