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进入公众号主页-
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写作业是一个大难题,但家长们往往只看到表象,没有看到背后的行为逻辑。
今天的文章,就给您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不爱学、拖延”的孩子,以及,如何去了解他们并解决问题……
 周一
思维 🌏
全文共4207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发愁:
孩子拖延,可怎么得了
我养了一个拖延症的孩子,一想到这一点,我就头疼不已。
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还记得她大班的时候,每天读英语绘本打卡,是班里唯一一个一年365天,一天都不落下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便乖巧的问:“妈妈,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我今天还要做点啥啊?”那时的孩子,聪明可爱、乖巧懂事,很让人省心。
然而渐渐的,我发现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上了三年级之后,她越来越不愿意抓紧时间在校内完成作业。回到家后,每次都需要我催四五十分钟,才不情不愿的开始做作业。
孩子反问我:“妈妈,我为什么要学习?”
我说:“如果不学习,成个文盲,在路上不认识路牌,出门买东西也不会算数,生活都成问题。”
孩子又问:“为什么要做作业?我学会了、弄懂了不就行了吗?”
我说:“做作业,是为了练习。通过练习,把知识掌握牢固”。
孩子满不在乎的说:“我在课堂上已经把知识点吃透了,不需要练习了”。
班主任老师也给我反映情况,老师说,当她要求同学们在校内完成作业时,我家闺女大声说:“老师,家庭作业,顾名思义是在家里完成的。为什么要求我们在校内完成呢?”
听到老师的投诉,我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孩子挺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又很发愁她的学习态度,如果这么下去,小学低年级连校内作业都无法完成,将来高年级作业量大了,那可怎么办啊。
观察孩子:
除了做作业,干啥都挺好
我试过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她:“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你将来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取决于现在的你是否努力”,然而这些说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隔靴搔痒。
我也试过利诱,比如,如果孩子每天在学校完成作业,达到10天就奖励她一个贴纸。奏效了一个月,然而当孩子的兴奋劲儿一过,又打回了原形。
我还试过发脾气,吼孩子、吓唬她,有时候甚至气的要上手了,孩子仍然不为所动。
作为一个想要鸡娃的妈妈,我的内心是无奈的。
因为我学习了很多育儿方法,给孩子做了很多规划。我看到网上说:英语是一门没有时间限制的学科,趁着孩子小学阶段时间充裕,尽量多学一些,这样孩子初中会比较省力;网上也说,虽然不鼓励普娃学奥数,但建议孩子学一些奥数思维,这样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网上还说,语文特别重要,要从小学开始积累语感,古诗、小古文、文言文都要从小打好基础。
所以,我给孩子做了语文“学富五车计划”、数学“勇攀高峰计划”、英语“勇往直前计划”,给她列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每日打卡表“,要求她每天打勾。我甚至早早下班回家,就为了能够陪孩子好好学习。
然而,遇上一个不耐鸡的娃,我的所有规划,全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我无奈的接受了孩子是个普娃的事实,不催不吼。这时发现,自从我不催孩子学习,孩子每天在校内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闲聊天、做手工、玩贴纸、看漫画,干啥都挺开心的。
在俱乐部里求助:
明白了孩子背后的诉求
面对孩子的拖延症,我束手无策,只好向群里的小伙伴们求助。
景芳老师说:“其实“跟随学校”这件事,父母也是可以跟孩子聊的。
孩子要是从心里没有一个她/他接受的“为什么要达到学校要求”的理由,那就是完成作业还要家长督促。孩子如果接受了“我既然上学,就得达到学校要求”,那就会自己为如何达到学校要求而负责。
学习有两层含义:
  • 第一是社会化,也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里,就需要再某种程度上满足社会要求。
  • 第二是自我实现。
很多时候,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还无法建立学习和自我实现的联系,那我们可以按第一层聊,也就是跟孩子沟通,为什么需要达到学校的这些要求。不同孩子能接受的理由不一样,需要聊。
其实写不写作业,写成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写作业,本质上是一个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自己做出的策略选择。”
雨林林老师是俱乐部里常驻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听我描述了孩子的情况之后,她告诉我:“看孩子的能力和作业,其实都很好。我感觉孩子更多是因为被催成这样的。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因为被催促自己发展出了时间观。
她的时间可以交给她自己管理,她不愿意看电视,就喜欢写几分钟玩几分钟,其实也是在体验自主感。
你看看她在学校考试的时候也会写几分钟停几分钟吗?如果不会,就说明孩子只是在通过拖延实现自主感,或者也可以说,孩子就是故意要跟家长对着干。这种时候的催促,就起不到帮助时间管理的作用了,很容易落入“权力之争”。
雨林林老师说对了。我观察到,三年级末期末考试之前,孩子复习语文,每天按照词语、拼音、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等分类、抄写,能够专注一个多小时,一共8个单元,她连续八天都是专注做完才睡觉。在学校考试也很认真。上个月数学考试,她说班里就她一个100分,得意的说她检查了三遍。
雨林林老师说:“写完作业再休息”、“高效快速写作业”,这些都是父母的执念。父母对孩子做时间管理,不要事无巨细。可以规定一个睡觉时间(就像老板规定了下班时间)和任务提交时间,提前谈好超过deadline了怎么办。但是不要试图去掌控具体的时间安排。
老师们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学习态度也没有问题。看起来孩子不愿意在校内完成作业,是因为如果她做的快,回到家要面对密密麻麻的“妈妈牌打卡表”。理解了孩子背后的心理,我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抓大放小:
陪伴孩子建立自主感
景芳老师在俱乐部里曾讲过,培养自主性分四层:
1)自我意识层:也是元认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怎么想的,觉察到自我,并且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做决定的,自己的选择可以被尊重。要用语言明确去问孩子的想法,明确告知孩子会尊重他的想法;
2)自我实践层:做小事的时候,例如写一项作业,尽量交给孩子自己做,能做就让孩子做。父母不干涉、不评价。只有一件一件小事都自主做了,才有可能做出规划这样的大事。
3)自我反思层:跟孩子聊一些事情的复盘,问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探索更好的策略,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论(“你就是因为……所以……因此……”)
4)自我接纳层:没关系,你做成怎样都没关系,只要这是真实的你,我就支持你。
最终是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真实自我有好奇心,愿意去理解。
当我看见了孩子“不做作业”的背后是出于自主的需要,便明白我需要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安排的空间。
首先,我告诉孩子:学习阶段,校内的内容要吃透,学校作业都要按时完成(明确我的底线)。其他的时间你自己安排,如果你想多学一些,可以随时跟妈妈说,妈妈很愿意支持你。孩子开心的说:“好的”。
自此以后,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只问“学校作业做完了吗?”孩子说她做完了,便由她去,爱玩啥玩啥,想怎么玩怎么玩。
孩子享受着自主安排的自由,心情也越来越好。慢慢的,能够接受每天背20个单词,到现在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
我问孩子:“妈妈发现你进步很大啊,以前让你学习,总要耗个四五十分钟才愿意开始,今天1分钟都没耗。”她说:因为你平时总说我,把我弄得不开心了,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今天下午我玩的很开心,进入学习状态了,就学的很快”。
我意识到,照顾好孩子的情绪特别重要。孩子情绪好,便能在平静的状态下发展出真正的自我意识,而不是被家长要求下发展出的“假自体”。
惊喜与收获:
孩子自我规划开始萌芽
有一天晚上我加班,大概8点多回到家。
回到家,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天北京下大雪了。明天早上晨读,我想读《程门立雪》”。
我说:“好啊!你真是个很好的孩子,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接着孩子给我看了昨天做的英语作业,拿了个A,她说没拿A+是因为字母V写的像r.
我问她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她说做完了。
接着孩子和我聊起了今天在学校堆了个大雪人,然后收拾书包,睡觉了。
自从我不催作业,家里一片祥和。孩子也越来越有自主意识。
我向群里的小伙伴们汇报了最近的进展,雨林林老师说:“更多彩虹屁可以继续跟上。”
“《程门立雪》是什么呀?我都没读过。你竟然自己做好了规划!”
“所以你自己找了没得A+的原因哦?你都会分析原因了诶。而且你太有上进心了吧,得了A还想得A+!”
“你竟然自己就把作业全部做完了!这才8点多诶。快告诉我如此高效的诀窍,让妈妈也在工作中用一用。”
以上句式随便混搭,注意不要和平时反差太大”。
这几句话光是看看,都觉得开心。我立马学以致用,对着孩子一阵输出,孩子乐开了花。
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又快到了,孩子每天按照学校进度完成复习作业,接着问我:“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买一些历年真题?”
我问:“啊,你要这个干嘛?”
孩子说:“我想做很多题,争取期末考满分”。
老母亲内心欣喜若狂: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孩子竟然主动要求学习了!!!
我压抑着内心的欣喜,淡定的说:“好的,妈妈支持你!”
尾声:
一个放弃鸡娃妈妈的感悟
这大半年来,我的心态像过山车一样。从担心孩子厌学,到无奈的放下对“妈妈牌作业”的执念,到静静欣赏孩子开心的玩耍,再到慢慢的孩子的自主性有了萌芽。
我认识到,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尽量多学点,再多一点。但却忘了,育儿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
我们也一直在焦虑的寻找,到底有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有自主意识。但却忘了,钥匙就在孩子的心里。
我们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阶段性的慢下来,多陪孩子聊聊她的想法,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然后陪伴着孩子去做,欣赏她的每一个小进步。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尊重、陪伴、践行之中,呵护着孩子的自主意识踏踏实实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自带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浇灌,静待花开。
看,家长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表象,而忽略了表象后面的原因
同时,我们总是焦虑孩子自己不肯努力,但可能我们本身就走错了方向,让孩子不知道如何自我驱动。
父母和孩子,一定得是这样拧巴的状态么?并不是的。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我们会让家长找到亲子相处的平衡点,更会让家长摸索到如何让孩子找到自发自驱的动力。
如果您也想更好的自我成长,同时拥有更加轻松自在的亲子关系、更有效的亲子沟通,不妨下方扫码体验!
作者 | 百事可乐
金融人,两个孩子的妈妈,心理学爱好者。在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细品人生千滋百味。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在孩子做作业的问题上,你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挑战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