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不定期见面。
作业问题一:
家里有两个小孩,老大上一年级,性格慢热,胆子也比较小,想让ta独立一些,例如:ta在客厅写作业时会被老二打扰,但ta又害怕一个人待在房间写作业。请问该如何引导呢?
雨林林老师:
可以先来分析下孩子的困难更偏向于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呢?
可能是关系的问题,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也可能是自我问题。
具体分析可能性如下:
1.对关系质量和数量有更多的渴求。
面对手足竞争,孩子想要更多的关注。
2.自我功能比较弱,自我保护,自我协调,一点恐惧就容易击穿,无法容纳一些负面的情绪。
解决方法是:提高涵容的能力。
涵容:(类似抱持、容纳)
一种容纳负面情绪的能力。比昂的涵容者与被涵容者理论:母婴关系中,母亲容纳婴儿的哭闹、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回馈喂奶、换尿不湿等时正面的信息,使得婴儿的情绪稳定。在这里,母亲是“涵容者”,婴儿是“被涵容者”。
如何提高涵容能力呢?
当孩子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时,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的方式帮孩子引导,可以问问孩子:
你害怕的究竟是什么?
害怕的东西,会对你产生什么后果吗?
你对自己有什么担心的?
还可以和孩子讨论孩子的需要,问问孩子:他自己希望怎么解决呢?
和孩子讨论、聊天就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帮孩子处理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增强自我的过程。
具体需要妈妈细心的观察,并分析可能性。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小贴士】
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聊?
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课程中,每一个主题都会有三张“作业纸”,其中有一张是“和孩子聊一聊”,帮你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作业问题二:
孩子回家是否应该先写作业?我要温柔坚定的和孩子确定“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吗?我知道这和孩子的“真自体”不太相符。但我尽量保证:孩子学习之后是自由时光,是放松自由和快乐的;孩子学习的时光是快乐开心有成就感的。我的想法是:孩子先形成好习惯,然后他自己再做调整。求点评。
雨林林老师:
坚持先写好作业,这一点如果对父母来说是重要的原则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只要不是伤害性特别大,可以尊重自己家庭的规则。
至于管教孩子先完成作业,是否伤害了孩子的“真自体”呢?不一定。
培养真自体,不是任何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是,根本做不到全部顺从。二是,真自体的发展也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与自恋有关,没有体验过自恋受挫,就无法形成健康的自体。
真正培养孩子的真自体是指:父母真正看见,并镜映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镜映”——像镜子一样呈现。
父母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需求、情绪、行为等做出适当的反应。镜映是真正的看见。
不一定要顺从,但要看见,并容纳孩子的需求。
先玩还是先写作业?也许孩子想先玩,父母想先写作业,经过讨论谈判后,可能的结果是选择了按父母的意愿先写作业,这是一种妥协谈判。
妥协谈判在家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妥协后可能不高兴,可能会反抗或是拖延。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接纳ta的不高兴,理解孩子的拖延和反抗是因为孩子本身是希望先玩一玩?
如果我们能接纳、能理解,那么孩子的真实感受是被承认的,我们就尊重了ta的真自体。
而如果我们不能接纳、不能理解,觉得不可以不高兴,就是要高兴,不承认孩子的真实感受,这时才会有损于孩子的真自体。
真自体的形成在于:看见一个真实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是可以不一样的,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和约束,帮助他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范和要求。
假自体的形成在于:无视孩子的感受,否认孩子的感受,觉得不应该。如果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互动,会损害孩子的真自体,假自体就形成了。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小贴士】
真自体,假自体……专业词汇太吓人?
不会的。俱乐部的课程让你循序渐进、“不小心”走进看似深奥的专业词汇。
有学员说家里一年级的娃间或听了一耳朵,从学校值日回来竟然脱口而出:“我说我喜欢打扫卫生,其实那是我的假自体。”
作业问题三:
女孩,8岁,小学三年级,做作业的时候非常马虎。比如:读题时刚读一半,就认为自己会做,后面的几乎不读,急忙去做题,导致总是出错。几次和她说,她都否认说自己看题了,再多说就哭。请问要怎么引导呢?
雨林林老师:
孩子拒绝承认没看题,可以邀请孩子谈一谈她是如何理解总是出错的呢?听听孩子自己说原因。
有很多可能性,其中一种可能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想和父母谈。
这种情况下孩子真正抗拒的是:一旦做错题,父母就要追查原因。
也有一种可能性:在被问的时候,孩子认为暗含着批评:你不应该出错。
做错题了,孩子本身就比较羞愧,当然更加不愿意面对家长的批评。
那家长该怎么办呢?
🗝小秘诀:做转向。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问:为什么犯错?
父母自己在分析时可以问为什么犯错。
但是面对孩子、帮孩子解决时,要更多的看到未来,重点和孩子讨论:ta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把关注重点从【怎么错】转向【如何对】。
转向后,父母的态度也会不同,会有更多的建设性,更多的指向未来。
孩子小时,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父母要学会这种转向。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小贴士】
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
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面对孩子
在育儿冲突中,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转身的问题,你站在哪里?你面向哪里?
漫漫育儿路,难免有困惑。当你不知道如何转向,或迷失于某个方向时,找人聊聊吧,倾诉下烦恼与不解,去发现更多可能性。在不焦虑俱乐部会有一群小伙伴愿意和你一起,聊一聊~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每日打卡即可获得丰富奖励
更有景芳老师家庭教育课程等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