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一些孩子虽然智力正常,却由于阅读障碍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更遭受着由此带来的种种误解。事实上,科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小时候都曾遭受阅读障碍的困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杰出人物。


如何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走出困境?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完美?希望今天推荐的纪录片能带给你启发~



 周三

观点 🌏

全文共4283字,阅读时间8分钟


🌿🎨🌏


你知道吗?在适龄儿童里,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儿童比例高达5%-8%。


也就是说,每100个适龄儿童里,就大约有5-8个孩子有阅读障碍。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中,这个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在幼儿园学习时大都与其他孩子表现无异,都是那么的可爱机灵、讨人欢心。



但到了小学阶段,他们的成绩却显得很差,很难跟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他们贪玩、偷懒、不努力,甚至怀疑这些孩子智力低下、有多动症。但他们看不到这些孩子身上问题的根源——阅读障碍。


那么,什么是阅读障碍呢?

 

在医学临床上,阅读障碍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获得性阅读障碍是指,由脑损伤以及相应视听觉障碍造成的阅读困难,一般无法获得改善。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拥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与教育条件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情况下,阅读水平仍显著落后于其相应智力水平或生理年龄的现象。

 

这篇文章谈论的阅读障碍是后一类,即发展性阅读障碍。这是一种看不见的障碍,在经过科学得当的干预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事实上,有些阅读障碍者异常聪明,但他们在处理文字信息上的困难,常常被忽视和误解。


下面结合《我不是笨小孩》这部央视纪录片,给大家介绍一下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这个特殊的群体,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和大家探讨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小孩。



01

在学习方面有阅读障碍

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


下面这幅图,描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阅读场景。



原句是:他精通各种语言,是阿威的知心朋友,肉球听令,立即朝右转个弯,向南边的护林队哨所飞去。


但到了有阅读障碍的校校那里,句子却变成:他精通各种语言,是阿威的心知的朋友,肉球听令立刻朝右弯,向东南边去护林哨所飞去。



一般情况下,五年级的孩子都会逐字逐句地阅读,而且会读得流利又准确,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却不是这样。


五年级的校校在准确、流畅地阅读句子方面就遇到了困难。他在读句子时断断续续的,而且时常丢字落字改字、把字词弄错了位置、跳行或串行阅读。在校校看来,看书很累,眼里的字都是一闪一闪的,一会儿白一会儿黑。



除此之外,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准确识别字形方面也会遇到困难。


这可能表现为到了三四年级仍然bd不分、pq不分、un不分、wm不分、混淆5/8和8/5(分不清分母和分子的位置)、非常容易写错汉字与英文单词(例如,把on写成no,把was写成saw、把书写写成写书、把天写成夫)、经常忘记一个学过的字是怎么写的、经常混淆字形相近的字(如混淆拒和柜)、在听写时总做不好、理解字的含义很吃力。这导致了这些孩子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成绩经常不及格甚至在班级里垫底。 



这里给大家一个提醒。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分不清b和d、p和q,可能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阅读能力有问题。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是法国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他发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很多孩子在开始学习书写时,都会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把文字与其镜像区分开,这可能表现为分不清b和d、p和q等镜像文字,不过这种现象通常会很快消失。他建议,除非这个现象在孩子8-10岁之后还存在,否则我们没必要担心。



大部分儿童都会经历一个“镜像阶段”,在阅读和书写时混淆左右

(图片来自《脑与阅读》)

 

上面描述了阅读障碍症的一些表现。家长们需要注意,当孩子出现上述行为时,并不代表孩子就有阅读障碍,千万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不认真、练习次数不够、没有学习兴趣才出现以上表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障碍的诊断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孟祥芝博士在《走进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一书中谈到,阅读障碍的测定需要详细的评估,首先需要经过智商评定,判断孩子阅读困难是否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其次需要进行阅读评定,这个过程涉及汉字识别、阅读速度和正确性的测评,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年级做测评;最后还需要做认知能力的评定,从而确定造成孩子阅读障碍的地方。


02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努力

的程度往往超乎想象


我们继续看看这部纪录片中的案例。实际上,要克服由阅读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是异常艰辛的。


纪录片第二集中的群晓是个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为了记住字,他不怕把一个字写上几十遍,背字形、背字义。


他还会在手上、胳膊上刻字、写字,觉得也许自己身上越疼,记得越牢固。妈妈还用讲故事的方式帮群晓记住字的结构,但常常收效甚微——群晓过了一会儿就忘了一部分字。


群晓感到纳闷、沮丧又痛苦。为了缓解心中的愤恨,他居然在墙上挖出了一个洞。



尽管父母和老师没有拿群晓与其他孩子比较,但群晓心里却有一把标尺。


妈妈说群晓的作文观点明确、语句通顺、字数足够多,这已经很棒了。


但群晓希望自己能像同桌一样,作文写得很快、字数多、内容丰富,希望自己能赶上那个常常领先于自己的同桌。



在北京海淀的小学上学时,他知道作业很多,自己学习比同学慢,但丝毫不气馁:“作业再多,最多也就写到一点吧。学习再重,我再熬到两点。我一天只用保持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


如果不是看过片子,我们很难想象如此成熟懂事的话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口。



就像群晓一样,很多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付出是远远超过平常的孩子的。


在看见这些孩子真实的努力之后,我们才会知道,我们根本没有理由说他们贪玩、偷懒、不努力。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是最勤奋、最努力、最勇敢的孩子。



03

很多人因为不理解阅读障碍

无意间对这些孩子造成了伤害


如果把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比作一座冰山,那么,学习障碍只能算是冰山一角。父母的无奈、老师的误解、同学的嘲笑、自我的怀疑等等,才是这些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巨大障碍,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在纪录片第一集,主人公校校的学习主要由妈妈负责督促。虽然妈妈知道校校不是不努力,但仍经常因为孩子成绩不及格气得说不出话来,甚至差点和爸爸离婚。有时,妈妈太生气、太无奈了,不想辅导孩子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姥姥就负起了重担。



校校其实明白家里人的良苦用心。但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满足父母那个小小的期待——能够准确地识字、阅读。


他感到很挫败,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与日俱增,有点自暴自弃。心理学专家说,校校的偷懒行为,也许是出于对自我价值的保护——既然自己那么努力都没用,那就不努力了。



在学校,有人会说,校校是个爱闹事、不守纪律的孩子。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一些同学嘲笑校校,叫他“垃圾”。


来自同龄人的伤害往往超乎想象。但校校不会把学校里遭遇到的委屈告诉家里。懂事的校校知道,家人为他承受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剩下的他想自己承受。


他曾写了“境由心造”这幅字送给妈妈,希望妈妈控制住情绪,不要奔溃。这也许也是校校对自己的期许吧。



在纪录片第三集,主人公若汐也经历着不被理解的痛苦。在家里,到了写作业的时候,若汐的父母常常会因为孩子不会写、写不好、写得慢而失去耐心,像外人一样对孩子吼叫。



在学校,老师曾对她大吼:为什么跟你差不多的孩子成绩都有提高,为什么你越来越差。这种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更别说是对一个小学生了。


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若汐说,如果不想学就别学了,直接开除你得了。若汐听到老师的话后,中午就回了家,下午开始发烧,之后几天都不敢去上学。原来活泼泼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悲伤。



04

对于阅读障碍

什么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对于这些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解决问题呢?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现阶段,阅读障碍的评估、鉴别与干预,都需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国内阅读障碍相关专业研究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脑与阅读发展实验室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科学与学习困难研究中心


近年来,国内对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进行阅读训练,仍主要靠家长依据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家进行。专业指导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友善的社会环境,其实才是孩子发生改变与健康成长的基础。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也能看到,父母们以及周围的人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阅读障碍带来的种种困难,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校校的父母:坚定地帮助孩子,组织集体活动来让孩子融入周围的环境


在三个家庭中,校校的妈妈算是比较暴躁和严厉的。北师大的心理学教授曾建议她要温柔而坚定”。她坦言自己能做到坚定,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但只能尽量做到温柔。


因为在看不到孩子进步的情况下,要长时间地保持耐心和爱意是非常难的。有时候,校校的妈妈会控制不了自己失望、愤怒的情绪,对孩子发火,但过后自己也很自责。



经过很长时间之后,校校的妈妈才接受了孩子不完美的现实。但她仍不放弃,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训练计划,包括跳绳、益智游戏、听写训练等等,希望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她觉得,即使孩子克服不了,但这些训练至少也会磨砺孩子坚韧的性格。



除此之外,她还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会积极组织各种户外活动和家庭聚会,借着这样的集体活动帮助校校融入集体,让其他家长和孩子了解校校是什么样的孩子、校校有哪些被忽视了的优点和特长、校校的爸妈是什么样的人,尽量避免孩子被误解、被孤立。



在片子末尾,校校在阅读上表现出了一点进步。这种进步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这个家庭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校校对于自身的接纳。他说,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但肯定会给他开一扇窗,他将来肯定会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没找到而已。



妈妈也接纳了校校,夸他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小孩:“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作业、反抗写字、反抗我。


这种性格、这种反抗,在他的成长期可能会比较痛苦,自己和周围家人都会比较痛苦。但是这个没有关系,因为他一旦成人了以后,这种反抗精神,能让他活成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群晓的父母与老师:无条件地爱与接纳,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在三个案例中,群晓的父母和老师算是最温柔的了,真正做到了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他们很早就接受了群晓阅读障碍的现实,也不拿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不要求孩子成绩要排进多少名。正如其中一位老师说的,“我们不能拿已有的尺子,或者外部的尺子,来衡量这个奇特的生命。要对每一个生命充满敬畏。”


群晓所在的创新学校给孩子们塑造了一个包容的环境,让孩子们通过学乐器、学画画、上台演讲、表演舞台剧等丰富的活动寻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自信。这种教育环境实属难得。



可惜的是,这所学校中途面临解散的危机,群晓不得不回到北京传统的学校。为了帮助群晓适应新环境,群晓的老师在离别之际给群晓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老师告诉群晓:


每个人都无法奢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你要有不被理解的准备。就连我们自己,练就理解别人的品质,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你周围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而且是可改变的。遇到困难也没关系,一点一点感受周围的美好,周围人的美好,就像你来感受我一样,你也可以感受到。



在有爱的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群晓慢慢地走出了困扰,爱上了阅读,和其他孩子一样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若汐的父母:看见孩子点滴进步,鼓励孩子慢慢成长


若汐所在的教育环境并不是很友好,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大多会根据分数去评判孩子。在片子中,我们能经常看到从学校出来的孩子拿着奖状的画面。



若汐的姐姐从小学习优秀,一直都能从学校里拿到奖状,还考到了一所重点中学。若汐希望像姐姐和别的孩子一样,能凭自己的努力拿到一张奖状。


现在,她拥有的唯一一个奖,就是奖励她按时完成作业的奖章。这不是什么进步奖、优秀奖,只是对孩子例行完成作业的小奖励。但若汐奉若珍宝,把它挂在了床头。



若汐的进步很慢。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及格分数,她却用了四年才拿到。像若汐一样,在经历挫败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其实非常需要来自外界的鼓励、认可与肯定。


妈妈知道若汐喜欢奖状。于是,当若汐开心地跟妈妈说她期末语文考试考了78.5分的时候,妈妈给孩子DIY了一张奖状,郑重地举行了颁奖仪式,鼓励孩子取得的小进步。


学校无法给予若汐的鼓励,被若汐的父母弥补了。这是孩子日后取得更大进步的动力。



目前,在CCTV官网和B站,我们都能看到《我不是笨小孩》这部纪录片。


我想推荐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去看这部片子。它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阅读障碍,理解并包容那些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减少无意间对这些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另外,从这部片子中,我们也能找到与不完美孩子的相处之道。


互动话题

你平时跟孩子相处有什么难题吗?看了本篇文章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了?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分享一下!


拓展阅读



12

邱思齐

 

童行学院编辑


曾在儿童动画公司和出版社工作,爱好阅读与写作,喜欢观察生活、书写生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