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之前小伙伴糖果妈写了她如何理顺夫妻关系(前情提要《中年夫妻关系|这样抢救的。。。》),评论里也有很多朋友提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今天请她继续展开说说。
‍‍‍‍‍‍‍‍‍‍‍‍‍‍‍‍‍‍‍‍‍‍‍‍‍‍‍‍‍
原生家庭|距离产生美。
正文共: 3784字 4图
预计阅读时间: 10分钟
大家好,我是糖果妈,那天看到标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我想到的是:改造爸妈这里,我算是放弃了。
当然血脉关系并不是直接放弃这么粗暴简单。写这篇的时候,也算是理顺关系的一个过程,一起拆解一下和原生家庭的关系,看看会不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我是家里的小女儿‍‍
我上面有个哥哥,大我8岁。我妈有我的时候,我奶奶断定肯定又是个男孩,于是瞒着当时在外地上学的我爸,在独生子女政策严格的时候,硬是留下了我。
那时候交通不便,等我爸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东躲西藏下,我出生了。生下来就藏不住了,罚了当时的巨款。我爸我妈也因为超生,在自己单位好几年都提拔不了。
人对自己付出和投入越多的东西,就越是觉得珍贵亲切。我就是这个好东西。毋庸置疑,我爸妈肯定是爱我的。但是从我成年后,我和父母的争吵就没停过。
最终结果是我以37岁高龄,带着自己的小家,跑到了离老家1300公里以外的上海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才走向了应有的温情。
  02 
我们在吵什么
和拆解夫妻关系的前提一样,父母对我,拍胸脯说,肯定比伴侣更多爱。那为啥相处更难、争吵更多,一天天的,我们都在吵什么?
1. 生活习惯不同 
我爸妈那辈人受过物质短缺的苦,我们这代又会依靠消费来解压。他们不舍得扔,我们一直在买。有了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后,家里一边是我囤进的高科技,另外一边是垒得越来越高的旧家电。
这种痛苦说起来很小,但面对时候很大。工作一天进了家门,没有想象中干净整洁的家,有的是处处乱套的家。我只要买,我就要挨说;我只要想扔,我也会受到阻拦。
更可怕的是,每次吵架结束,我都会陷入深深的内疚感:我这是在干什么?爸妈是来帮我的呀!我是不是性格有缺陷?结果,下次还吵,吵完再难受,这好像是一个莫比乌斯环,一轮又一轮,永远在进行
2.育儿观念差异 
如果生活习惯还能随着我成家后,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的话,养娃这里基本是矛盾第一线。当人年纪大了,面对自己的隔代血脉,又没有了工作和生活的其他压力,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
全心全意不是褒义词,因为人无论什么状态下,都应该是先顾自己再顾别人的。如果你眼看着老人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每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孙辈身上,是没办法和他们讲道理的。
我爸妈爱我女儿的方式就是完全由着孩子来。回我家,动画片是从早开到晚的;饭是要追着喂哄着吃的;孩子是可以骑在他们头上的。偶尔为之,我也因为我做不到而很感动,持续久了,我肯定是要头疼的,因为后续回到我家,这摊子还得我来收。
3. 常年“泼冷水”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想保持亲密,是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正面和积极回馈的。比如比起队友,我们更喜欢和闺蜜逛街,因为甭管自己穿成什么样,闺蜜也会给出及时的正反馈。
我妈可能觉得爱听好话,这属于人的劣根性,她作为给予我生命的亲生母亲,一定要及时纠正我这种思想滑坡。印象很深的是,我和队友当年买房子,好不容易抢到后,立刻喜滋滋给家里打电话,我妈立刻让我退掉,原因是她觉得楼层太高了不安全。
就买房这种人生大事上,我妈都能如此义正严辞,小事就更数不胜数。我考好了提醒我别骄傲,我吃到好吃的提醒我地沟油,我染了新发色觉得流里流气,我几乎很难回忆起一次,我妈会因为我开心而跟着我开心
我自己有两个女儿,也能理解女孩妈的那份难以控制的操心劲,但是爱操心和不能好好说话,我认为这中间还是有很大界限的。

  03 
怎么终止糟糕关系‍‍‍‍‍‍‍‍‍
说到底,我和父母现在关系能不错的前提,是我们分开了。远到了一北一南后,我才能以女儿该有的温柔样,好好对我的父母。但也因为距离远了,我反而有了思考的空间,好好想了想我们之间的不同。
我们是有着不同观念的两代人,有条件可以尽量分开住,如果暂时还不方便分开,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少些语言的伤害。
这些思考中,也包括了我应该如何和我的孩子相处,因为不仅基因会遗传、关系也会传承。我在生出我双胞胎女儿的第一天,就开始担心有一天她会和我一样,扯着脖子和自己妈妈吵架,能尽量做一些预防的动作,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1. 我们身上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我爸妈是50年代生人,他们经历的有饥饿、灾荒、离开土地、进城当临时工、下岗再就业、城市化等等一系列大事。不同于我每天吃饱穿暖追求精神进步,他们的不安全感是远远大于我的
事实上,前几年也确实靠过我爸妈爱把冰箱塞得往出掉,才能一直有菜吃。有的事情,我们没有遭遇过,我们就无法代入父母的感受。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环境对自己一言一行的影响,父母不例外,我们也一样。
他们那代,勤勤恳恳才能在城市有一处小家,节省是刻在那辈人血液里的。至于惯着孙辈、否定和打击子女,也是那代人的常规动作。很难纠正,这里就“放弃”,可以通过调整距离和相处频次,来做到尽量友好。吵架这件事,还是很伤的,尤其是当着孩子面,和自己父母干架,能避免就避免。
2. 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前面 
“有时候父母也觉得很累,觉得自己像一头辛辛苦苦的老牛,拽着一辆连轮子都没有的破车(不,这还不是最糟的情况,或许是拽着一匹活蹦乱跳地向相反方向刨蹄的小马),全靠自己拖着往前走。”
这是我在讲亲密关系的书里看到的一段话,我想这能代表着我父母的感受。他们是以牺牲和奉献的姿态出现在我的小家里的。在这里他们干着家政的活,倒贴着自己的养老钱,还经常要被我剥夺话语权。
这要放在我身上,那是万万不能的。我肯定是要自己先舒服。我和我爸妈出去吃饭,他们总说看孩子吃啥、看孩子要去哪玩,然后玩的地方太吵他们受不了,吃得东西太贵他们也觉得还不如家里做。好好的一个周末,好像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从我爸妈那里的观察,落到我这里是,如果要出门吃,我只考虑我吃啥;如果要在家里吃,我自己做我就不抱怨。我把我自己照顾好,不依靠女儿猜,关系就顺滑许多。‍‍‍‍‍‍‍‍‍‍‍‍‍‍‍‍‍‍‍‍‍‍‍‍‍‍‍‍‍‍‍‍‍‍‍‍‍‍
3. 建立自己爱的体系
父亲在教育女儿这件事上没有妈妈重要,因为妈妈才能奠定基础,父亲只能在此基础之上提升高度。”
这是另一本讲原生家庭的书里的摘抄。我在几年前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压力好大,怎么个意思,怎么球又踢到我身上了。随着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一些磕磕绊绊和自我成长,才逐渐能理解。
的确,我从来不想,我和女儿的关系,要靠她爸这个和事佬出面才能调停。我们的关系,我是成年人,我才是主导的那一个。我和我妈多年的心梗吵架,最后都落在她一句,“我就这样!我就改不了!”每次面对她这般,我除了生气,也会内疚自己是不是在勉为其难。
去年,我在小土推荐下,深入了解了”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我才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我养成了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更重要的是,并不是原生家庭吵吵嚷嚷,我的家庭也应该跟着吵吵闹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当否定了一切向好的可能。
原生家庭养我到18岁,之后我上大学,家庭影响降低,再之后的18年我逐渐在社会中成长,到我36岁,这口锅的使命已经完成。后面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我找到那个愿意和我一起努力的人,朝一个方向走,它都可以改变。我不会再担心,和我女儿的关系剑拔弩张。
建立自己爱的体系,不仅指把精力用在自己家人身上,更多是不让自己情感匮乏,有自己的爱好、习惯,让自己更好,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04  
关系逐渐向好‍‍
说起来,男孩和女孩和妈妈的关系是大不相同的。“儿子几乎观察不到妈妈焦虑忧郁,即使观察到,也会立刻切断关联,因为男性不擅长细腻的感情处理;而女儿则飞蛾扑火一般,要求与妈妈在一起,照顾妈妈的感受。”
我走远了,我妈才开始关心我爸。两人能一起遛弯散步,比起我在的时候剑拔弩张,终于看到了自己身旁,陪伴到老的还是那个一直嫌弃的枕边人。
我现在和我爸妈有个3人群,每天彼此吃了什么、周末玩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新闻,都会分享在群里。他们是我众多微信群里,唯一能做到时刻秒回的群友。我买东西可能会挨说,钱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那我就找由头多打钱。收得多了,他们也会吃点好的用点好的,发给我看看。
孩子寒暑假了,我就回去多住住,对他们的节省少张嘴,对他们对孩子的宠溺多包容。我作为家里二胎,父母现在也年逾70了,以前在身边时不太察觉,现在离远了,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他们一天天在苍老
年少时,我就希望有一天,我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把彼此气到面红耳赤,人到中年,我终于是做到了。
参考书目:
①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2018年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李松蔚
②  《母爱的羁绊》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美)麦克布莱德
③  《终身成长》201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作者:(美)卡罗尔·德韦克
原生家庭其实我们聊过几次,孩子小时确实是很多鸡毛蒜皮,那时候又需要人手无法分开。不知道现在孩子大些了,你那里有什么变化吗?评论区聊聊~
关于这个主题,之前还写过很多,供大家参考:
小土叨叨,今天是上海国际童书展(介绍),发完推送,我就要去了,有空的朋友可以来直播间等跟我们一起云逛展,不过我这边推文耽误了点时间,估计要11点才能开始了。另外今天晚上,我在上海书城参加《看见孩子》新书交流会,有时间的朋友可以来面基呀!
家有5年级和1年级两娃,之前的文章很多,大家有需要查找的可以点历史文章目录,关注我,养娃路上一起打怪升级。 
2020目录】【2021目录】【2022目录
顺手点个赞,点个再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