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替“小仙女”说句话
文/刘欣
近日,一位韩姓“小仙女”在新加坡被代驾撞伤脚部,自己倒地二十分钟未被扶起,要求对方或赔偿五千块或送医院,被送入医院后向护士爆粗口,医院为此报警后,调查人员问话时,“小仙女”顾左右而言他,还自己把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网上,并在网上发文表达自己就是要“狠狠反击”、“狠狠发脾气”,还把此事上升到种族歧视。之后她被控上法庭,目前已经认罪道歉,并等待进一步审理。
图源凤凰网
此事在网络上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此“小仙女”不懂得在别国遵守法纪,自食其果;也有人认为在外国也要挺起国人腰杆,不能被欺负。
个人认为,“小仙女”的做法可能只是她从小到大的常规操作,这些操作曾使她所向披靡;可惜身在他乡,她迎头撞上了一个叫做“思想壁垒”的东西,带来她认知上的局限。想替她说的话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有思想壁垒,即使乐意努力突破,恐怕都难以做到。
关于爆粗口
先说爆粗口这事,报纸上说她是在医院不肯按照规定戴上口罩,护士拿给她也被她拒绝并开始辱骂,劝阻后仍不停止;她自己说原因是护士说她不是新加坡人没有资格就医而反击。甚至这不是她第一次在新加坡骂人,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文告显示,就在10月3日,她还曾喝醉后在回住所时拉扯保安领带并进行言语辱骂。总之,她在法庭上已经承认了骂人的事,并且从她自己的录像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她跟调查人员讲述时两次使用“三字经”,不像是刻意骂人,更像是一种习惯用语。一件事情能够形成习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重复行为,更重要的是不曾为此付出过代价,所以没有感受到更改的必要。
图源凤凰网
的确,在国内几乎没听过因为骂人而被控告的案例,尤其是服务类人员,如医生护士、快递小哥、保安、服务员等,常常是被辱骂的对象。所以,骂人基本可以认为不会触犯法律,骂服务人员更是可以彰显某种优越感。所以,让有口头禅的小仙女停止“三字经”,尤其面对服务人员时,简直是要求太高了!
然而,新加坡却不同,根据凤凰网的资讯:“新加坡严厉看待针对执行公务的公务员和公共服务人员的言语或肢体暴力和骚扰行为,对于这些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并将坚决依法处理这类违例者。”之前就有新加坡人在过海关的时候嘟囔脏话而被罚款的事情——不是直接骂,居然连嘟囔都不行!这思想壁垒够坚硬吧?
关于狠狠发脾气
小仙女写道:“是护士不礼貌待人狠狠反击她而已!被车撞了被怠慢了就要狠狠发脾气”,连续两个“狠狠”,可见是个狠人,狠得理直气壮,简直气贯长虹。可以说她对自己的总结很到位,这也能说明她为何在回答调查人员时,明明答非所问,却觉得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所以才会把录像发到网上,导致“自己网暴自己”的结果——否则,哪儿来这么大的风波!
小仙女为何这么狠呢?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一二。我的一位朋友,中学时就来新加坡读书,她说每次回家乡探亲时,常常看到一个她不理解的现象,就是似乎人们很容易吵架,声音都越来越高,好像声音高就有理似的。仔细回想一下,好像的确如此,虽然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但在实践中,往往声高的会占据上风。所以,可能小仙女也认为要够狠够厉害,才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吧?她的“狠狠”可能已经成为她的人生信条了。
而在新加坡,遇到问题需要去专门的地方解决,被车撞了不能靠狠狠发脾气解决,可以报警;被怠慢了也可以找相关部门投诉乃至报警。说一个反向思想壁垒的例子吧,新加坡人也常常无法理解国内的状况,有位新加坡老人家就问过我:“我听广播说国内有一些不公平的事,你们为什么不去complain(投诉)?”新加坡是个有名的投诉之国,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出了问题不去投诉,反倒要么忍受,要么靠着自己的狠劲儿来解决。
所以,在有些地方,受害者不能理直气壮地成为斗狠的加害者,这个壁垒,小仙女恐怕是难以理解的吧?
关于种族歧视
小仙女的文中如此评论整个事件:“在国外没有什么事有理由被谁歧视无视。华人华裔在世界任何地方,永远都是最努力最勤劳最富有智慧的人,种族歧视是国际永久以来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所以很多世界国际组织一直都在致力于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高低与阶级……”。可以看到小仙女的理论真是步步上升:从国家到华人,之后上升到国际乃至阶级,真是不能不佩服她的上纲上线能力。
图源网络
而且这也是一个熟悉的配方:倘若把事情归结为一句“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立刻就能让人热泪盈眶,让人群情激愤,让人恨不得立刻将手伸向U型锁。甚至我们的还要把伤害民族感情列入法律框架内。所以我想小仙女不是故意制造矛盾,而是真的相信自己是容易被歧视的,并且看到任何事情都要衡量一下是否是在歧视自己。
那么,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强调种族和谐的地方,在新加坡医院这个有许多来自菲律宾、缅甸以及中国护士的场所,她还是感觉让自己戴口罩就是在歧视她,或者在候诊区等待三小时是歧视她(这里的急诊候诊等待4-6小时是很常见的),面对这么严重的歧视,她怎能不激愤,怎能不狠狠反击?
小仙女?我们?
这位小仙女可谓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让我们看到思想的壁垒可以何等深入,却又让人习而不察。连辨认都困难,更不要说改变了。所以,我固然不赞同小仙女的所为,却也发现她和我们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我们也需要时常反观自身,避免被无形的思想壁垒所禁锢。借用我另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评论此事所说:“常年生活在外国的人不难会发现,很多思维逻辑、处事方式、沟通交流模式是跟别人很不一样的。”在不同处境中去有意识地反思和对照,也许正是突破思想壁垒的良机。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作者简介
刘欣,二十多年前毕业于吉大中文系,现居新加坡。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