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如鲠在喉很久了,甚至连一些教科书和考题上都说,农耕文明封闭保守、不求进取;海洋文明开放多元、注重契约,积极进取。
我觉得没那么八宗事。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如果不积极进取,我们的领土从黄帝时期的几万平方千米,扩展到清朝的1300多万,难道是充话费送的?
春秋时期,我们是不是农耕文明?如果不思进取,为什么大家都想称霸天下、问鼎中原?战国时期是不是农耕文明,为什么都想兼并他国,一统天下?
秦国以及秦朝是不是农耕文明?为什么秦国要奋六世之余烈?为什么秦始皇扫平了六国还不满足,还要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两汉时期的中国是不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汉武帝要南平岭南、北扫匈奴、西扩西域、东拓辽东,甚至在朝鲜半岛还弄了汉四郡。
三国时期,蜀汉实力最弱,但诸葛丞相还竭心尽力南征北讨,屡败屡战、六出祁山。他徒弟姜维,更是十二出祁山。问题是魏和吴也没有不思进取啊!
南北朝时期历时169年,但一直没有忘记北伐,宋齐梁陈一共北伐了12次。问题是北朝也没有不思进取,也在不断地南征,不然哪儿来的淝水之战?哪儿来的隋灭陈?
隋朝也是个积极进取的朝代。被打上昏君标签的隋炀帝,也没忘四处征讨,604年刚登基就张罗打越南南部的林邑国(占城),第二年大将刘方率领一万多隋朝军队就出发了。
隋军水陆并进,一路向南。对方又是用大象兵团、又是凭险固守,还是挡不住。最后被刘方率军一万卡在了金兰湾,逃无可逃,只能逃到了海里。解放了林邑国后,隋朝在设置了林邑、比景、海阴三郡。
隋炀帝虽然缺点很多,也做了很多荒唐事,历史口碑也不咋地,但内心还是想上进的,比如西征吐谷浑(胜了),二征琉球(败了),三征高丽(败了)。
唐朝的积极进取更不用说了,灭西突厥之后,在中亚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跟阿拉伯帝国讨论世界和平,还曾经调停国阿拉伯和伊朗(波斯)之间的矛盾。
唐朝武德有多充沛?648年天竺发生政变,抓捕了唐朝使团,只漏掉了一个王玄策。王玄策趁乱逃出后,从隔壁的泥婆罗国借兵7000,然后灭了天竺,救出了人质,于是有了一人灭一国的佳话。
五代十国要是不积极进取,就不会有宋,那我们现在跟欧洲差不多。宋朝皇帝的进取心的确差一点,但跟农耕文明没关系,跟中华文化没关系,是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原因。
北宋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还是立志于“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比如范仲淹征西夏的时候写下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偏安一隅的南宋首都是哪儿?很多人会说是杭州(或临安)。但其实不是,临安不是南宋的法定首都,法定首都只有开封,临安只是行在(皇帝的巡行所在之地)。
南宋为什么把杭州改名临安?临安临安,就是临时安置在这儿,目标还是要打回去的,虽然赵构本人不思进取,只想窝在杭州,但迫于政治正确舆论压力也不敢承认临安的首都地位。
这个政治正确和舆论压力,也正说明了当时宋朝国内上下整体氛围还是觉得应该要打回去的。宋朝在疆域上的确不思进取,但是海上贸易非常活跃,你不能说宋朝封闭保守。
元朝就不说了,我们说明朝。明朝前期还是很积极上进的,朱元璋进行了九次北伐一次南征,朱棣五次御驾亲征。
明朝前期还有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比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早了半个世纪,船体尺寸和船队规模都要大。后来停了,不是因为保守,而是因为赔不起,都是赔本的买卖。
明朝中后期也不能算封闭保守,只是改变了策略,采用怀柔手段,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朝贡体系。人家来朝贡了,也就不好意思再用兵了,不过还是跟缅甸打了一仗。
明朝在科技和思想上也没有封闭。比如明朝的大数学家王素文,在《算学宝鉴》记述了如何用导数或者微分方法求解高次方程,书里还有微积分的相当完善的定义。
明朝在对待外来先进科技上也没有骄傲自满、盲目排斥。比如明军发现某些西方火器比较先进之后,不但大量引进和仿制,还进行了改良。
清朝在开疆阔土方面功劳很大。实话实说,清朝的版图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封建农业帝国所能辐射的最大范围了。从这个立体地图上,我们根据地形就能能看出清朝的疆域。
有时候对着中国地图,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周边多少国家心里在骂娘。
但是,清朝的统治者的确封闭自守、骄傲自大,令人扼腕叹息。但这不是农耕文明的错,更不是中华文明的错,而是满清统治者的错。
满清实现大一统之后,基本上消灭了外患,防御的重点其实是内部的汉人和蒙人。康熙在看到西洋人进贡的手摇计算器以后对儿子说道:“勿为汉蒙所学。”
明朝的徐光启在1606年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但后来身体原因加上战事紧张、财政困难翻译工作就停止了。后边的九卷直到1856年才完成。
然而细思极恐的是,满清宫廷早就翻译完成了全本的《几何原本》,只不过是满文版的。清朝还翻译了西医启蒙图书《西洋药书》,也只有满文版。
康熙本人是学过科学和几何的。他自己还撰写了科学文集《几暇格物编》,以及数学论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康熙皇帝亲自命名翻译的。
然而由于满人太少了,且入关以后满人也逐渐习惯于用汉文,满语逐渐遭到冷落。这些文版翻译书籍,就被束之高阁了。由此可见满清的保守主要是为了防汉。
这种防汉心理,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洋务运动的时候,恭亲王奕䜣创办了北京同文馆,还是主要从满清八旗子弟选拔人才。
1906年,满清政府在北京铁狮子胡同建立了一所新式陆军学堂,第一期学生中满蒙子弟占了75%。半截身子都入土了,人家还在防着汉人。
虽然清朝骄傲自大、闭关自守,但是中华好儿女可是积极上进的,只用了一百多年时间就从亡国亡种的危险边缘,重返世界之巅峰(估计在2035年)。
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海洋文明。所谓的海洋文明,指的是源起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西方文明。如果海洋文明积极进取,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消失了。
如果说海洋文明开放包容,怎么会出现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且还是教会一家独大、一手遮天?容不下任何异端和异教徒?
所谓海洋文明的进取和冒险,无非是满世界的殖民掠夺和知恩屠报,而在科技上进取,主要动机是为了拥有更先进的工具,以进行资本积累和殖民掠夺。参见上一篇文章。现代科技为何源起于无比黑暗的中世纪欧洲,而不是五千年文明的中国?
(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
骄傲使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但是虚心不等于自卑自贱,虚心的前提是自尊自信,目的是为了自强。
我们愿意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文化,但不接受中华农耕文明封闭保守、不思进取,西方海洋文明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说法。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河殇》遗毒。1988年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王震主动要求发言,他伤心的说:看了《河殇》,伤了我的心……伤了中华民族的心。
他接着说:《河殇》把中华民族诬蔑到不可容忍的地步!《河殇》从龙说起,说我们黄种人不好,说黄种人自私、愚昧,一连十二个黄字……
一个月后,他在另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这么厉害,将来我去见毛主席时,我要对他讲,你讲搞不好要改变颜色,过去我不懂,现在懂了!
五年之后王震将军辞世了,我相信他走得不是多放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华文明,又迸发出来勃勃生机。
付费合集文章《中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人类空前绝后的较量》15篇40元,已发12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