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跟JK采访后整理撰写:
当被问及在申请季中选校有何秘诀时,JK说“
凭感觉
。”当然这里是建立在与学生日常深入了解之后,“
当我对这个学生足够了解,对学校专业也足够了解,我便不需要思考,脑子里就会跳出一个学校的名字,这个学生可能会很适合这学校
。”JK形容自己的状态是出于某种本能,很纯粹地在做。

当被问到自己做教育的初心,JK回答,“我可能会对一些叛逆的学生印象深,我会想支持他们去做成一些事情,同时也是作为一个 safety(保险功能)的存在,”JK看到这些学生,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就你不要叛逆到无理无边了。一方面我很想跟ta一起把这个事叛成,一方面就是帮助ta不要叛出岔子了,在我过往的H同学就是这样的存在,我们一起去搞电影的东西,比较非传统,电影也只申请了一两所,但是最终搞成了。”
这位来自湖北小镇的青年,身上好像有一股气吸引住了我。那是一股火,又飒,又热,还带着一股创造世界的力量感。他不说话时候似一头猫头鹰在盯着自己的目标,专注且认真,超强的细节控让他不轻易放弃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但当他发言控场的时候,却又像老鹰展翅高飞那样,极富有气势和勃发的生命力。
凭借着这股内在的火,他一人独闯美国求学,在全美Top1的雪城大学会计专业读完了硕士,然后回到了四大会计所就职,当财务届的后辈都羡慕他捧上业界的金饭碗后,他却毅然决然离开了那,转投了留学顾问赛道,并也做的风生水起。这个青年好像把自己所有想要的都拿到了手中,“我是那种对于想要的东西,会拼命创造一切条件去得到的人。”他便是JK。
毕业于美本商科,完成了全部CPA考试的JK,进入留学行业后经常会被人询问为何转行,JK对此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例如希望与人链接,例如‘动力三元素’,“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学生跟我讲到了一个理论叫做动力三元素,这代表每个人可以产生动力的元素,第一点叫做力量,去影响他人的能力,第二点是你获得成就的需求,第三点,是你如何和ta人产生链接。”担任留学咨询顾问,对JK来说几乎满足了这些需求。
作为一名资深辅导老师,持续不断拿到结果是ta收获的果实,在多年申请季,JK的学生先后斩获了例如达特茅斯大学、康奈尔大学、UCLA等院校offer,同时在ZOOMiN,他也是深圳办公室负责人,他为团队设定了七层纬度的培训与考核方式,试图将多年的教学经验与ZOOMiN文化相融。坚信目标管理,坚定执行,在申请季,JK也活在当下,脚踏实地走着每一步路。
ZOOMiN
美国访校进行时,JK和学生们在塔夫茨大学校园里合影。
探访城中村,JK正在陪学生为waitlist做最后的努力,H学生在背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6月深圳PSS自我构建文书工作坊,破冰游戏环节,学生们准备将JK“托举”起来。
Q:为什么放弃四大转投留学教育行业
A:四大可能是很多财会生的最好选择,但那里也曾一度让我怀疑人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段时间我身体很不舒服,但我依旧在没日没夜的工作,日常就是盯着电脑屏幕看一堆数字,那个时候觉得这个工作特别无情,没有人会停下来等你。这个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就是要把效率、截止日期摆到第一位。但你说它有多苦,其实也没有多苦。毕竟苦的工作太多。最终让我决定离开这个环境的原因,是它达不到我觉得该对人性尊重的门槛。
Q:你在留学中有碰到什么卡点吗?你觉得你曾经的商科专业知识在留学申请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A其实对我来讲上学的东西都不难,教的方式,或者说知识内容本身,商科我觉得也不是很难的学科,这些都很好处理。但比较难的就是你去跟一些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如何去表达你的想法。
如果说学生想要申商科,作为扫盲或者说稍微深入一点学习,我可以跟他们讲解一下。然后我觉得也是我本身的一些思维方式导致了我去学会计,我原本的一些思维特点还是在的,比如说去看细节,看逻辑,看东西的框架。
每当有人问到我为何选择转行,我个人感觉是难以去讲清楚这个原因,那个时候我其实也没有想的很清楚,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身体反应,就是我出现心情的不适,整个人就是比较窒息。包括它的工作环境、压力、工作内容和目的。
在很久之后,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学生跟我讲到了一个理论叫做动力三元素,这代表每个人可以产生动力的元素,第一点叫做力量,去影响他人的能力,第二点是你获得成就的需求,第三点,是你如何和他人产生链接。所以我回想了下我当时的工作状态,都感受不到需求被满足。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也被描述为“窒息”。这个理论我经过思考也被用到我的工作中,如果我的学生没有动力,或者我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选择的时候,那我也会跟ta去分析这三个要素,可能是什么促使他现在有一个卡住的状态。
因为这段经历,后来我选择工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明显的方向,就是要跟人有更多的交流,或者能认识很多人的行业,所以后来我进入了留学行业,加入了ZOOMiN。
每当我帮助一个学生找到了ta的方向,我的需求也被进一步满足。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非常热爱我的工作的原因。那结合我自身的故事,我非常想帮助到那些方向不是非常明确,或者说对自己的认知不是很到位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环境、东西对ta自己是重要的,ta拥有什么样的特点去匹配什么样的环境。我希望帮助学生去更加了解自己,以及更加了解世界,这个社会和外面的环境,这样他们做出的选择不会像我这样经历一个大弯路。
Q:家长通常很在意辅导老师的专业和学生要申请的专业一致,你对此有什么样的见解?
A:这个问题是家长对申请这个事情有了一个预设,ta预设了申请该怎么做,ta已经想了这个方法,ta就是觉得专业上该是一个很匹配、很一致的、很专业的人,然后给ta专业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建议,规划、帮助,或者是知识、洞见 、讲课。这是一种加法,是资源的堆叠,有点像这个学生是一块土,然后直接种一棵上去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就跟一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情况不同,比如说作为硕士生、博士,ta已经有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积累,ta也探索了很多学术的兴趣,ta有非常确定的方向想去深入,那我觉得你要跟着这方面非常专业的专家去做项目,去做指导。
但是在本科这个通识教育阶段,包括十几岁高中这个教育阶段,我觉得不是定一个东西,而是带着ta去探索,这个对老师能力的要求就很高,一方面是挖掘一个人的能力,识别一个人兴趣的能力,如何帮ta把内心可能的种子给发出芽的一个能力,而不是直接给ta一棵大树。当然了,老师都得对这些专业、学校都有一个至少是扫盲式的了解,那在申请这件事情上面想要做的深入呢,我们也是有相关的老师、专家资源都能对应上。
JK在现场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中。
Q:我们统计了你的历届学生的录取结果,大家普遍录取结果都还蛮不错的,你有总结过什么心法吗?
A:首先我觉得不能按照录取结果来衡量。你给这个学生带来的价值或者ta获得的成长来说的话,录取结果和这些就不是一个完全相关的东西。
就比如说这个学生录得好就不代表我就对ta带来了多少价值,也有可能就是ta自己本身就很厉害。那个学生录得不好,那不代表我们没有给ta带来价值,
也许因为我们ta找到了自己很清晰的人生的方向,发现了自己很想要去做的事情,或者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去做了这个事情
,但ta现在时机未到。所以说这两种录取结果,跟我们带给这个学生的价值的成长不是最对等的关系。

那如果要讨论学校能录到这么好的原因,那还是我们掌握了这个申请模式,或者说美国大学的这些想法跟认知吧,我们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去展示出最有优势的一面,找到让大学想要录ta的这样一套材料,这个就是技术活。
➡️💡可点击阅读学生故事:不确定也是一种确定 | 康奈尔大学录取实录
Q:你觉得在申请季什么是最重要的?
A:最重要的当然是了解这个学生,当ta这十七八岁的年纪里面要去某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对这个方向是清楚的。然后我们就是要更清晰ta的这个动力、热情,对ta一些迷茫的点都更清楚,让ta能够得到一些支持。
比如从选校上来讲,一个学生在申请季,可能申请15个到20个学校就比较多了。作为辅导老师,首要的工作就是从这60个学校缩小到差不多20个左右,这里面又分冲刺的、适合的、安全的学校。这里有两个主要的依据,第一个,是根据学生想申请的专业。对于哪几个学校在专业上是比较厉害的,我是比较有经验的,所以我就能先给学生一个范围,那我就筛选出来几个学校。另外一个就是运用排除法,有些是绝对不想去选的学校,比如说ta不喜欢特别冷的地方,不喜欢村的地方,不喜欢很危险的地方。那这些也能够把一些学校排除掉,运用这两个方法,先把范围缩小到大概20个左右。对于学校的调研过程,它是持续进行的,会花费很多时间。
那我可能会去看这个学校有哪些比较有趣的课,课程路径是什么,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资源,有哪些教授,都研究什么,他们是哪里毕业的,需要去把这个教授给八卦清楚。可能也会碰到学生比较想研究的方向,在意的方面,比如说社会学、农村发展,或者教育学这种,就是ta能跟这些学校产生链接的点。然后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很棒的信息,比如ta会看到感兴趣学校的YouTube视频、Instagram,会了解到这些学校的一些风格,这里面人的一些特点。
我会就把我当做学生本人,就好像我自己要去那里上学一样,我会知道他感兴趣的一些点,然后我可能就会去Google这些东西,或者在学校官网、YouTube上面去查资料,上面有一些学生会拍很有趣的视频,这些信息都是很直观的。那再有一种,ta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这些公开的视频讲的不够清楚的话,我就会把一些相关学校的学长介绍给学生,去了解一些学习方法之类。
总体而言,我们是需要花很久的时间,这是需要去累积的,因为本身我也有一些积累,那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花两三个小时,然后我也会去挖掘一些新的东西,可能跟ta想要的专业、氛围有关,而学生自己要花至少十个小时去研究一个学校。
我记得当时研究一个文理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MC,我们就是把官方都翻烂了,包括里面的每一个细节,五校联盟里面怎么选课的,这些信息性的东西都会吃的很透。除此之外,我还去查了中国地区的招生官的名字。看ta个人Linkedin的资料,履历、生平,然后去YouTube、Google上搜这个人,看ta的一些公开讲话,去理解他想要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怎么在这个过程中去做这个评选,那这些我也会去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可点击阅读辅导手记辅导手记|进击NYU:成为学生申请路上刷经验的NPC
JK和学生在正在讨论中。
Q:你觉得自己跟碰到的一些行业内的老师,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A:我觉得我风格比较野一点。
别的老师好像特别需要官方给他一个东西,或者说一个规则、一个方法论,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辅导学生如何做申请,然后他们才能比较放心,或者说这是他们眼里的负责,我得会了这个东西我才能去做。然后我就是比较野一点,我不信所有外面给我的东西,我一定要是自己去探索出。我会持怀疑态度,人就为什么要这样?
我特别大胆,以及特别相信我的学生,就是当他展示出来一些特点的时候,我会觉得好真实,好独一无二,他在这方面好厉害啊,我没有骗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这个点,就是这个很小的点,被我捕捉到之后,我会对他有很强大的坚定的信念,以至于我们会去做出一些让别人觉得可能大胆的选择,比如选学校、选专业。
每个人都有他厉害的地方,你也有,我也有,学生也有,当我发现这个闪光点后,我会觉得这个学生好强,ta应该且值得去那样好的学校,ta适合这个专业之类。这样就导致我可能早期规划到后期选校选专业都会比较野的,可能用外界的语言叫做不保守的选择,是比较激进的选择。我觉得在早期有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和信念感,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 让人觉得ta是被欣赏的,就会给ta很大的动力。然后到了中后期,申请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学生也会很努力,ta会被这个东西所感染,总体而言,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跟增长的见识,以及对自己的思考是不会白费的。
Q:有想过三年后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留学顾问吗?
A:没有,我从来没有想过三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三年前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三年后的样子。我不是很有远见,感觉我不是那种探寻风向标的人。所以对这些大的东西,我是没啥想法的,也不想知道。可能有一些,但是冥冥之中,我并没有去总结出来说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然后我要朝着这几点去做,所有的事情万变不离其宗,变得再怎么样它总是那么几个原理。比如在国际政治上的一个事情,可能跟每天在学校里面发生的一个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当你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多想一想,多总结一点,这些规则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方向和处理问题
Q:ZOOMiN的学生们整体有呈现什么特质吗?
A:我就是觉得越来越能跟他们对话,感觉越来越能够去链接。我觉得每个学员心里面都有一股火。我感觉他们有好多事情还没有做,他们想在这个事情上面一探究竟的那个劲还在,我觉得跟年龄有关,可能跟国际教育体系也有关。这些学生他们还是有很多想法的,但这个想法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能去做一些事情,他们想用自己的想法跟这个世界碰一碰,就是这种状态。
Q:你一般怎么去深入挖掘学生的一些个性化的特质?
A:我需要花时间去认识这个学生,了解这个学生,我可以跟ta一起做活动,跟ta复盘,跟ta聊人生、聊理想、聊家庭经历,这些都有可能。不同阶段的学生方式不一样,申请季当中的学生可能聊得会比较多一点,深一点,比如H同学。(➡️💡可点击阅读H同学的故事从waitlist到南加大录取!跨越几代的教育接力、跨越几年的申请季
那非申请季的学生,你就通过跟ta的一些相处,跟ta去做活动,跟ta玩游戏,一起去访校。在这些过程中我觉得你跟ta相处越多,你就自然会更加地了解这个人。同时如果你还能带上空杯的这种心态去理解,去想ta为什么是这样的,你会对ta更加好奇,然后你迟早会有机会了解到那个东西。不是说我现在就一股脑地扑在他身上把这些东西问清楚,这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
关于学生活动上的关注我也是有侧重的,那可能会更关注一两个比较关键一点的Passion Project,或者那种不是市面上常见的,而是我们想出来的一个活动,那么我就会带着深度参与更多一些。
Q:你有遇到过很难辅导的学生吗?那你是采取怎么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
A:难辅导的学生就是不听你的建议,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学生他有自己的想法,ta有一个自己的动力,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那我觉得就挺好的,那你就去做好了,没有什么比让你现在转起来更重要的。
然后如果ta不听我劝,那我就先观察着呗,看ta能做出来什么样的结果,因为这个也是ta的发展路径,也是ta成长中的必要的一环呀。那如果当我了解得足够多之后,我发现ta这些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方向、一些想法已经发展成一个问题了,那我肯定要比较清楚地告诉ta原因以及背后的一些东西,我就需要去给ta一些建议
Q:这些年也接触了一些家长,你对家长整体有何观察吗?
A:有一类,我觉得他们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小孩,然后也知道自己的小孩缺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然后家长自己本身去提供他的资源,作为留学顾问我去提供我的资源。给你很多信任的家长,我会觉得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然后学生也会带得蛮顺利的。
相反有一类家长,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怎么样该怎么去做,而我们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补足部分,或者说是叫做待执行部分,那他们就不是真的接受了这个学生的全貌。
Q:作为ZOOMiN特写深圳负责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对于你的团队搭建这个阶段有什么计划吗?
A:现在我的责任更大了,然后需要更关注结果。无论是对学生、对自己、对公司、对家长要交付结果。平日我跟我的团队很喜欢在一起聚餐吃饭,吃饭的时候讨论的也都是工作上学生的事情,我们就是很卷、很忙、很深圳人的样子。(笑)
作为一个留学顾问老师,老师在哪些方面是要比较厉害、是怎么样的,这个也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这些维度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我在今年开始就按照七维度培训和评估深圳辅导老师的水平、能力以及进步空间。现在的我比较侧重培养老师对学生的好奇心意识。我认为好奇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工作语境中讲究效率的规则会让人忘记费事的“好奇”。所以我会帮助老师们将这个好奇激发出来,找到这个工作好玩的地方
深圳团队聚餐中,大家边吃饭边在沟通学生的情况。
Q:入行这些年,你怎么看待留学市场的发展?你觉得未来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A:我会觉得美式这样的教育可能会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劳动力了,未来鼓励的将是个体和创新,如果想要一些突破,我觉得会更加偏向于欧美这种教育。就是从全人类、全世界、全中国的发展来讲,对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这种人才的需要,我觉得是越来越高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驱动的、是创新的、是批判性思维的,而不是去执行的感觉。
未来留学市场发展肯定会更卷,分数在不断地被提高,我甚至在想会不会再出来一个新的考试,这个考试比现在这个更难,或者说怎样去把大家这个分数,比如说 SAT1500 分以上的区分度区分得更细。但无论怎么变,归根结底是要凸显个体和区分度的,体现人本身的价值。这个也是ZOOMiN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落地的理念
➡️💡往期Zi顾问故事阅读
扫码添加小助手:交流群|做咨询|开放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