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b
GPA:3.81/4.3
托福:104
录取学校:南加州大学
录取专业:电影艺术与媒体研究
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对美国电影,电视,电影研究,动画,纪录片,广告以及交互媒体都颇有建树。学校一直在全美各大电影学院中排名第一。也是全球最好的电影学院。
1
当被问到申请季中最开心的一天是什么时候?
Jacob不假思索回答,就是被南加大录取的那一天,那时候他对于自己能被录取的概率判断不到5%,甚至完全没有想过。
而在不久之前,Jacob收到的却是一封封,‘waitlist、waitlist、waitlist’。
信心随着时间流逝在持续下滑,但是大家并没有想要放弃。城中村探访项目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
2
那一次去城中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Jacob和Zi老师天团,一同来到深圳城中村试图为waitlist做最后的努力。
穿过层层低低矮矮的楼房,参差不齐的墙壁,树影斑驳映照在路面,自行车、摩托车零星摆在一旁。城中村正静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这里有着各色人群在这里生活过,色彩斑斓挂在衣架上的衣物,杂七杂八的呦呵声、麻将声,吃喝玩乐,洗菜烧饭,偶尔还有不停乱跑的小孩在道路上穿梭。
“我们在城中村看了一些本地人的住宿环境,开的店,观察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游览了一下本地人那些祭祖、拜佛的地方,我就一路走走拍拍。”
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2年前,早年的Jacob的生活就是被这些事物与气息所包围着,城中村的世界是Jacob童年时代占比很多的回忆,那时候他住在城中村隔壁的小区,也在附近的小学里念书,他拥有很多城中村的玩伴,大家一起去网吧开黑,去垃圾场寻觅宝藏,在屋外路边一起傻乐。那时候的他好像融入进了这部电影中,在里面,时间好像是不需要被格外珍惜的,或者说伙伴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珍惜时间,去寻找机会。
但父母将这一幕喊停了,他们带着Jacob开启了转学生涯,他们希望Jacob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接受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似乎成为了Jacob生活的常态。
说到跃迁这件事,好像是Jacob一家的常态,爷爷在农村里生活,后来爸爸慢慢走了出去,开始在城市里生活,12岁的Jacob随着家庭环境的改善,慢慢脱离了城中村群体,来到了深圳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就读。
逐渐长大的Jacob开始意识到自己好像开启了另一个世界,世界的千姿百态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幸运儿,“小学时候一些同学成绩比自己优异很多,各方面表现都比我出色,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往理想的高中、大学,变得越来越平庸,最后进入了职校,或者回到了老家支撑起自己的家庭。我看到了社会的这种层次,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获得更多的资源,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分离。”
他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舞台,获得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他珍惜这些机会,Jacob用自己申请季拼搏的状态作为回应,“我申请季的时候是很努力的,每天都在上课、学习、改文书,时间排得很满。这里的学生在这里就读高中,获得的教育资源可能已经是全市的前5%,或者前10%,这本身是一种幸运。”因为了解自己是幸运的,Jacob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他说,现在的他相比以前是成熟的,早年Jacob还会跟父母吵架、顶嘴,有些观点他不想听,他总会想反驳回去,但是现在的Jacob并不会选择这样,他会跟父母进行沟通,和他们做深入的交流,然后仔细的去倾听内心中声音,最终选择去接受那些他认可的观点和认知。
刚开始接触Zi,Jacob是抗拒的,他觉得有这时间跟机构打交道还不如专注自己。
但妈妈却高兴地跟Jacob说,“这个Zi真的有点东西,”妈妈直接拿起了手机拨打了Zi老师的电话,将话筒递到了Jacob手中,两人一聊就聊了一小时。
逐步链接后Jacob感触颇深,他开始觉得这是一家真正在做教育的机构,你如果打开Jacob的申请材料,你可能会发现一系列跟商赛有关的活动,但是最终他录取的是他的梦校和最想要的电影学专业,这一切的发生令人诧异但又合乎成长逻辑。
“在签约Zi前,我并没有做什么活动和竞赛。当时我觉得,我做的活动和竞赛都是需要和专业相关的,那么既然没有确定自己的专业,那么为什么要开始做活动和竞赛。当我把自己这个想法和Huini说了之后,她对我说:如果你不开始,你就永远不会知道我真正喜欢什么。你不能只是想着等自己确定了方向再行动,而应该逐渐弄清楚在行动的路上有什么摆在你面前。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在高二时开始参加NEC,YIC,学者杯等活动。”
他被推动着开始去尝试,在实践中去寻找自己的目标,想在尝试中捕捉那些他感兴趣的专业和发展方向。虽然理科成绩整体比文科好,Jacob却觉得做题太枯燥了,他开始往人文社科方向探索,比如经济学,后来探索到了社会学,小学初中的经历深深影响了Jacob,他还写了一篇论文,叫做高等教育和家庭和社会流动性相关的论文。
去年9月的时候,老师跟Jacob说,觉得他拍的照片有很强烈的表达欲,建议他多去拍一些,做成一个作品集,也可以当作一个活动,或者说可以直接把电影学研究当作一个专业去申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我对自己拍摄的视频不满;认为自己作品集网站的图片不够;写过的影评也觉得并不够深入。但最后的那段时间,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JK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也渐渐地重拾信心。依稀记得,当我把所有材料都完成并提交时,离SCA学院申请的DDL只有不到两小时了。We did it.”
Jacob的摄影作品

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会被梦校南加大录取,Jacob的回答是,“他可能就是看到了我心中的那部分真实的声音。”申请季的时候老师jk有问过Jacob在未来想拍摄什么方向,他回答想拍不同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以一种叙述方式去让观众自己去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和规律。谈到未来Jacob似乎并没有特别清晰,但他的乐观和热忱感仍然染到了我。
“要做成这件事真的很难,首先要做好自己,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发展的道路上,剩下在有余力的时候可以去探索去帮助更多的人。”对于做自己Jacob有着极大的坚持,在给学弟学妹的话语中Jacob告诉大家要做自己,申请季中的Jacob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比较真实的自己,把比较完整的自己呈现了出来,展现在招生官面前。“你单独看一个材料,可能像是一个口号,像是一个为了进这个学校专门设的人设,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这样,但对于我来说不是,我只是确实想去做这些事。”
“想用艺术形式为无言的人说话,为沉默的人发言,为弱势的人争取权利。”他只是在尽可能做自己。
Q&A
1、当你脱离城中村的生活,脱离了原有的朋友圈之后,进入了深圳最好的中学,你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本身玩的很好的朋友后面也有在联系,进入了新的环境后也有新的友情。失去的,说实在点的,失去的是身边的一个个个体,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时光,现在的我回到那时候很多事情也不会做了。
得到的是来自于新环境同学的压力,在很大程度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学术上,我自己也是在持续进步,每过一个阶段,我是会对自己更满意的。环境的转变,好的一面是接受新事物更快一点,会知道怎么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让我更包容开放,让自己心胸更宽广,思考更多点
另一方面,我会时不时想起过去,实质的感受到这个社会是参差百态的,我小学时很贪玩,但是我父母很重视教育,家里投资了学区房,让我去了深圳最好的中学,很多的压力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有时候在想以前的同学,在小学的时候,他们的成绩比我优异很多,各方面表现都比我出色,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现在没有去往理想的高中、大学,可能变得越来越平庸,有的可能也进入了职校,或者回到了老家支撑自己的家庭。我本质上并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到哪里,是我的父母和周边的人帮助了我很多,每个人的个人性格不一样。当然社会上也会有公平,比如高考,这是最大程度的公平。
2、你喜欢Zi吗?
我在学校的水平大概也就前30%,但是前面20%的人也有一半申请的结果没有我的好。
如果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留学机构,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在帮我升学的过程中,我觉得老师指引了我很多,也非常尊重我的想法和意见,老师们确实能理解我的点。
Zi并不是公式化或套路化的申请。去年的暑假我并不想上夏校。其实我对在线夏校并不那么感兴趣。因为我认为自己上网课容易分神,效果不会好。如果不是特别有含金量的夏校,我还不如不参加。在校内的升学机构不断向我推荐夏校时,Huini坚定地和我说:“你不想上咱们就不申请。”
你要知道一个鼓励所有学生去做最真实的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很多机构包括不少的家长都不会这样,他们会觉得这个好找工作,那个薪资高,好拿身份。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做自己,坚持自己的热爱,是很难的,是需要勇气的。
不管是坚持做自己的学生,还是支持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因为有这样的事情,我觉得社会才会变得更好。各司其职,大家都是做自己最想做到事情,社会的潜能才会完全被激发出来。但是很显然,大部分人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由小部分人(带动),不管是支持的我,还是Zi的,我们才会(慢慢)成为主流大众。
3、在Zi会有一种长大的感觉吗?
有成长的感觉,比如说自我构建文书工作坊:这是一段很奇妙的旅程。在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没有发现过这样一个如此开放,畅所欲言,随意表达自己各种奇思妙想和独特观点,并且大家都尊重你的平台。
PSS的每天,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并抒发观点。在我倾听到每个人不同的想法时,我在了解世界。在我了解世界时,我正是在认识自己。我的各方面都有在成长,对于自我的认知,不管是对于世界观的搭建,还是说拥有更开放、更多元的心态。
解锁其他学员故事可点击:
如需了解更多可扫描向特写酱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