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
姐妹们,借开头说一声,隔壁【黛你一起buy正在清仓福利团,马上就要截团下架了,需要的姐妹们别错过。
"
1

上礼拜五早上,9点来钟,我的手机铃突然响了。
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我浑身一激灵,手里的面包差点吓掉。
班主任的号码。
众所周知,上课期间接到班主任来电,恐怖指数堪比鬼来电。
不是娃病了,就是娃伤了,二者必中其一。
面包一丢,我正襟危坐,毕恭毕敬地点了接听键。
听筒里传来班主任的声音,你闺女的头摔破了,现在她情绪不太好,麻烦来学校看一下情况。。。
你看!我说啥来着!这个预言家身份我当够了!
我抓起一件外套就往学校狂奔。
推开教室门,其他孩子在上课,饼饼在教室后面的小沙发上葛优躺着,一只手捂着冰袋按着脑门。
我拿开冰袋,快速检查了下,松了口气,看上去是皮外伤。
询问了情况,老师也表示其实没流太多血,但由于伤口在头上,而且受伤过程。。。咋说呢。。。比较抓马。。。导致她情绪不稳定,所有喊我来看一下。
怎么个抓马法?
课间的时候,饼饼和其他孩子追着闹,她在前面跑,人家在后面追,她一边跑一边回头望,没注意到前面的墙,咚!!
外墙壁拐弯是有点儿锋利的,脑门直接被撞破了个口子,还好不深,流血也不多。
但不管怎么说,这么撞一下还是挺疼的,而且估计她被吓了一大跳,哭得眼睛肿成了桃子核。
公号老姐妹应该知道,饼饼的大运动不好,平衡能力差,4岁多了还跑不稳,以前经常在幼儿园受伤。
我之前还写文章汇报过两次比较重的伤情:
一次在幼儿园平地摔了个狗啃泥,嘴巴肿成了香肠;
一次从楼梯上滚下来,脑门磕破了个大口子,血浸透了好几块纱布。
相比之下,这次受伤算轻了,还算幸运。
我抱着她共情安慰了5毛钱的,老师走过来问我,您觉得她还能继续上课吗?要不要带她回家?
这这这。。。
负伤了还继续留在学校上课,感觉有点儿对不住娃。
但这么个小伤就带回家霍霍我,又感觉很对不住我自己!
我问饼饼,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还好。
比刚才好点了吗?
好点了。
是好点了还是好多了?
好多了。
也没有觉得头晕,恶心吧?
没有。
那你觉得还能继续上课吗?
我不知道。
得,下套失败!
我心想难道人生只有A和B两个选项吗?我就不能找到一个C选项么!
我和饼饼商量:
上午的课结束了,妈妈就来接你,下午的托管班咱们不去了。(德国小学只上半天课)
今天课间就别再出去疯跑了,就待在教室里休养一下。
老师在一边发话了:这可不行。
啊?
老师解释说,课间不能不出去。
啊??
是的,学校有规定,天气好的时候,孩子们课间必须去户外活动,不能待在教室里。
但这是特殊情况啊,我担心她又不小心磕到破皮的地方。。。
不不不,老师补充道,不是我不让她待教室里,是其他孩子课间都会去户外活动,我们几个老师都得跟着出去看护,没有多余的人手留下来陪她,我们不能让一年级孩子单独一人留在教室里。
我也是通过这件事才得知,德国小学居然还有强制课间去户外的“另类规定”。
2

看到了“他乡的课间”,再看到最近网上关于“消失的课间10分钟”的讨论,我觉得有责任用自己不太大的影响力发声,呼吁,所以录了个小视频。
今天还想再聊一遍,因为真希望更多人看到,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也许多一个老师校长看到,就会多一些孩子受益。
为什么“课间”必须被重视?
因为它有大用处。
就像之前分享的德国老师的观点,对于孩子来说,端坐在教室里上45分钟课,老师让干嘛就干嘛,这符合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但并不符合儿童天性。
儿童天性爱玩,爱自由,课间的追逐跑跳、跳绳爬杆,孩子需要通过这些“非秩序活动”,平衡上课这个严肃的秩序活动,释放天性。
哪怕是无所事事,四处游荡的10分钟,或者看看蓝天白云小鸟发呆的10分钟,也是很好的。
作为海外博主,我知道聊这个话题很给自己招是非,一定有人会赶来说,“国外月亮圆”,“吃饱了骂厨子”。
但我觉得必须写出来,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两个学校,一两个地区的现象了,太多孩子正在受到影响。
尤其是现在,看到了德国小学“他乡的课间”,我更想通过这个公号,替孩子们呼吁,放过课间10分钟。
我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儿,一打下课铃,整个校园瞬间炸锅,跟闯进来一群鸭子似的,那种嘈杂是儿童天性的声音。
那会儿真的就像歌谣里唱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但现在的孩子下课放学了,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这二十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东西都在进步,但似乎唯独教育方式一成不变,在一些方面甚至退步了。
3
我知道学校限制课间活动,是为了好管理,保证安全。
是的,把人“圈养”起来最安全了,但教育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人,还是一个课间绝不会受伤的人?
就像当父母的没有一个不担心校园霸凌,我们也没法100%保证校园霸凌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没有父母会因此不让孩子进校园上学。
为了“好管理”和“绝对安全”,剥夺孩子课间活动的权利,如同因噎废食。
饼饼的大运动一直落后,我也时不时担心她课间会磕碰受伤。
除了这次磕破脑门,之前膝盖也摔得流血,都是课间玩闹“惹的祸”。
但上学这两个月来,我发现她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迅速在进步。
在她们校园里逛了一圈,我明白了。
虽然没有大操场和塑胶跑道,水泥地看着也寒酸得很,但有很多促进孩子运动的设备,攀爬滑梯,攀岩墙,大型攀爬架,像个户外游乐场。
饼饼放学经常拉着我,在攀爬架上表演杂技。
虽然对于6岁孩子来说,这个水平还是太弱了,但我明显看到了她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的进步。
一开始,看她在攀爬架上疯狂试探,我心里也咯噔咯噔的。
踩了踩地面,我发现攀爬架这片的地是特质的,相对周围的水泥地更软弹一些,但仍然是硬地,要是掉下来那真是摔得结结实实的。
但我看到她从控制身体中获得的勇气、自信,我觉得就算摔下来,以后也会鼓励她继续爬。
4
我知道,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
难处就在于,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受伤的容忍度等于零。
一旦课间活动中出了安全问题,孩子受伤了,无论是不是学校的责任,他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校,先闹大了再说。
我觉得这可能不止是家校关系的问题,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有些人对犯错的容忍度太低了,但是人就一定会犯错,就像你工作上如果想永不犯错,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什么事都不做。
何况孩子受伤这事儿,经常谈不上是谁“犯错”。
事情就是那么发生了,it just happens,只是刚好发生的时候在学校。
但凡碰上一个闹的家长,就够学校怕一整年的。
被闹上几次,学校怕了,只好出下下策,一刀切。
其实很好理解,就像你做一个项目,如果搞砸了会赔上全部身家,你也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细节上有任何一丝闪失,再小心也不为过。
你不能一边要求学校承担着“无限责任”的压力,一边又要求他们“放轻松点儿”。
德国的幼儿园和学校,之所以放心让孩子疯跑攀爬,是因为孩子受伤了,家长不会找老师问责,找学校要说法。
只要不是学校设施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那就没什么说法,学校也不承担任何责任。
孩子跑跑跳跳,难免会磕磕碰碰,要是永远不受伤,那就不叫孩子了。
德国父母“不问责”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受伤了有医保,医疗费和药都是保险公司付,不会给父母带来负担经济上的负担。
国内医保的情况不同,但其实也有类似的途径,比如学校可以参与商业投保,分担经济上的风险,课间做适当的限制和安全保护。
这比“一刀切”管理更麻烦,成本更高,但最终受益的是孩子。
做教育的人,如果不想着怎么让孩子受益,还做什么教育呢?
黛西
📍🛒 黛西双11清单
📍📖 你可能还喜欢读
为了咱们不失联,⭐️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很多新关注的朋友问我有没有读者群。
一直有的,欢迎来【黛西姐妹大本营抱团养娃,抱团成长。(目前没有抱团剁手,所以群里没有客服,团购售后问题还是店铺找黛西客服哦)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