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难得君。
无意刷到一个视频,妥妥的爆款,点赞转发红心都是10万+。视频说了什么呢?
大致是说,人群中95%的人,都是穷人,都有穷人思维。要成为成功的人,就要与他们不一样,他们怎么样,你就必须反着来。他们遵守规则,你就要破坏规则,巴拉巴拉一大堆。
01
先来说说穷人。
穷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有标准的,尽管这个标准并不固定和准确,但大致是有的。按照家庭收入来说,大部分都是穷人,这个说法不严密,但也不算错。
前面我文章里写过,根据中金公司公布的一份2022年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数据,月收入5000元及以下的总计有13.2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94.1%;只要你月收入超过5000元,就已经战胜了全国95%的
当然,月收入5千以下,算不算穷人另当别论,这里只是想说明,贫富大致是有标准的。
再来说说成功。
什么是成功者呢?这是一个无法定义的词汇。跟收入肯定有关,但是无法确切的定义。

比如我认识一个老教授,住在大学的老破小里,一辈子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汉语里的一个小分支,不受上级待见,也没有豪宅豪车,收入也不高,但在他研究的细小领域里,他是权威。
按照金钱标准和职称名望来衡量,他不是成功者。但是按照他的学术成就来说,他是成功者。
再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学历高中,两口子收入都不高,但是培养了一个毕业于全球前十名校毕业的女博士,现在硅谷工作,他算不算成功?
所以,成功其实是无法定义的。
每个人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某种目标设定,或许就可以称为成功。尽管这种成功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
再说说穷人思维。
世界上有没有穷人思维这个东西?

我认为没有。
穷人思维就是一帮讲成功学的骗子创造出来的概念。
成功学惯常的套路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只能是穷人;因为他们是穷人,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只能是这样。
造就贫穷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些因素如果细分下去,会有数百个。

而思维模式,只是个体因素中的一种而已。
我们把眼光发远点,时代拉长点,就会发现,当人类的个体数量足够大的时候,任何可能性都会发生。
超级富翁,未必都是诞生在富贵之家。穷凶极恶之徒也未必是诞生在贫穷之家。
但是通过足够大的数据统计之后,可以总结一些规律。
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学历,家庭的教养,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接受的教育程度等,对一个人的贫富会有极大的影响。
而作为个体,
智商和认知能力的高低
,是关键性因素。

智商,没什么好说的,主要靠遗传。
认知能力,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简单的理解,认知能力是指人在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力能力。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首先,感知能力是指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辨别的能力。通过感知能力,我们能够观察和识别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从而形成对于事物的初步认知。
其次,注意能力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对象或任务上的能力。注意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果。
记忆能力是指人们对于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储存和提取的能力。记忆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创造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
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做出合理决策和评估的能力。判断能力需要基于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推理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不在智商。
普通人智商上的差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主要的差别是认知能力的差距。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
人与人认知能力上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认知能力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原因之一。
教育不是万能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观点。
同样都是同学,当分开之后十年二十年,你会发现,大家的认知差距大到超出你的想象。
你随便抛出诸如如何看待美日俄之类的问题,同学群就可以炸翻。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接受的信息差之外,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人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差异。也就是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差异。
02
阶层跨越是个热门话题。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阶层跨越需要的要素不一样。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和政治学家爱德华•班菲尔德(曾担任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顾问),在阐述阶层问题上,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过上等阶层和下等阶层的区别。
上等阶层的品质有:
1、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2、眼光长远,看重未来。
下等阶层的品质有:
1、目光短浅,及时行乐,对未来没有预期;2、喜欢浪费;3、工作仅仅是为了糊口,对工作本身毫无兴趣,不停地在非技术工作中调换。4、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和财产,不维护、不保养,折腾到坏为止。
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下等阶层上,认为穷人是因为形成了一种贫困文化,并且具有很强的代际传递力。
下等阶层贫困现象不断持续和循环,是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引起贫困的价值观和态度。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意识和行为方式,包括:
冷漠、屈从和宿命论的态度;
对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倾向即刻的满足而不是节俭;
过早的性体验和意外怀孕;
不稳定的家庭生活;
对权威、无论是警察、学校、政府或社会机构等任何形式的不信任;
个人英雄主义,肉体的无所畏惧(敢拼命、不怕死);
用酗酒来忘掉烦恼、证明有喝酒的本领、陷入困境时用酒精来恢复信心。
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消极倾向使他们难以进入社会的主流。
班菲尔德认为,要实现阶层的跨越,只有唯一捷径:约束自我,眼光长远。要实现这点,只有花很多时间,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这个观点类似我们常说的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
这些国外的研究,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这种研究应用到我们目前的阶层日益固化上,则显得用处不大。
在当下,阶层构筑的壁垒,其实主要是资源、信息、机会和个人能力。
说人话就是,阶层壁垒就是:家族有钱有权。
你看周公子和北极鲶鱼那种傻X,你硕士博士奋斗一辈子也超越不了他们。
在三四十年前,深圳广东能够诞生无数创富神话。
那时候,家庭有资源的,起点高,更容易成功。
但毕竟整个蛋糕增长的太快,你没有家庭资源,起点低,但还是有机会。泥腿子只要足够聪明能干,就能轻松跨越阶层。
现在呢,你还能找到几个?
阶层固化背后,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源固化,二是发展停滞。

而破解之道,也有两个,一是公平,二是发展。
否则,凭什么马斯克能在短短二十多年就成为世界首富。
03
在前互联网时代,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穷人和富人之间典型的差异之一。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垄断不复存在,各种知识都可以从网络获取,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会更趋于公平。
科技的进步,本质上就是一场平权运动。
但家族资源的作用,依旧存在,只是所起的作用日益减弱。
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或许正在进入一个文明的拐点。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永世不朽的。
回过头来说说文章开头的那个观点,与95%的人反着来,就是彻底的傻缺,大概率不是进监狱就是进医院。
正确的应该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重中之中,是创造思维的能力。
下面这款酒不错,包装很精美,性价比超高,周末和朋友喝了一盒,大家反馈都不错。

难得君原创文章:
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就是不兑现
大衰退,尤其中产们注意了

私搭浮桥案,真的反转了?

四问假孙利如何瞒天过海的?

牵手门”胡总被双开,你们满意不?

恶臭的价值观盛行

鹅高调庆祝《瑷珲条约》胜利165周年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