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家长,我们的真实诉求不是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学霸,而是希望TA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能够养活自己,成为拥有幸福感的人。
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走向社会,实现独立?主要依靠的是能力,这是社会的共识。
但我们的孩子和社会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哪些差异?这些能力又该如何进行培养和提升?
本文作者作者Lucy是某高校大学老师,对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社会需求方面有着多年的观察与研究。作为教育从业者,她以亲身观察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和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Lucy老师也是C计划的学员家长。这篇文章,她也将视角回溯到0-8岁家庭教育中,谈及孩子需要培养怎样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相信会对家长朋友们有真实的启发。
在担任大学老师这几年来,接触了非常多学生,我发现大学生在自主意识和社会认知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基础教育中基本很少涉及,但对孩子们适应社会影响很大,引起了我的忧虑。
人才培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我自己的研究也跟整个商业界、产业界的人才需求有关,做数字化时代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从高管、个体,这种人才的方面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帮助企业去适应这个数字化时代,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当然,因为身在教育体系,也会发现很多我们无能为力的地方,社会所需的人才与我们整个教育体系所培养的人才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我想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尽量去弥补这个鸿沟,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社会。
我们大多数家长的诉求,可能并不是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学霸,而是希望TA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能够养活自己,成为拥有幸福感的人。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基本的能力,人也很难获得幸福。那我们现在的孩子和这些能力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
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
我每年带秋招发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现了多元的趋势。体制内的岗位,例如公务员或国有垄断性企业,这类体制内的工作对人才的要求或者选拔的动作跟现有的教育体系是比较类似的,就是去卷学历、卷gpa,或者各种考试。
体制外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对人的要求也很多元化。特别是数字技术改变了社会和企业的实践,这使得其对人才的需求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来说,数字技术的到来使得一些基础性的岗位被取代,这就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就需要具备一些相对高端的能力,这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总体来说,社会上的工作还是有不少的,能提供非常多元化的选择。每个有不同特长的人,不管是想有野心一点还是想稍微舒适一点,TA都能通过努力寻找和定位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 NYT /
整体来说,同学们在职业发展中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足,使得他对社会上工作岗位都缺乏了解,并缺乏能力寻找到合适自己的选择。下面举一些例子说明。近些年来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同学们越来越偏好体制内的工作,认为其稳定而且方向明确,就是考上就可以获得工作了。很多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公,就是想追求更稳定的薪资。但是,他并不了解他专业对应的体制内的岗位有哪些,招聘名额有多少,录取难度有多大,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量有多少等等。或者有些同学即使选择体制外,也是会问:我考个证会不会大概率获得体制外某个岗位的工作?但你问他有哪些工作岗位,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还是一无所知。他仍然是依赖教育体系那一套逻辑,我考高分或者做到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而不是站在需求端和自身结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果要真正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学们要思考我的兴趣点和优势是什么,主动了解社会上有哪些工作岗位、有哪些需求,我该怎么样通过相关的实习经验和课程等等去提升自己能力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从而在招聘期经历投简历、笔试、面试过程等来成功获得这些工作岗位。但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这个过程还是很难适应,因为他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的认识,并且也缺乏底层逻辑思维能力去支撑职业发展的复杂决策。我们会在第二个部分详细讲述这些问题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什么。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走向社会实现独立,有两个能力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社会发展能力,比如未来目标的清晰度,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对工作有什么理解,有什么团队合作经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做情绪管理,还有社会交往的能力。另一个是逻辑思考能力包括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基于上述思维能力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今天重点谈谈社会发展能力,会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你是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这对于老师和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要。二是情商,就是他有没有察觉别人情绪的动机和能力。第三个就是自我执行能力能不能去高质量并快速地发起并完成任务,避免拖延、自控力不足、时间管控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孩子社会发展能力方面
主要有哪些问题?
第一点是缺乏积极的自我认同,说白了有点像机器人。现在大学生执行能力都还可以,完成布置个任务,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但是积极主动为自己筹划什么就太难了。就是眼中没有光,谈到什么事情都目光呆滞。从不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沟通、获取信息,都在被动等待被投喂。
我觉得这可能跟学生的成长环境缺乏对其兴趣和特长的尊重和接纳有一定关系。他可能从来没有被尊重过有什么兴趣点,都是家长和老师要求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我有时候跟学生聊天,问他你感兴趣做什么呀,你有什么特长呀,他都会笑着说我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阿弥陀佛了。但其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都是有优缺点的,只有你对岗位有兴趣和特长才能坚持下去。这样的成长环境也会使得他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复杂决策,缺乏做决策的经验和能力。很多孩子的高考志愿都是家长的意志,从小缺乏自己做主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能力。
我觉得这可能也跟应试教育体系内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关,初高中的学习任务就是安排好的,只需要按照安排去执行,就是培养机器人。但是大家都知道机器人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是我们很多学校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培养人才。
他们不是不爱孩子,我认为其中除了利益以外,他们认为这样对小孩是好的。但是我们也仍然会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开始注重学生的自我认同、价值感,包括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指引上面就会有怎么样去尊重、接纳包容孩子。
第二点是教育体系和家庭都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孩子需要知道学出来要做什么,如果没有一个目标感,学生很早就开始焦虑自己的未来了。自媒体发达的环境下,孩子掌握了太多信息,但是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的,也没人告诉他。老师和家长都告诉他要把成绩考好,但是他不知道考入大学后又怎么样呢?进入大学以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他为什么要努力呢?如果孩子对自己的专业包括社会有基本了解,知道未来大概要去什么地方工作,去到大学以后,按照自己的规划向上走,那这个孩子就会非常自洽,很有内驱力。
/ NYT /
第三点就是学生们缺乏健康的压力释放渠道。小孩都是用网络来娱乐的,他们沉迷网络无法自控,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因为游戏里他只要做了事情,就会给他及时的正反馈,而在生活中,老师家长天天批评,没有正反馈,那整个人都很难受。加上从早学到晚,六点多钟就去学校,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压力释放渠道很重要的一个是运动,以及家庭的环境要尽量多鼓励、少干涉也要理解他的减压的方式,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我跟很多高中家长聊过,有位家长说小孩经常画画到很晚,其实就是跟他的压力有关,在学校太多压力,必须要通过这种方式做很长时间的舒缓,才能帮助他从压力中解脱出来。只要孩子觉得这件事是他感兴趣的,不管做什么,哪怕出去玩都很好,都对心理健康有很大好处。
社会交往能力的习得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为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都不充分重视,结果到了社会却非常重视。
所以就建议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去看一下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压力,看学校有没有心理健康的知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看学校是不是只注重刷分,而不是以中考成绩为判断这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初高中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听他吐槽,也不要让他置身压力特别大的环境中,可以去找跟他相似的学生,询问在那个学校的体验如何,体验对于他的心理发展很重要。一定要关心他的心情什么样,否则就会容易让他缺乏积极的自我认同,价值感很低,失去内驱力。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其实有的时候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家庭教育的优先次序首先就是社会发展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学校不教这个。社会发展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学校教的语数外等课程,或多或少会渗透一些逻辑能力。而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社会发展能力,但总体来说学校还是教得更少。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发展能力?
那么孩子在3-8岁时应该进行怎样的家庭教育,接下来就谈谈我的思路和建议。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和学校的场所,提升小朋友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能力,保证自己和他人利益都能得到满足。比如,公共场所的轮候意识、观点采择能力。这个话题比较大,小朋友0-8岁时,可以参考阅读《0-8岁的纪律教育》。7/8岁后可以上C计划的思辨阅读课,低年级的课就重点解决在社交中的问题
在后期,要逐步把社交和生活上的独立自主性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家长可以像培养公司员工一样培养小朋友,逐步把家庭生活方面的责任释放一部分给小朋友。
举个例子:首先,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职务,比如室长,明确孩子在家里的职责;然后,家长可以给每月一定的酬劳予以鼓励,并定期考核职责实施情况,奖惩分明结合后面的财富管理来树立多劳多得的经济观念。每年可以举行家庭会议来汇报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全家人根据平时表现和汇报成果确定孩子应该获得的奖金。
这样,就可以把家庭变成一个孩子进入社会前的一个模拟职场,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社会场景里的很多问题,增强社交能力,尤其是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比如,如何积极主动根据家庭目前的需求来为家庭做出贡献,增强家庭责任感,锻炼职场中的积极主动性;如何向上管理爸爸妈妈来争取自己合理的利益,比如工资谈判,增强处理利益冲突的能力;如何向下管理弟弟,让他能很好地按规矩做事不捣乱,增强团队中管理能力;如何在年终学会表达自己对家庭贡献,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奖金,增强职场中的沟通能力。
/ NYT /
针对自我认知的问题,很多孩子情绪不稳定的问题跟家庭关系还是比较大。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包括夫妻关系、双方父母之间的关系)、成员自身情绪稳定、财务不出现大的波动和变化(不求大富大贵,但不要有大的危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针对社会认知的问题,很多孩子由于在三观还未完全形成时,过早接触了各种爱豆、消费市场和社交媒体等。那么,家长要在容貌焦虑、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诱惑、财富管理(包括消费、理财等方面)这几方面加以引导。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家里跟孩子保持好的关系,不要只关心学习,也要关心他的生活和社交,多聊天多讨论一定会帮助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C计划的思辨课可以作为辅助,在帮助和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一定的思维框架,包括拆解问题、权衡利弊等思维方式来帮助他们
职业发展也需要家长多做引导,多带孩子认识你所在的产业和你熟悉朋友长辈所在产业的情况,帮助孩子多多了解社会上的职业选择,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兴趣特长所在,寻找适合自己从事的行业和产业。早做准备,不要一味在升学体系里厮杀,而只在填写高考志愿上随意选一下学校和专业,这也容易让孩子在大学变得非常迷茫和焦虑。
(本文完)

想体验作者Lucy老师提到的“思辨课”?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报名
(只要1元,每人仅限1次)
众多高知家长选择的C计划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
帮助孩子提升思维训练
独立思考、理性交流、立足社会
点击下图报名,立享秋季课优惠!👇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 不焦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