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加拿大《华人移民法案》(即排华法)实施100周年
01
1878年,加拿大重启建成跨大陆铁路工程,欲将卑诗省与加拿大东部连成一体。而十一年前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在无数华人劳工的辛勤汗水下顺利贯通,无疑为这个北部邻国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可资镜鉴的经验。于是,在大清国的东南沿海,外国人纷纷打出高薪招工广告,吸引了大批华人舍家别业、远渡重洋。
为此,一些中国商人在卑诗省设立了劳工代理事务所,招收中国同胞去当筑路工。辛勤的华工们在一天工钱包伙食费仅1.5加元的报酬下,克服重重险阻,还经常与印第安人械斗,才终于在1885年于卑诗省的Craigellachie砸下了“最后一颗金色的道钉”, 把太平洋沿岸与加拿大的心脏地区蒙特利尔连接了起来,标志着此跨大陆铁路的建成。
华工为加拿大的建设出了大力,但是为什么也和美国的同胞兄弟一样,被限制入籍了呢?原来,是当时的加拿大华人和美国华人一样,犯下了不尊重当地人习惯的“老毛病”。
1912年加拿大华工的人头税税讫证明
首先,来加华人大肆利用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破坏市场规矩,争夺其他族裔低端劳工机会。和华人在美国“淘金热”中的表现相似,加拿大华人在从事铁路工人职业之外,还大量包揽洗衣、装修、搬运等苦力活。和其他族裔劳工建立工会,设定每日工薪下限(2加元)不同,华人往往肆意压价,令其他族裔劳工无活可揽、怨声载道。屡经政府调停,华人劳工依然充耳不闻,继续私下压价做活,待到其他劳工退出某地市场后,华劳又坐地起价,提出种种不合理工作条件,让雇主苦不堪言。
其次,来加华人对社区建设吝于付出,拒不遵守当地法律,也不学习通用语言。据当年加国媒体描述,来加华人普遍只顾自己赚钱,到埠十年以上,仍然不会简单英语、法语者比比皆是,往往是一个工头带领一群华人揽活,彼此用当地人陌生的语言、暗号“私聊”,再行提出条件。这让当地的雇主十分不放心,也加大了当地人对华人的误解。此外,华人社区卫生条件极差,疫病流行,斗殴、杀人、诈骗司空见惯,也给当地的政府和司法机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事。
最后,一些不法华人利用官商勾结、裙带关系发财广为当地人诟病。不择手段赚钱(偷渡、拐卖人口等)、洗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是当年华人留给加国公民挥之不去的坏印象。实际上,这样的坏印象直至今天,依然在加国未有改观。
于是,在1885年,加拿大《中国移民法》出台。该法案要求华人入境时额外缴纳人头税。此后,随着法案的不断修订,人头税的数额成倍上涨,最高峰为1903年的500加元,相当于华工在加拿大工作10年的存款。在“人头税”法实行期间,加拿大共向82369名华人征得约2300万加元的人头税,数额堪比兴建整条太平洋铁路的费用。为什么加拿大征收高额税费依然挡不住华人的蜂拥而至?
除了华人大量隐匿收入(偷税漏税),致使看上去高额的人头税门槛被华工“一跃而过”外,人贩子团伙包办了华人移民的借贷业务,先借钱再入国同样令华人找到了来加淘金的终南捷径。
1923年加拿大关闭“东方移民”的漫画
为此,1923年,加拿大迫于无奈,只好以排华法取代了人头税,自此华工和他们的家属被隔绝在加拿大版图之外,即使拥有英国国籍的华人,也不例外。那些曾经参与筑路的华工,彻底沦为不受欢迎的“勤劳者”。
直到二次大战中,无数华裔参战,用鲜血和生命为加拿大作出了贡献。而后,由于中华民国参与了美、英、加、澳等国对德、意、日轴心国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947年,为褒奖中华民国的贡献,加拿大终于废止了《中国移民法》,还赋予了华人与其他族群公民平等的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华人重新被允许移民加拿大还需等到20年后的1967年
02
马修·严 (Matthew Yan,音译) 随身携带一张身份证件,照片中的是他的父亲俊先生(Bing Sun Jun,音译),父亲脸上坚忍又坚定的表情,把严先生的思绪带回从前。
照片中,当时仅13岁俊先生穿着借来的衣服:成年男子的西装垂在他幼小的肩膀上,让他看起来比原本的自己成熟太多。
“我为他感到难过,他孤独了一辈子,” 现年已74岁的严先生说道。现在距这张照片的拍摄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

身份证件的底部工整地写着1920年12月23日,就在华人被禁止进入加拿大的三年前。
1923年排华法案立法之前,数千名中国工人抵达加拿大,对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西段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白人工人相比,他们的工资低得多,任务也危险得多数百人死于事故、疾病、营养不良和寒冷
然而,1885年铁路竣工后,他们面临着政府和公众的广泛歧视
《华人移民法》又被称为《排华法》,是随后种族主义反华情绪的顶峰。
它不仅阻止了华人继续移民,还迫使已经在加拿大的华人进行登记并携带身份证明,如 CI 证书,否则就有被拘留或驱逐出境的风险
卡尔顿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历史学家劳拉·马多科罗 (Laura Madokoro,下图) 表示,该法案 “实际上是为了限制中国移民在该国永久定居以及建立家庭和后代子孙的可能性”。
这一影响是跨代的。”
03
在加拿大人立国156年,庆祝 7 月 1 日之际,许多人也在反思这部法律的影响。
严先生回忆起父亲的经历:作为一个孝顺的长子,父亲俊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人,移民来加拿大工作,为家里人提供收入。但他需要缴纳人头税,这是一项旨在阻止中国移民来到加拿大的费用。
“父亲告诉我,他们把他锁在一间小屋子里,直到有人能为他交 $500 的人头税,然后他们才让他出去,” 严先生说。
“$500加币,在当时来说,是一笔巨款了。”
俊先生最初在厨房里担任洗碗工,后来慢慢做了厨师。他在温哥华彭德街的一家旅社住了51年,将赚到的钱寄回中国,以供养他的家人。
“我问过他,‘你怎么在旅社住了这么久?’” 严先生在卡尔加里的家中接受采访时回忆道,“父亲说,‘因为我就一个人啊。我很孤独。’”
Madokoro 教授表示,加拿大政府基本上认为中国移民都是单身汉,但许多像俊先生 一样在中国有家人,并且他的家人很依赖他。这些年来,他寄了很多钱给家人,足够他们在中国盖两栋房子。
俊先生会定期回家,并最终结婚了,但他无法将妻子带到加拿大。而且由于她不会写字,寄信也很困难。
Madokoro 教授认为,加拿大政府通过移民禁令来断绝家庭关系,这是他们故意且无知的行为。
“这破坏了任何能让他们家庭团聚的机会,”她说。
俊先生相信那段岁月对于他父亲来说是漫长而孤独的,而且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移民法案的结束而结束。
当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俊先生在中国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他们的女儿出生于1940年。俊先生最后一次回到中国是在1948年,即《中国移民法》废除后的第二年。那次他在国内呆了很久,直到1949 年 12 月,也是儿子出生的那年。但在儿子出生两天后,俊先生就上了最后一班前往加拿大的船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我的爸爸,直到我21岁来到加拿大,”Matthew 若有所思地说。他的姐姐也再没有见过他们的父亲。
当初严先生没有出生证明,因此他在加拿大移民局接受审问,只为了证明他是俊先生的儿子,只有证明了才能获准移民。
“面对加拿大人真是太可怕了,” 严先生回忆道。他被盘问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房间的窗户朝哪个方向,从哪里取水。
一旦他的答案与他父亲的答案不符,他的移民申请就被拒绝了。
此后,严先生和父亲又分居了10年,他再也没有见过他父亲的照片。直到1971 年,通过验血证实了他们的亲子关系后,两人才终于团聚。
在机场严先生想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但却感受不到他们之间的任何联系。“我尝试过,但我做不到,” 严先生回忆道。“我叫不出口 ‘爸爸’ 。这真的很难。”
“我知道他非常爱我,所以我感到抱歉。我很抱歉,” 严先生说。
严先生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总穿两件套西装,还戴上帽子,系上领带,父亲的回答让严先生记忆犹新:“我不想让别人看不起我。”
04
经过数十年的社区运动后,前总理斯蒂芬·哈珀 (Stephen Harper) 才终于在 2006 年正式为导致像俊先生和严先生这样的家庭破裂的歧视性法律和政策道歉,并向幸存的人头税纳税人和已经去世的人的配偶支付了象征性的款项。
Madokoro 教授说,尽管如此,这些政策的影响还没有结束。
2020 年疫情时,反亚裔仇恨,尤其是反华仇恨的例子大面积爆发。
Madokoro 教授说:“我们仍然有移民制度优先考虑某些人的永久移民,并且认为其他人只适合做临时工。”
她说,重要的是不要将《中国移民法》视为已经结束的“黑暗篇章”,而应该将俊先生和儿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故事理解为加拿大集体历史的持续组成部分。
“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家庭因为排华法案被阻止团聚,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关于从未到达加拿大的配偶、孩子和父母的记录。”
1967年重启移民后的华人在下飞机
严先生说他已经原谅了加拿大,并感谢他在卡尔加里享受的生活,他在那里有着两个女儿。
当他看着父亲的照片时,虽然他并不熟悉这个人,但他确实看到了一个好人,一个为了几乎不认识的家庭拼尽自己全力的好人。
前事之史,后事之师。一些华人移民乐于套取在籍国福利,不为在籍国社群做贡献,不遵守在籍国习俗、法律与惯例的行为,也着实丢人,这亦是华人该反思的地方
从加拿大排华的痛历史可以感受到,华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融入普世文明。没有改善改进,光纪念100周年是不够的。
ref:
https://ca.news.yahoo.com/legacy-canadas-ban-chinese-immigration-100000373.html 

大家都在看
声明:汉加风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文章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来稿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及暗示。部分源:超级生活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北美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