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说的话题。
霸凌对于霸凌的孩子以及被霸凌的孩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等等。
因此,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对霸凌都是“零”容忍。
1
霸凌事件频发
最近,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城关镇依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
事件中,一位女生遭受了多名女孩的霸凌,这些女孩们凶神恶煞般地对待自己的同学,对她实施拳打脚踢扇耳光,甚至逼迫女生吸烟,据后来女孩回忆,她曾经多次被打,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她们俨然把别人的痛苦当成了乐趣,这些行为让人们感到非常愤怒。对于被打女生来说,她似乎早已失去反抗的能力了,只能任由这群女生的摆布,可怜至极。
据了解,女孩的父亲几年前意外去世,女孩只能母亲相依为命,女孩的身世本就可怜,作为同学的她们,不但不帮助女孩,甚至觉得有机会可以欺负她。
事情曝光发酵后,被打女生被送入医院由其母亲照顾,几个打人女生的家长得知被打女生母亲和大伯已经报警,纷纷来到医院看望,并且表示愿意赔钱和解。但是被打女生的大伯愤怒地回应道:“不是钱能解决的。”
同为父母的我们,对于这位母亲痛,真的是感同身受,平时,我们的孩子受一点点伤,流一点点血,我们都心疼不已,更何况面对这样的霸凌?
这不肯和解的背后,透漏着是孩子亲人极其愤慨的心情,这些女孩们的手段真的极其恶劣,她们需要接受一次严厉的惩罚才能告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而当地教育局也在第一时间内回应称“校内女生打人”视频属实,目前,公安部门已介入,而那些施暴者们已开始接受调查,等待着她们的将会是法律的严惩。
2
对霸凌说“不”
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副部长张剑曾表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有6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其中76.3%的受访者表示“对校园欺凌持‘不能接受’的态度。
校园霸凌的现象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决定在2018年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推动形成学生欺凌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3
霸凌的危害
霸凌对于受害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复杂的,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1.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尊心降低、失眠、噩梦等。
2.社交障碍: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产生社交障碍,使其难以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学业问题: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产生学业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辍学等。
4.心理创伤: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产生心理创伤,使其难以忘记或面对过去的经历。
5.行为问题: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产生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暴力倾向等。
6.长期影响:霸凌可能导致受害学生长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隔离、自我伤害等。
而对于施暴者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骄横跋扈、恃强凌弱、敏感多疑等不良人格特点,并出现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等倾向
总之,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霸凌问题,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
4
三方携手应对霸凌
霸凌对于孩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家长、学校和社会而言,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携手一起应对:
家长: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和学校生活,及时发现霸凌行为的苗头,并及时采取措施。
学校: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发现霸凌行为及时处理。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及时举报发现的霸凌行为。同时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社会应该加强对霸凌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认识到霸凌的危害和错误之处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霸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同时,社会也可以加强对学校周边地区的巡逻和管理,发现霸凌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对霸凌有了充分认识,并且携起手来共同说“不”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杜绝霸凌事件。
往期回顾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