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众多企业正处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迷茫期和困顿期,受到铺天盖地的科技热点、科技噱头、科技"网红"的影响,企业领导者无所适从,心猿意马,进入各种误区。李洋博士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精要》一书中将这些误区概括为战略、战术、思想意识、投资、技术五大类

战略误区
战略误区指企业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存在误解,没有清晰的方向或者全局的格局和视野,或者是方向/目标与企业经营和价值创造背道而驰等。典型表现如先搞定老板和预算,有无效果再说”,“先项目投入上马,干到哪算哪”,“数字化转型是颠覆,是改革,业务往往也不能理解等。由于没有把握转型的正确目标而导致后期可能存在方向性错误,转型从一开始就存在偏差和错误,进而满盘皆输。
战术误区
企业在战术执行层面上制定的数字化转型切入点、实现路径等存在错误或者偏差,导致执行过程中没有结果或者结果不理想。换句话说,这些转型过程中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导致最后转型的失败,结果"无疾而终"或者收效甚微。具体表现如要转型,先堆人,越多越好”,“按照咨询公司的PPT干转型,别人都这么干准没错,错了也不用负责”,“把系统用新技术再干一遍等。典型的影响就是劳民伤财,堆人堆物等,不但没有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反倒增加了企业负担。
思想意识误区
企业领导者在思想意识和文化方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意义、目标和方向存在模糊着错误认识,导致执行转型的组织层面存在障碍和偏差,影响转型的进程、执行/和效果,从而导致转型失败或者出现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转型是老板和公司的事情,跟着执行就行了”、“转型请咨询公司来做规划,失败了不是我们的责任”,“转型就是要做几个大项目,完成了就结束”,“转型是IT部门的事情,业务搞不明白”,“IT 部门所有名称都变成数字化部门,这样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组织等。思想意识层面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影响到人,也就影响到人做的事情,所以要特别重视,不能忽略。
投资误区
数字化转型涉及投资以及公司的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等。负责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没有很好地认识和履行投资的必要性、重要性、投入产出等要素分析,导致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甚至是错误投资,从而加重企业负担,最终不但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反倒拖累企业发展。具体表现如科技就是要投入,大家都是这么干”,“转型就是要大兴土木,人越多越好”,“把最新的平台和技术都引进来”“以前的系统都是非数字化系统,转型就要都报废掉重建等。
技术误区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也不能滥用和误用,各类人才要能够学会驾驭这些技术。各个企业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没有哪项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标志,需要因地制宜。技术误区主要表现如别人建中台,我们也建几个,时髦”,“把所有系统都改成微服务,不然不叫数字化转型”,“所有系统都用数字化改造一遍,这才叫数字化等。
  另外,在跟很多大型集团的CEO、CIO、CDO的交流当中发现一个普遍特点那就是企业董事、股东、经营高管、科技高管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在焦虑,在信息爆炸和泛滥的时代为过多的数字化转型等新名词充斥,生怕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慢人一步、落后时代,未分析判断、结合企业实际和现阶段科技水平匆匆上马,导致众多的不必要投入和转型失败,这些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李洋博士结合多年来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经验,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精要》一书总结提炼一些有益的经验来给大家参考,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个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身的实践学科在当今时代缺乏这样平常人不知道的"常识",所以李洋博士基于这些背景进行了总结提炼,得到十二条建议
第1条∶以企业主人翁视角看待数字化。
这条建议主要给所有涉及和参与数字化转型的高管和核心骨干以参考,强调转型的企业责任感、格局和视野,从CEO、股东和董事的角度来看待数字化转型工作,绝转型中的战略误区和思想意识误区。
2条∶以经营企业的思路经营科技组织。
这条建议主要给CIO、CDO以参考,以企业的思路和方式、责任感来经营科技者数字化组织,科技也是业务,所以要在战略上重视。这条建议也用来提醒避免战略误区和思想意识误区。
3条∶做大事业,视科技为战略资产,不只是实用资产。
这条建议主要给CEO、CIO、CDO以参考,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资产,不只是是传统意义上的实用资产,所以在转型中要保持这种必要的战略意识,以避免战略误区和思想意识误区。
4条∶在实干中实现目标,不纸上谈兵,不做科技噱头。
这条建议主要给CIO、CDO以参考,牢牢记住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是实践出来的,不是PPT上勾勒和嘴上说出来的,以提醒避免战术误区和思想意识误区。
5条∶没有适合所有行业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这条建议主要给CEO、CIO、CDO以参考,强调不要试图"依葫芦画瓢",以一个行业、企业或者咨询公司给出的样板作为依据实践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这不现实也不科学,以提醒避免战术误区和思想意识误区。
6条∶不要依赖长期的规划,最好不要超过2年。
这条建议主要给CEO、CIO、CDO在规划层面以参考与提醒,不要过度僵化和教条,行业、企业等的规划普遍在3~5年,这里的"2年"只是一个指代数量词,不是说必须不超过2年,而主要是为了强调数字化转型工作会随着用户、企业、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断深入,在必要时可以进行细微调整,只要目标和战略相对稳定即可,以避免战略误区、战术误区、投资误区等。
7条∶快速切入、试错,不断迭代和优化。
这条建议主要给CIO、CDO进行数字化转型战术执行时提供参考,强调速度、阶段性产出和迭代优化,相对于科技行业以前的"难以短期证伪",希望在转型过程中能够随时总结和调整,一步一个脚印。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战术误区和技术误区。
8 条∶数字化转型不要随意推翻/否定已有的,大兴土木。
这条建议主要给CIO、CDO 战术执行时提供参考,避免忽视存量数字化/信息化投入的价值,随意推翻前期的工作基础,导致较大的成本投入和历史沉没成本,给企业造成损失。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战术误区、投资误区和技术误区。
9条∶精益经营,不要给后来者留下一片废墟。
这条建议与第8条有相应的继承关系,主要给CIO、CDO 以参考,在不轻易否定已有成果的前提下,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和经营也要审慎和科学,反对"一门心思搞投入,哪管企业成本和经营"的转型的错误路径,做到有选择、有担当、有效果的投入。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战术误区、投资误区。
10条∶寻找利基市场,积小胜为大胜。
这条建议主要给CIO、CDO在战术执行时寻找"红海中的蓝海"作为切入点。数字化转型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东西都重新做一遍,所以如何切入非常值得讲究和推敲。很多企业经过信息化和互联网化阶段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成果,并且逐步获得阶段性成果,将一些局部数字化的成果慢慢转化为大的成果。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战术误区,切忌急躁、盲目和冒进。
11条∶重视流程、组织/人员、技术和数据,但不要"拿着锤子找钉子"。
这条建议主要提供给CIO、CDO在战术执行上做参考。科技/数字化主要会落实在流程、组织/人员、技术、数据这些因素上,所以要给予重视,但是不能唯这些工具论,不顾及和考虑业务的形态、特点、发展、需求等,光用技术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是片面的,也是成效最低的。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思想意识误区和技术误区。
12条∶打造生态,综合各利益攸关方,不闭门造车,不自娱自乐。
这条建议提供给CEO、CIO、CDO作为战术和思想意识参考,不要指望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都是在行业、社会、国家中生存,用户、国家、监管、伙伴、供应链等都需要想办法整合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取各家之长,共荣共生。这条主要用来避免战术误会和思想意识误区。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其实"李洋博士十二条"背后的驱动逻辑比较朴素,核心好于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常识,可借鉴,可落地。希望通过这十二条建议提醒产业、企业的领导者不忘数字化转型的初心,紧紧抓住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价值的目标,好战略指引和战术布局并科学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型,也非常希望在此呼吁大家用"内生企业家"的视角、以企业经营的思维去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不要好高着远,也不要脱离实际,而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业务,探索适合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使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方法实践与落地。
往期内容回顾:
关注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数字化转型干货
本文内容来自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精要》一书,仅供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惑,如有问题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老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