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年抗疫,一朝开放。变化只在弹指一瞬间,这一两个月似乎又经历了3年前那种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过这次的天翻地覆,忙碌和紧张取代了三年前那种“不敢相信世界变了”的感觉。大家都忙着囤货,准备迎接疫情。前天卫健委公布了近期新冠死亡人数,算是一个阶段小结。
我也小结一下,把我以前写的,和近期咨询中碰到的问题融合起来,增加一些新内容,相当于新冠对策合集。方便大家查看。
感染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区别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什么是高危人群:年龄>65岁,或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或肥胖、或高血压、严重基础疾病。
非高危人群,除了疫苗,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对于高危人群,急性期尽快服用paxlovid是最佳的选择,次之,可以考虑莫诺拉韦,再次之,可以考虑阿兹夫定。
所以,高危人群在这几个月应该了解哪儿有这些药物,比如在北京的人,可以跑到社区看看,哪些社区能开出paxlovid。如果实在买不到,有两个消息可以安慰自己,一方面今后几个月,我国新的抗新冠药物有可能上市;另一方面,我国高危人群普遍已经接种了疫苗,疫苗仍然可以提高高危人群的保护能力。
以上内容,我在《paxlovid没有进入医保过了。
对于所有人,如果还没有感染新冠,要及时接种疫苗,以康希诺疫苗为佳。阳康的人,在感染新冠6月左右接种疫苗。
平时戴口罩、喷酒精、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依然可以减少再次感染的风险。
如果再次感染
第二次感染并不一定比第一次感染重。参见《感染新冠后,你最想给大家的建议是什么?》的评论区。
对于所有的人而言,要是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可以参考下面处理
发热
  • 38.5℃以上,先物理降温,如无效考虑退热药,退热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咨询我的人中,有人用了双氯芬酸钠退热后,次日体温35℃,很可能是出汗过多导致。
  • 捂汗:必须是风寒怕冷阶段,才能捂汗,捂汗前喝生姜水、或感冒冲剂,捂汗就是盖厚被子。我这次体会很深,风寒时盖厚被子,即使体温高,也不觉得盖得厚,没有多少汗;病好转后,压根不敢盖厚被子,太热了。
  • 连花清瘟是风热感冒,所以,风寒阶段不应该服用。
咽痛:我自己体会是类似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含片等即可。
咳嗽
:止咳药如甘草片、阿斯美、棕铵合剂等,有过敏体质的人,建议首选阿斯美,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加用扑尔敏。急性咳嗽可以参考《
急性咳嗽如何用药?

对于咳嗽时间超过3周,用了阿斯美效果不佳,或者原先有过敏体质,需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可以参考《新冠后咳嗽不止,你是不是“天选”咳嗽之人?》。如果怀疑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时候可以考虑直接雾化吸入激素,或者吸入舒利迭/信必可这样的药物。但这些都是处方药,应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乏力:这个发病率也很高。西医没有治疗的手段。近期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一篇文章,认为中成药“补肺活血”3月,对此有效。我觉得如果觉得乏力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请中医师治疗。
腹泻对于传言中XBB导致腹泻,屯“蒙脱石散”没有必要,不如到时候上医院,或者服用电解质。大家想想,这次是全国人民一次性集中感染,如核弹冲击波,当然有药品短缺,以后即使再有新冠爆发流行,也不可能有如此规模,应该不会出现药物缺货。
脑雾、眩晕、心跳加快
等:如果做相应检查无明显异常,可能就是新冠后遗症。关于新冠后遗症,可以看以前写的《
新冠后遗症是什么(一)
》、《
新冠后遗症是什么(二)
》。

再次发热,需要治疗吗?
有些人新冠体温正常后,若干天,体温再次低热;有些人新冠后体温没有完全正常过,只是从高热变成低热。
如果没有重症(缺氧)的表现和细菌感染的证据,我认为没有必要治疗。
首先,低热不需要用退热药,体温38.5℃以上才考虑(而非必须)使用退热药。
其次,低热是新冠后遗症的一种,很多人的低热持续1月以上。2020年,我就注意到门诊有病人低热,但原因不明,现在当然知道这很可能就是新冠后遗症,过了2-3个月,这些人都没有再复诊,所以,如果低热不伴有病情明显加重,观察吧,别处理。
不过,要是有细菌感染证据,这种低热就不能先考虑新冠后遗症,而是细菌感染。

感染后是否应该住院?
只有有重症风险的人才值得住院。什么是新冠重症?主要是缺氧,或者原有基础疾病增加。
从近期找我咨询的人看得出,很多基层医院,只要是个新冠肺炎就住院了,住院后用消炎药,或者不管是否缺氧就用激素。
造成这一现象是过度焦虑所致,有些情况下,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感染后如何判断自己是重症?
医学中血氧饱和度90%对应着呼吸衰竭的氧分压60mmHg,考虑到留一些余地,如果血氧饱和度在安静、清醒、休息、局部肢体温暖的情况下低于等于93%,应该引起注意。血氧饱和度有一些误差《
血氧饱和度仪会不会不准确?
》,有些人对于偶尔血氧饱和度下降很紧张,应该多测几次,血氧偶尔下降不要担心。

没有血氧饱和度,可以通过呼吸频率来判断。测呼吸频率应该趁病人没有注意,偷偷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至少15-30秒,换算成1分钟多少次呼吸。为什么要偷偷观察?因为病人一旦关注自己的呼吸,测出来的呼吸频率就不准了。

呼吸频率高于30次/分,是重症的表现,我们再留出余地:如果不发热的情况下,清醒、休息的时候,呼吸频率高于24次/分,应该注意要上医院。
不是重症新冠:不需要吸氧和输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抗凝
普通新冠要不要拍胸部CT?
考虑到普通新冠肺炎,治疗就是对症处理,同时考虑到放射性辐射,我主张一般人不必做CT,当然,有些人不同意我的想法,还是坚持做胸部CT。
不做CT,还有一个原因,现阶段大家焦虑的人较多。有人买了血氧饱和度后,血氧从97%降到95%都紧张,花钱咨询。如果胸部CT报告上有“肺炎”或者“肺部感染”,我估计很多人夜晚睡不着。
我有个同事,新冠阳康后再次发热,开始也是想做CT,申请单都开了,后来想了想,自己活动能力很好,即使是肺炎,估计也是范围很小的肺炎,查出来肺炎,又能如何?最终也没有做CT。
发现CT报告上,结节和以前描述不同
由于我国滥用CT检查,肺结节检查滥用现象严重,很多人查出了肺结节,有人借感染新冠的机会,想做一个CT,顺便看看结节有没有变化。

很遗憾,如果读过了我写的肺结节筛查的前世今生》系列,应该知道,检查肺癌筛查,应该基于健康体检时做的胸部LDCT,新冠本身就可以引起肺部结节,趁着感染做CT,不但做的CT不是LDCT,而且有些结节可能是新冠所致,影响判断。
不要趁着新冠感染做CT看结节。这就像有些抽血化验,早上不要吃不要喝,一样的道理。
该不该吸氧
除了血氧饱和度仪几乎普及以外,很多人还买了制氧机。有人看到血氧饱和度94%就吸上氧气。

事实上,不缺氧的人吸氧有害无益。
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的关系有个S形的曲线,正常人吸氧也吸不到血里。
这就像,劝一个吃到10分饱的人,再加一碗饭,他能吃进去吗?

相反,吸氧还有导致氧自由基、损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所以,不缺氧不用吸氧。
这次,我院新冠方案上,对于新冠肺炎采用的是血氧饱和度等于或小于93%就可以吸氧。我觉得这个界值稍微高了一点,也许是考虑到冠心病的病人血氧饱和度不宜太低,另外,考虑到新冠病情可能不断恶化,提前做出准备。
担心大白肺、心肌炎吗?
来咨询的人中,很多人害怕有大白肺。有一些病人只是肺炎而已,却被当地医院告知有大白肺,很荒唐。病人连缺氧都谈不上,何来大白肺?我已经在《
“大白肺”是什么?
》详细讲了大白肺,这些病人都在吸氧,不可能走来就诊。

心肌炎,也是源于媒体报道,受到大家关注。我在《需要做CT、查心肌酶、屯蒙脱石散吗?》已经评论过这种现象。
识别谣言和炒作
在流量时代,谣言从无意可能变成了有意为之的事情。
比如,上月大家嗓子疼的时候,流行“黄桃罐头”,在囤蒙脱石散的时候,有人赶紧炒作“感染XBB.1.5会大便失禁,要囤纸尿裤”。
这类谣言,多想想其中的商业气息,可以判断真伪。
相信有些谣言,是缺乏科学训练。比如“新冠疫苗导致肺结节”,我在《
新冠疫苗导致肺结节吗?
》中解释了,因为人群普遍接种新冠和滥用胸部CT导致这种现象。

昨天有个朋友咨询我,“熊去氧胆酸预防和治疗新冠是否可信”?前几年还有“伊维菌素”、“羟氯喹”治疗新冠等等传言。
一般而言,这种偏学术的信息,如果消息来源中能指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发表在哪个学术期刊的具体卷、期、页码,则可以相信;否则,多半是移花接木、半真半假或故意曲解原文的假消息。看原文或看原文翻译,是判断是否为谣言的最好方法。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睡眠和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发朋友圈,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