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可选的舰队军港不多,无外乎旅顺、威海、青岛三地。
与今天解放军北海舰队青岛-旅顺两地的搭配不同,1880年前后李鸿章给北洋水师挑选军港时,定的是威海和旅顺。
其中,威海为北洋水师提督府驻地及主要停泊母港,旅顺为重要维修保障基地和副港。
两大基地一南一北,扼守渤海要冲,拱卫京师。
二十世纪初的旅顺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很多朋友印象深刻的只有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的黄海海战。
其实甲午战争持续了近一年,从海上到陆地都是战场。
之所以将黄海海战放到聚光灯下,一方面是因为其激烈与悲壮,另一方面也是对比衬托的缘故——这几乎是中日两军唯一一场局面上势均力敌的血战。
驻防朝鲜半岛和辽东的清朝陆军在面对日军进攻时打出的表现,比黄海海战中的北洋水师差了一大截。
主帅叶志超临阵逃脱,残兵败将一路狂泻过鸭绿江,日军从平壤之战获胜到占领朝鲜全境仅用了一周时间。
陆战的崩盘使得辽东半岛很快直面来自日本的威胁,1894年11月,旅顺陷落。
尽管攻占旅顺的是日本侵略者,但最终拿下这座关键军港的却是俄国人。
在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大清拿出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之后沙俄借口“保护中国”,派海军强占旅顺,并与清廷签订一份25年的租借协议。
此举大大激化了日本俄国之间的矛盾,为十年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伏笔。
1905年初,全国动员的日本人经过多次自杀式总攻冲锋,终于再次拿下俄军防守的旅顺口。
短短十年间,东北亚的中俄日三国在这座远东要塞前留下无数遍野横尸,彼此间造就起血海深仇。
日本在1905年之后继承了沙俄在南满的所有特权,包括对旅顺的租借条约。
不过相对沙俄,日本人更贪婪——他们认为25年的租借期实在太短了。
1915年和袁世凯谈的“二十一条”中,其中一条便是要求将沙俄与清朝签署的旅顺大连租借期延长至99年(至1997年)。
从1919年开始,日军在旅顺设立起关东军司令部(关东的含义是山海关以东),九一八事变后司令部先是迁往沈阳,后又迁往伪满洲国首都长春。
考虑到旅顺的重要战略地位,即使到了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仍不肯对其放手。
日方采取向伪满洲国租借的形式直接控制旅顺大连一带,名义上挂一个“关东州”的头衔。
这一时期日本向旅大地区大幅移民,1940年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有106万人,其中“关东州”就有20万人,占到当地总人口的近20%.
大连中山广场,最初由俄国人修建


胡虏无百年之运。
仅仅三十载过后,世界形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中,罗斯福向斯大林开出了优厚的出兵条件,正式文件名称叫做《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在这份没有当事人中国参与的协定中,美国擅自将苏联租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等条件许诺给莫斯科。
之后苏美两国一明一暗给蒋介石国民政府施压,逼迫其就范。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认领了雅尔塔协议中出卖中国利益的所有条款。
其中的附属文件《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规定:
中苏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三十年(实际由苏联单独使用)。
1945年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中,苏联红军157万大军攻入东北,摧枯拉朽般横扫关东军。
许多苏军高级将领心目中,这是对1905年日俄战争的一场复仇之战。
沙俄末年,随着旅顺战役和对马海战的失败,俄国人一路下来丢掉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还赔进去半个库页岛。
如今红色帝国雄风再振,对日本和伪满洲国下手非常重。
这种激烈的复仇情绪甚至一定程度施加到了东北沦陷区的中国老百姓身上。
此处不表。
8月22日,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副司令伊凡诺夫中将率250名空降兵在旅顺口土城子机场着陆,伊凡诺夫以旅顺警备区司令的身份接受当地日军投降。
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第39集团军等大批重装部队开进旅顺大连。
红海军太平洋舰队一部也随之入驻。
9月初,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远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元帅、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等多名高级将领齐聚旅顺口,祭奠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沙俄官兵。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莫斯科最高统帅部传达斯大林口谕: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整整四十年,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四十年前牺牲在这里的父兄们报了仇。”
图片摄于1946年3月的沈阳。当时苏联人管辖下获准营业的商铺必须悬挂斯大林画像。
从1945年8月开始,旅顺大连的军事防务由苏联接管,时间跨度长达十年。
这十年又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 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5)
苏军占领旅顺大连后,虽然名义上是中苏共管,但实际却成了苏联单方面的军事管制区。
为什么呢?因为苏联与国民政府的实力太过悬殊了。
要是美苏共管,那是真正的共管,比如在柏林的局面。
现在斯大林把海陆空重兵往旅顺大连一摆,蒋介石再派部队过去岂不成了苏联人手里的人质?
而且苏联骨子里根本就没想着分一杯羹给国民政府,连蒋介石设立航空站的要求都一口拒绝,更别提军舰登陆了。
旅顺口的苏联海军官兵
1945年9月,随着东北局组建与彭真、林彪等人的出关,国共东北内战一触即发。(《北疆沉浮录》)
10月初,韩光同志奉东北局之命赴大连。
时年33岁的韩光是东北抗联出身的干部,曾赴莫斯科培训学习,还有驻疆办工作的经验。
经过一番交涉,苏联方面明确提出由我方派人组建旅大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于是韩光被就地任命为首任大连市委书记。
在韩光的主持下,大连市委和旅大市政府的组织班子迅速搭建起来,旅大地区逐渐演变成一块受苏联保护的革命根据地。
之后几年间,旅大地区充分发挥其工业基础优势,与哈尔滨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上两大重要的军需补给基地。
到后期,旅大的军工产品甚至可以供应到华东前线,支援淮海战役。
除此之外,大连还承担了部分高级将领的疗养工作。
像前文提到的《徐海东大将》,他便是在1947年赴大连休养,由苏联医学专家负责医保工作。
位于大连的“八七疗养院”原为日本高级将领兴建的别墅群,1945年之后由我方接收
旅大地区这种重要且特殊的作用蒋介石当然知晓。
1946至1948年间,国民党军试图通过封锁禁运的形式逼退苏联,一如柏林危机中斯大林的想法。
苏联方面针锋相对,组织军舰由海参崴出发,经朝鲜中转向大连补给粮食等各类物资。
军事层面,1945年国民党新一军等主力部队赴东北时是先乘船到秦皇岛,再乘火车到锦州、沈阳;1948年逃跑时则是由营口组织撤退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辽东半岛的南端相当于被苏军给锁死了。
旅顺大连作为战略要地与优良军港,没有经历任何的战火摧残。
刘少奇访问莫斯科,1949年6月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将二十年代以来的中苏关系扭了一个180度大弯。
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从防范转向拉拢。
除了已经生米煮成熟饭的外蒙古,其他诸如新疆、旅大地方行政等事务,苏联都表现的很爽快。
交涉到最后,唯一实质性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只剩下中东铁路与旅顺。
中东路与旅顺驻军的问题非常复杂。
一方面,这是莫斯科自沙俄时期开始的特殊利益,是沙俄海军和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出海口。
另一方面,很多苏军将领把中东路与旅顺视作1945年出兵中国东北的“战利品”,鲜血换来的酬劳,白纸黑字写入了《雅尔塔协议》。
还有更现实的一点——新中国当时根本没有海军。
站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角度,旅顺确有必要布置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与驻扎日本的美国海军周旋。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这一时期斯大林在旅顺问题上的立场可以概括如下:
“(雅尔塔协议)哪怕改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法律借口。”
“(对于旅顺港驻军和中长铁路问题)寻求一种变通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苏联驻军旅顺的权利,但按照中国政府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
上面第二条斯大林是有小九九的——他知道中国并没有海军可以驻防旅顺,短期内还得依靠苏联。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画面,1949年12月
在《访苏,1949》的首脑会谈中,斯大林表里不一的提议毛泽东没有接受。
与实际现状相比,中方更加看重“大义的名分”。
换言之,毛泽东也认为现阶段依靠中国自己的海军力量无法保障北方海疆安全,苏联驻军旅顺对整体局面是有利的。
但大义上的条约必须重签,苏联需明确宣布将从旅顺撤军,具体执行情况两边可以再商量。
为什么这么看重名分呢?
因为新中国是以“不承认一切旧时代不平等条约”为出发点起家立国的。
如果美国英国都撤了,单单留下一个苏联,新政府该怎么向国民解释呢?
用毛泽东的话说:
“苏军的撤出可以给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以重大帮助。所有人都将看到,蒋介石做不到的事,共产党做到了。”
1949年12月~1950年2月访问莫斯科期间,中苏双方在“废旧约签新约”的问题上僵持了很久。
期间恰逢斯大林七十大寿,苏联方面用羡煞旁人的超高规格款待毛泽东,但后者仍难掩失望之情,神态十分凝重。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作为一代枭雄的斯大林抱定了要拿下中国的决心,以不惜掀翻雅尔塔协议桌子的姿态废除1945年与国民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其中,新条约里的“互助”两字是周恩来构思的,为了更好体现两国间平等地位。
条约附属文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规定,苏军撤出旅大的过渡时间为三年,即1952年年末。
常言道:三年之后又三年,计划不如变化快。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将中国推向了热战第一线,从台湾海峡到渤海湾,都直接面对着来自美国的海空威胁。
此般形势下,中方不得不请求苏联延长在旅顺口的驻军,以协助保卫北部海疆安全。
斯大林非常鸡贼,他知道这是中国人有求于苏联的时候,于是在撤军期限到来前的1952年4月复电中国称:
“我们一直认为苏军尽快撤退出旅顺口符合您的愿望,不过您3月28日电报提出的问题(指延缓撤军)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您坚持这一点,则我们同意满足您的要求。但这里必须注意,这种违约应合理地向外界提出论据,以免得出印象是苏联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束缚您。”
简而言之,斯大林希望延缓旅顺驻军的要求由中方明确提出,并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便有了1952年9月的《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
不同于1950年的协定,上述换文没有明确约束撤军时间,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以及苏联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为期限。
而实际上大家都清楚,二战后的对日缔结和约问题十分复杂;当时美国单方面主导了整个缔约过程,新中国完全被排除在外。
按照《旧金山和约》造成的现状,中国收回旅顺将受到严峻挑战,遥遥无期。
日本首相吉田茂签署《旧金山和约》,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和约》是解决战败国日本领土及国际地位问题的重要文件,不过新中国并未受邀出席,故中国政府自始至终不承认该和约。
回顾历史,人事变动往往是形势变动的先兆。
随着《斯大林去世》和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东北亚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之前两大阵营剑拔弩张的态势有所改观。
1954年9月底,尚未完全掌权的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并进行国事访问。
此番赫鲁晓夫携带了“超级大礼包”,其中一个便是主动归还旅顺。
尽管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罗夫等人强烈反对归还旅顺基地,但赫鲁晓夫仍坚持己见。
他表示,没有这些实际内容,苏联派如此高级的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庆典将变得毫无意义。
伏罗希罗夫是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和立法首脑,重要文件必须有他的画诺,因此赫鲁晓夫费了好大的劲才使伏帅勉强签了字。(《伏帅访华》)
收拾好“超级礼包”的赫鲁晓夫如期踏上北京之旅,大获成功。
毛泽东欢迎赫鲁晓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纪念活动,1954年9月29日
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双方在北京发表《关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问题的联合公报》。
公报指出:
“苏联军队的撤退和旅顺口海军根据地的设备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于一九五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完成”。
归还的时间谈妥后,又牵扯到基地设备装备等细节问题。
从1945年开始,苏联不仅接收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基地设施,还自带了不少先进装备(1955年撤离时海陆空三军总兵力达12万人,巅峰期有30万驻军)——这些对新中国来说弥足珍贵。
如果苏联一股脑打包带走,只留下一个空白的基地,那收回旅顺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于是周恩来向苏方试探性询问,希望苏军撤出时将基地设备和岸基炮兵等武器全部留下。
赫鲁晓夫很大方,他表示所有的基地设备都可以无偿移交中国,只是重武器装备需要中方支付一部分费用意思意思(按最低价格出售),否则他也很难向苏联国内交代。
最终,双方其乐融融地进行了交接工作——
解放军方面选择性有偿接收的苏军武器装备包括:
各类飞机406架、各类舰船58艘、火炮1305门、坦克自行火炮357辆、汽车1684辆、雷达35部。
无偿接收的基地设备包括:
营房150余万平方米(不包括地方代为接收的商业企业)、机场9个、修理厂修理所116个、仓库59座、医院9所。
注:各种来源的统计略有误差,此处数据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不仅如此,苏军还组织人员专门帮助解放军官兵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待全部培训完成后才履行签字接收手续。
1955年彭德怀、宋庆龄慰问驻旅顺苏联军队。这是苏军撤离之前我方组织的一次“送别面子工程”。
旅顺撤军事件的圆满解决于中国国内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看到了与苏联“实实在在的友谊”。
1955年4月6日,从这一天的零时起,旅大地区一切防务正式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负责。
这是从清朝末年以来旅大地区首次由中国军队驻防,一晃已是半个多世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