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能无根的。”
在 BottleDream 瓶行光专题第三期采访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苏熠慧时,她这么说。“如果人失去了社会支持,将会陷入无尽的孤独和绝望。可能我们需要在‘流动时代’学习怎么去和他人、社会缔结联系,而不是陷入一个‘独岛’的状态。”
2021 年最后一场「瓶行光」线下活动,我们以“流动”为主题举办了 Zine Workshop ,有九位伙伴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将故事汇流成河。
刚来上海工作的新媒体编辑大冬,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共看了 53 场演出。她还在自己没有上班的八个月时间里利用随心飞去到十多个不同的城市:厦门、福州、济南、沈阳、广州、杭州、南京、景德镇、北京……
大冬的 Zine
弹弹的“流动”故事有明与暗两线线索交叉叙事。她还记得 2016 自己年在纽约生活时,很不理解身边的人如何做到一直处于“仿佛随时都可以搬家或者换一个地方生活”的轻松状态。
可是当她回顾时,才发现这几年自己也不知不觉换过许多地方生活,把足迹留在世界各地。同时弹弹也在发现,一直从事律师工作的自己对什么领域最感兴趣:她关注环保、绿色、可持续等领域,也关注人权与自由的议题。她希望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能够打开一条通往更积极的世界的道路。
弹弹的 Zine
丁猫把 Zine 做成了手提袋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记忆打包带走。今年是她来上海生活的第五年,因为工作的缘故,她经常会去探寻这座城市里新出现的商业地产项目,有时候也一直在思考城市的活力体现在哪里。
在 Zine 里,她画出了自己刚来上海时的生活地图,也在最后一页留下了一个涂色游戏,希望能继续描绘自己的“造梦园”。
丁猫的 Zine
摄影师康康的 Zine 封面上写着“我和自己有个约会”,他希望藉由这本小书梳理对亲密关系的思考。
结束一段 500 天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是两条线相交之后,越走越远。而在几次搬家的过程中,“家”对于一个人而言究竟是这样的地方?人们又在寓所之中如何寄放自己的感情?
康康的 Zine 
睿涵的 Zine 将自己对禅宗的思考融入了拼贴元素当中,他在每一个时钟上都画上一个叉。没有时间,便没有因果。“食不如新,人不如旧”。
睿涵的 Zine 
三三也是今年刚搬来上海生活,通过看戏、看音乐演出的方式了解这座城市。为了每月可以多喝几杯酒,她住进了一间“老破小”的房子,以及她开始和家周围的动物们熟络起来,当上了几只猫咪的“野生妈咪”。
尽管工作忙碌,但是依然不要失去自己的乐趣。
三三的 Zine 
早见的 Zine 将自己在文艺格调的愚园路街区和在被戏称为“闵大荒”区域的生活体验进行了对比。年轻人被忙碌生活裹挟的同时,依然可以思考地域歧视、消费主义陷阱、景观社会、劳动剥削、性别暴力等议题,保持清醒。
早见的 Zine 
Aisha 的 Zine 是对自己的新年寄语,分为玄关、客厅、书房、卧室四个章节,思考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流动,以及如何安置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新的一年里,她希望自己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花更多时间和家人及朋友相处、更加关注情绪和心理健康、也要更关注环境保护、更愿意为可持续产品和品牌买单。
Aisha 的 Zine 
Jenny 的故事从咖啡开始讲起。她说自己以前是不喝咖啡的,可是开始工作之后,忽然发现自己需要咖啡。“打工”生活也许就是通过一杯杯棕色液体,改变我们的精神状态。
Jenny 在过去几年经常搬家,所以会将生活必需品保持在可以装进两三个箱子随时带走的状态,她的 Zine 剪贴了许多宜家元素的素材。Jenny 在这种频繁流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其实每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并不等于就要从头开始。除了物质上的东西,自己的经历会永远陪伴着自己。
Jenny 的 Zine
2022 年来了,
今年你会如何流动?
不妨也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下你的计划吧👇
我们建了一个 BottleDream “瓶水相逢”读者群。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不如先联系瓶子君加加群,成为我们“瓶水相逢”的读者!
延展阅读
「瓶行光」第三期专题为“流动”,我们希望通过报道务工青年的故事、采访关注务工青年的组织、对话研究流动务工现象的学者......来折射出当今社会正在面对的问题,并给出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方案。当代人,无往而不在流动中。我们在寻找答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