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ichael Zhang 麦教授
一个工作玩耍两不误(work hard, play harder)的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授
超量子量化私募基金创始人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
这几天,A股连续一个多月成交突破万亿,创下A股30多年历史上连续破万亿时间的第二位。很多人认为量化交易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更是有一则“关于1.7万亿的成交量背后”的分析广为流传。
此外,近期有多家头部量化私募暂停募资或封盘,很多投资人对此都很关注,也有很多疑问。
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怎么解读呢?  授的。

量化交易规模占比如何?

来自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私募管理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迈过了“一万亿”关口,为10340亿元。量化私募在同期私募行业4.87万亿元总规模的占比提升到了21%。
市场成交量方面,9月1日,仅仅半天的时间沪深两市成交量就突破万亿,全天成交量达到了1.71万亿。
数据来源:wind
1.71万亿的日成交量是什么概念?这是自2015年创下的2.26万亿日成交量以来,近6年的最高峰。
而最近连续一个多月成交金额超过万亿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有说法是量化交易贡献了很大的份额,有投资人来问麦教授是不是这样的。
关于量化交易成交量占比目前有好几种说法,有的分析师估算的是50%左右,也有估计在15%~30%的。
麦教授的观点是:量化是果,不是因。也就是说,只有有高的交易量和流动性时,量化策略才会有意义。
一般价值投资一年换手率从0.5倍到一两倍,量化投资一年50-200倍。A股总市值70万亿里,只有1万亿是量化在管理。
所以市场上每天的交易量应该是一边一半左右的样子。量化的总管理规模才一万亿,不可能超过一万亿的交易规模都是量化交易自己和自己产生的。
量化占交易量过去几年时间一直是在缓慢提升的,反倒是这两周放量我觉得不一定是量化的增量,我个人的判断是真的有增量资金进场:
今年以来全国楼市调控政策层出不穷,各种严打调控也仍在继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关于楼市的调控次数突破了400次,所以国内的房地产理财资金也在被往股市挤。
另外这两周北向每天平均都要进快100亿净流入。
而北向资金截至目前也已经累计加仓超550亿,追平了年内最长净买入记录。
从上周深化新三板改革,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消息释放出来的市场信号来看,接下来放量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麦教授认为:高额的成交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投资人的判断出现分歧,这样就产生了更多可以被量化策略捕捉到的错误定价的机会,这是果,不是因。而量化交易的结果会让错误定价得到修正,所以量化交易不应该被妖魔化。

头部量化私募紧急封盘、暂停募资是怎么回事?

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1届世界交易联合会(WFE)会员大会暨年会上,重点提到了关于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9月7日,300亿量化私募紧急宣布封盘,另外,此前也有多家量化私募已经暂缓、暂停募资或封盘谢客。(注:不包括麦教授的超量子基金)。
其实,随着近年来量化私募市场的持续火爆,量化私募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刷新纪录,在此过程中,封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对于量化私募来说,业绩和规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宣布封盘的公告里有一部分也提到了是为了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也有人猜测是近期量化交易对A股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对头部量化私募的监管和调查,不过这些目前都尚未得到更加确切的消息和数据证实。
不过,对于量化私募的监管问题,9月6日证监会主席也表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麦教授的观点是:封盘是基金自己的决定,如果扩大规模的代价是收益率的降低或风险的增加,那么确实应该封盘。但是麦教授2015年发表的论文发现,量化交易并不会导致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担心。

量化交易将何去何从?

投资人还问麦教授是否担心政策性风险。其实近期确实有很多政策对一些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各行业的监管也在日益趋严和规范。
对于量化交易来说,这应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内的量化私募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快速成长期。从私募量化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发行产品的数量上来看,可以看到高净值投资者对于量化私募产品的配置需求是在提升的,而量化私募的头部效应也在凸显。目前国内头部量化私募的规模都在百亿级别,随着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和技术的成熟,如果国外的量化占比可以参考,那么今后头部的量化机构管理规模都应该是要往千亿量级发展的。
此前关于量化换手频率的猜测和传言也引发了讨论,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量化基金的规模和业绩的问题,随着量化基金的规模的扩大,换手频率必然就会开始下降
,从业内相关数据来看,情况也是这样的。

麦教授个人观点是:总体来说量化肯定是慢慢地要往降频的方向去走的,中低频也会成为量化交易的一个趋势。
关于交易策略趋同问题,从一些明星量化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来看,由于底层的策略驱同,收益一定会被稀释。
但是这恰恰是个机会,给“超量子基金”这样的有创新能力和深刻思考金融市场底层逻辑的机构带来机会。
超量子基金在2020年11月市场波动性骤增时,创造了一个记录,就是超额回撤只有1.6%,而很多头部量化基金的回撤超过了4-5%。是的,量化对比主观投资的一个优势(还有很多其他的)就是回撤小,4-5%的回撤已经是令人发指了。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同样一段时间里,超量子基金大幅跑赢沪深300,但是具体数字只能给合格投资人看,这里就不写了。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量化私募行业还是充满了很多机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依然向好,量化交易也会有长足发展的空间。值得长期关注!
本内容仅代表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投资实例和建议。
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