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群在美国梦的宣传牌下领取救济
前言
大萧条前的美国,是喧嚣沸腾的20年代,到处华灯璀璨、纸醉金迷。 
  1928年,美国的城镇人口开始超过农村,摩托车、冰箱等各种工业品源源不断进入千家万户。刚上任的胡佛总统声称要消灭贫困人口,摩天大楼四处拨地而起,股市与各种投资意气风发,女人瘦身美容,男人追逐汽车和名牌,整个国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消费。1929年10月29日,股市雪崩狂跌40%,十年大萧条开始了。 
  大萧条,催生了近代米国最伟大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在评选中名列前三。他毕生最大的成就,一是推出新政对抗经济大萧条,二是领导美国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并重建世界秩序。但这是事实,还是包装和宣传的结果?
  先讨论新政的问题,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揭露了富兰克林·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一般,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所谓新政,不过是其为获取权力而做的政治投机,并导致了美国偏离自由经济的严重问题。
利·摩根索是美国历史上是第二位进人总统内阁的犹太人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
  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1939年59日,财政部长、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亨利·摩根索,当着那些掌控着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民主党大佬的面,做了番惊人的演说。在这之前,摩根索很可能已经仔细地考虑过自己的尴尬处境。
  摩根索是当时主要的内阁成员,权倾一时。当然,他的权威来源于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亲密友谊。摩根索是罗斯福的老邻居和密友,也是罗斯福十多年来忠诚的财政部长。摩根索了解总统,经常跟总统谈话,也常常忠实地为总统辩护——在这些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埃莉诺·罗斯福有一次说,世上只有两个人能坦率地指出她丈夫的失误,并说服其纠正,摩根索就是其中之一。在内阁会议上,总统和摩根索喜欢互相打趣,私下里互相传递纸条,定期聚餐,频繁地通电话。摩根索在一辆汽车里珍藏着他跟总统的一幅合影,合影中这对永远的朋友肩并肩站着,照片下面有总统的题签:“至交亨利惠存。”
  但在1939年5月,摩根索遇到了麻烦。大萧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不只仍在持续,而且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严重了。比如,19394月的失业率再次突破了20%的大关。摩根索是财政部长、金融专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统计界的权威;他最好的朋友是美国总统、“新政”的开创者;最主要的公共政策决定要通过他才能得以实施。即使如此,摩根索这位大权在握的人,也感觉无奈。在罗斯福的两个完整任期,即新政实施八年之后,摩根索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上对民主党人们说出了下面这番惊人的话:
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只关心一点:如果我错了,某个人能接替我的职务。我希望这个国家繁荣。我愿意看到人们找到工作。我愿意看到大家吃饱饭。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
美国失业率数据 wikipedia
  在这番话里,摩根索对十年间,尤其是罗斯福当政期间的灾难做了概括。的确,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17.2%——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16.3%——即802万人——还高。从积极方面看,1939年的失业状况比大萧条最严重的1932年和1933年要好一些,但仍然比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高的年份——1931年——还差。没有哪次经济萧条或者衰退持续的时间,超过这次大萧条时间的一半。庞大的失业队伍,绝大多数都是罗斯福当总统时增加的。见美国人口统计局《美国的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
  我们能够想象出这条失业美国人排成的长长队伍的样子,但是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在芝加哥的失业者中,有一个名叫本·伊萨克的推销员。“我跑遍各地去找工作,可就是找不到。” 提起持续的大萧条时伊萨克讲,“我沿街叫卖刀片和鞋带。有一天我走遍大街小巷,到晚上只做成一笔交易,挣到五毛钱。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1940年。”
  在失业者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还有其他故事。比如在芝加哥,一个12岁的男孩子给总统去信说:“我们有三个月没付煤气费、电费了,而且还欠着蔬菜店的账……我爸爸一直待在家里,他不停地哭,因为他找不到工作。我问他在哭什么?爸爸说,家里要啥没啥,能不哭吗?”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比的失业大军里,有个人于1934年给总统写信说:“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钱。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停止供水。没有任何卫生保障,我们无法把孩子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1935年有人给总统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一直在吃面团子、喝白水,没有黄油,面团子里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但比起弗吉尼亚州名叫比弗·达姆的那个人来,奥古斯塔的情况要强得多。比弗·达姆给总统写信说:“我们这会儿没有工作,没有过冬的棉被……妻子连冬装都没有。我们可怎么熬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呢?看来我们得一起冻饿而死了。”斯塔德斯·特科尔《艰难岁月》
  之所以说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十年,高失业率的存在只是一个原因。人口统计局编辑的《美国历史统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其他特征:
  股票行情暴跌。3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的股票市场,后期又崩盘了。1937年到1939年,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
  汽车销量锐减。同期的汽车销售量锐减三分之一,1939年的销售量比20年代后七年任何一年都低。
  企业破产率上升。1937年到1939年间,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
  发明专利减少。1939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比20年代的任何一年都少。
  不动产弃置多发。不动产抵押赎回权取消的数量在30年代虽然是稳步减少的,可在1939年,这个数字也比此后20年里的任何一年都高。
  国债是更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债的飙升。在1930年和1931年,美国还有预算盈余,但政府支出很快就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税收收入。1931年的国债是160亿,到了30年代末,国债额度翻了一番还多,达到400亿。换句话说,20世纪30年代后八年里产生的国债,比此前150年国债的总和还要多。1776年到1931年,美国打过七个大仗,经历过至少五次经济衰退,可是所有这些的花费,都抵不过20世纪30年代积攒的债务。
可以用作对比的,是奥巴马当政八年期间的国债,绝对数字从十万亿美元膨胀到近二十万亿美元,增加值等于此前二百多年国债的总和,而经济增长与失业率数据同样极为惨淡。
  新政期间经济所遭受的损害,从1934年到1940年连续七年的贸易不平衡也能看出来。这十年间,政府支出的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小麦、成衣、钢铁和其他货物的出口,使得这些产品在出口到别国时因为价格太高而不受欢迎。1870年到1970年间,只有在大萧条期间和1888年,美国出现过贸易逆差。
  艰难时世常常会带来社会问题,30年代的美国也不例外。比如,这一时期美国的出生率锐减,十年间全国人口只增加了7%。在比较繁荣的20年代,出生率则要高得多,全国人口增加了16%
  许多美国人在30年代持续的大萧条时期选择了死亡。正如一个80岁的老人所说:“现在(193412月)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宁愿自杀也不愿被赶到贫民收容所。”显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同意她的话,因为1929年到1930年间自杀的人数增加了,而且在整个30年代,自杀率都很高。同样令人悲伤的是,不少人在经历了持久的绝望后,选择用比较缓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意外跌落、鲁莽驾驶或者被火车轧死。在新政施行那些年,采取这三种方式自杀的人数都破了历史纪录。
  人们生存意愿的丧失,从30年代的平均寿命也能看出来。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时,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是63?3岁。从1900年起,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持续增长了16年——在20世纪的前30多年,几乎每年要增加半岁。到1940年,经过七年的新政以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反而降到了62.9岁。当然,这些年平均寿命并不总是持续降低,七年里有两年是高于1933年水平的。但是,1900年到1933年以及1940年到20世纪末,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都是持续增高的,只有在新政期间是降低了。
  平均寿命增长过程的停滞,对黑人的打击要比白人大得多。1933年,美国黑人的平均寿命有54.7岁,可是到了1940年,黑人的平均寿命降到了53.1岁。大萧条之前和之后,黑人与白人平均寿命之间的差距都是不断缩小的,唯独在1933年到1940年间差距扩大了。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在罗斯福第一个总统任期内,黑人比白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有人可能在考察了30年代的烂摊子后说:“好吧,也许30年代这十年的确是个灾难,但因为大萧条是个世界性的灾难,美国表现不好,也在所难免吧?”大萧条当然席卷了世界,但有些国家还是在减少损失和恢复经济增长方面比另外一些国家做得好。幸好国际联盟收集了许多国家在30年代工业生产失业国债税收等方面的数据。跟别的国家比较,美国表现如何?答案是:在所有上述四个指标中,美国的表现极为差劲,比研究所涉及的其他几个国家都差,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应对大萧条的表现都好于美国。
  在经济危机时期,比如20世纪30年代,道德沦丧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空前数量的人吃不饱肚子,失去工作,如果税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那么,维系社会所需要的一些美德,如慈善、诚实和正直等是否也会随之消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历史统计》是有帮助的。在1930年代,杀人案件的数量上升了,在1900年至1960年间,每年的谋杀案数量超过10,000件的只有七年,这七年都在19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间,被逮捕的人数大约翻了一番,仅在1932年就逮捕了300,000人。这个数字不断攀升,到193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00,000人。离婚率也提高了,尤其是在1930年代末期。医院收治的梅毒病人也几乎翻了一番,尽管淋病患者的数量没有变化。
  我们可以藉由统计数字看出30年代人们道德水准变化的总体情况。大萧条期间,许多人公开声称要去偷窃,以便补贴家用。失业使逃票的人数增加了,因为人们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工作,或者是去随便走走。密苏里州太平洋铁路公司的R·S·米切尔在参议院作证说,逃票蹭坐火车的年轻人常常会遇到惯犯,这些惯犯对年轻人来说会有“坏的影响”。
罗斯福与历史学家
那么,能不能说新政不仅没有把美国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反而在实际上延长了大萧条的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提出来认真思考。几乎所有研究新政的历史学家,都认为罗斯福是一位非常好的,甚至是伟大的总统,都认为新政的方向是对的。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所迫切需要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
亨利·斯蒂勒·康马杰和理查德·B·莫里斯,这两位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就是上述看法的代表者。康马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姆赫斯特学院任教期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撰写了40多本书,并成了20世纪畅销历史读物作者。从罗斯福任总统的第一天起,康马杰就通过演讲和写作拥护新政。理查德·莫里斯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合作者,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曾经担任美国历史学会的主席。下面是他们两个人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评价:
  20年代共和党的得势在性质上完全是消极的,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这个国家需要的是行动,行动,立即行动”,罗斯福在其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这么说,他还要求获得“与紧急事态作斗争的权力”……
  这些都是很好的历史素材——一个雄心勃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一个庞大的、旨在使政府加快发展步伐,并得以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的计划;一个有决断力和自信心的民族;一个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潜能的国家。多么波澜壮阔的画面!太阳在贫瘠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新的领导人高举旗帜,朝着敌人无畏地挥舞;他的追随者聚集在他的周围,四面八方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力量,加入他的队伍;军乐队在演奏,旗帜在飞扬,军队在前进,很快,战斗就要打响,胜利的欢呼声就会在不远处响起。实际说来,情形并非如此,但当时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康马杰和莫里斯的上述评价,提出了为罗斯福及其新政辩护的四个主要论据(这些论据在过去70年里为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同):
  一,从经济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也是灾难;
  二,新政计划是对20年代的拨乱反正,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三,罗斯福和新政是很得人心的;
  四,罗斯福是个好总统,也是道德楷模。
  这四点构成了许多历史学家口中所谓的“罗斯福传奇”。由于小阿瑟·M·施莱辛格和威廉·洛伊希腾贝格的著作,在人们关于罗斯福的这种认识之形成和发展上起过主要的作用,因此我将逐字逐句地引述他们的话。施莱辛格两度荣获普利策奖,可能是美国最知名的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关于罗斯福之崛起及其新政的三卷本著作,成了里程碑式的经典。洛伊希腾贝格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写过一卷有关新政的历史书。洛伊希腾贝格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都是在康马杰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康马杰让洛伊希腾贝格为其著名的《新美国》丛书撰写有关新政历史的部分,所以洛伊希腾贝格决定投身于罗斯福研究,对此康马杰非常高兴。
  洛伊希腾贝格在其职业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专攻新政的历史学家,这些人后来都出版了有关新政的著作和论文,但过去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谁能超过威廉·洛伊希腾贝格的成就。这里只举了洛伊希腾贝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他的《罗斯福岁月:罗斯福及其遗产研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一书中,洛伊希腾贝格将该书献给“我的那些写过有关新政时期的研究文章并且给我颇多教益的学生们。”光这份学生名单就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列举了89个人的名字,他们都写过研究新政的书或者论文。
  第一个神话是,如康马杰和莫里斯所说,“20年代共和党的得势在性质上完全是消极的,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换句话说,20世纪20年代在经济上是个大灾难,导致了大萧条的发生,而罗斯福用他的新政提供了缓解、部分复苏和改革经济的有效手段,从而摆脱了大萧条。
  为宣扬这一观点,施莱辛格和洛伊希腾贝格支持所谓消费不足的说法,认为大萧条之所以加剧,是由于工人们在20年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购买美国的工业品。施莱辛格说:“(20世纪20年代)管理层维持价格水平的措施……意味着不允许工人和农场主享受他们自己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实惠,其结果是大众购买力的相对下降。”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和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对富人减税的政策,更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施莱辛格说:“梅隆税收政策的重点是要救济富人,而不是救济消费者,这使得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和过度储蓄变得更严重了。”洛伊希腾贝格也用同样的口吻说过:“如果你跟我一样,认可消费不足就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那么你会同意,在20世纪20年代当过总统的那些人难辞其咎。”
备注:消费力不足的说法纯属放屁。刺激消费力的做法,就相当于多印钱就能够实现经济成长,这完全是数字游戏,无法实现经济的健康成长。
  减税对中产阶级和小企业主至关重要,至于有利于富人的说法,并不成立。美国的大多数税收由富人创造,同比例减税的结果是富人纳税的绝对值减少更多,因为原本富人就交得多
  第二个神话是,“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新政的意图是美好的,因此其结果也是积极的。历史学家援引统计数字来支持这一观点: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即1933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初他卸任的时候,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所以说,新政虽然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大萧条,却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威廉·洛伊希腾贝格写道:“通过承认那些以前多半被忽视的群体——农业工人、工业工人、特定的少数民族群体新兴的知识分子即行政管理阶层,新政的施行使社会更加公平了。”长期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也同意这个说法:“新政恰如其名——它是旧牌新洗,不再为欺骗普通人而作弊了。”教科书的作者们经常会提到这个说法。历史学家约瑟夫·科林总结说:“新政最重大的积极成果,是缓解了上百万美国人所处的经济困境……”
  第三个神话是,罗斯福乃深得人心并且受人爱戴的总统。他收到过数量空前的支持者的来信,在大选时,以压倒性的523票对8票赢得了连任——之后还赢得了两次连任。他在电台里做的炉边谈话使美国人感到振奋,并积极支持新政。施莱辛格写道:“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惦记着他们。”科林写道:“如果说特迪(罗斯福)受人喜欢和喜爱的话,那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受人爱戴和敬仰的。”当然,反对罗斯福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厌恶新政的管制措施和税收政策的自私而贪婪的企业家们。洛伊希腾贝格写道:“罗斯福还决心要管制金融高层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使他失去了企业界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高高兴兴地支持罗斯福。实际上,在1934年举行的第一个届中选举中,民主党在众参两院都赢得了席位——自1902年至1998年,只有罗斯福做到了这一点。到1936年,民主党牢牢地控制了国会,为过去150年来所仅见。
  第四个神话是,罗斯福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首长和优秀的道德领袖。跟所有历史学家一样,施莱辛格承认罗斯福“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政策上都犯过错误”,但罗斯福仍然是一位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拥有超人的领导才干,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在选择和管理下属方面具有超人的能力,在教育公众方面有着非凡的技巧,在激扬国民士气、鼓动民族的战斗力方面具有高超的艺术。”莫里斯说,“罗斯福恢复了其三位前任所丧失的总统的领导地位,强化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举步维艰的联邦政府权力。”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如果评价一个好政府的标准不是完美无缺的组织机构图,而是创新精神,那么罗斯福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行政首长,而且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还重塑了现代的总统。他就任的时候,总统这一职位在过去的12年里已经失去往日的荣耀和权力,是罗斯福使它……重发光芒。”道德领袖的地位是重要的,洛伊希腾贝格也写道:“本质上讲,罗斯福是个道德家,他想实现人性的改良,并按照政府的原则去教导公众”罗斯福自己也说:“总统职位不仅仅是个行政首脑……它首先应该是个道德领袖。”
  罗斯福传奇的这四个方面的累积效应很强,历史学家们也习惯于认罗斯福为美国历史上三位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施莱辛格最近的民意调查结果(1996)把罗斯福和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总统。他跟他的新政一道,成了美国人崇拜的对象。正如科林所说:“在罗斯福发表其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那一刻,华盛顿上空的乌云就立时开始消散,三月的阳光普照大地。显然,他是个天然的领袖。”还在罗斯福去世之前,科林就说:“历史学家们视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行政首脑之一……没有人能贬低他的地位。”洛伊希腾贝格总结说:“几乎没有人否认,富兰克林·罗斯福现在并将一直为其所有继任者的一个标杆。”
  当然,历史学家常常爱找茬子,所有研究罗斯福及其作为总统之功过的学生对他也啧有烦言。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牢骚和抱怨,都是说罗斯福本该做得更多,而没有人说他本该做得再少点。洛伊希腾贝格争辩说:“罗斯福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是如此不堪收拾,以至于用新政这样前所未有的措施都不足以修复。”因此,在洛伊希腾贝格和其他人看来,新政只是个“半截子革命”,它本应该走得更远。一些历史学家说:1937年衰退期间,罗斯福本该实施更大胆的赤字支出;有一些人则责怪他对民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够;还有些人指出了新政的某些项目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更有人说他本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去缩小贫富差距。许多历史学家得出结论说,新政是一场保守的革命,它挽救了资本主义,维护了现存的秩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一些研究新政的历史学家——笼统地被称为“限制学派”——争辩说,尽管新政客观上推动了许多必需的改革,可是由于罗斯福受到种种限制,以致他能做的事情也有限,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改革。
备注正如汉密尔顿所说:战争的性质决定了,它会增加行政机关的权力,削弱立法机关的权威。罗斯福和新政的神话成为知识界的政治正确,与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全世界的泛滥密切相关。
  新近出现的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这些批评,稍微改变了罗斯福传奇的面貌,但是并没有削弱它。前面所述的四个方面的神话基本没受到任何冲击,它们在今天有关新政的历史著作以及所有关于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中,都很常见。
  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戴维·肯尼迪和乔治·麦克吉姆希这两位大致都属于“限制学派”的学者,最近撰写了关于罗斯福总统的研究专著。肯尼迪的书属于历史类图书,他本人也由此获得普利策奖,麦克吉姆希的书则是关于美国杰出总统丛书中的一种。肯尼迪赞扬了“对新政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的那一代优秀学者,他援引了洛伊希腾贝格、施莱辛格和其他四位类似的历史学家的话,写道:“尽管我有时候不赞成他们的侧重点和评价,但他们毕竟打下了一个基础。有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后来者包括我自己,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研究。”肯尼迪跟这些前辈一样,得出结论说:“罗斯福的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 麦克吉姆希也跟其前辈一样,这样颂扬罗斯福:“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罗斯福所表现出来的勇气、远见和毅力,是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望尘莫及的。” “罗斯福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为现代福利国家创立了一个制度框架……” 麦克吉姆希总结说,“后来的总统们在创造性地发挥政府功能方面,就比以往更自由了。”
  小阿瑟·施莱辛格所写的关于罗斯福的书,有时也会被批评。他注意到了罗斯福在历史学家中间这种持久不衰的好名声。施莱辛格在1988年指出,迅速增加的历史学著作让更多人熟知乃至认可,而不是玷污了罗斯福传奇。1988年,也就是施莱辛格关于罗斯福的重要著作出版几近30年后,他概览了诸多有关新政的研究成果,指出:“对罗斯福时期的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研究。我不相信这些新近出现的研究专著改变了我在这些书里讲述故事的主要框架,只是增加了一些富有创意的理论和有价值的细节罢了。”
  施莱辛格1996年对美国总统作过民意调查之后,对罗斯福的信心比以往更大了。在受访的32位专家里,有31位给罗斯福打了最高分,认为他“伟大”,有一位给罗斯福打了次高分,认为他“接近于伟大”。施莱辛格写道:“长期以来,罗斯福位居历任总统榜首,这使那些反对他新政的人深感不快,可是现在就连纽特·金里奇也宣称罗斯福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总统。保守派都平静地接受了罗斯福位居历任美国总统之榜首这一事实。”编辑过关于新政研究文集的历史学家戴维·汉密尔顿也说:“最近这些年里,保守派对新政的批评没有太多人关注……”换句话说,在施莱辛格和许多其他历史学家看来,因为即使在保守派历史学家中间,罗斯福传奇的地位也已经牢固地确立,所以争论也就结束了。阿瑟·M·小施莱辛格,“历任总统评价:从华盛顿到克林顿”,《政治学季刊》第112期(1997),第182页;戴维·E·汉密尔顿编著,《新政》(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社,1999),第231页。施莱辛格的民意测验是最古老的总统民意调查,由阿瑟·老施莱辛格开始于1948年,1962年由施莱辛格继续,1996年由其子开展。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哪位总统是伟大的、接近于伟大的、一般的、低于一般水平的和失败的问题,问卷发给知名的历史学家。
  历史著作一般也支持施莱辛格的观点。有关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著作是如此之多,要全部阅读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学家安东尼·班吉是当代历史学家中对有关新政的著作涉猎最广的,他的著作《新政:大萧条的岁月,19331940》是试图挖掘所有有关新政之要义的当代历史学家的必备参考书。班吉如此评价施莱辛格和洛伊希腾贝格这两位专门研究新政的重要历史学家:
  在一个几乎没有什么研究专著的时期,两位学者(施莱辛格和洛伊希腾贝格)在识别饱受争议的新政活动的关键问题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洞察力。两位都展示出让人羡慕的把握浩瀚档案材料的能力。施莱辛格生动而丰富的叙述才能无人可比。洛伊希腾贝格对新政的研究著作,没有谁能够超越。
  这样,罗斯福传奇似乎就是不可攻破的。而只要它是不可攻破的,由新政而演绎出来的公共政策原则,就将继续主宰美国的政治。正如历史学家拉伊·阿伦·比灵顿所说,新政“为后世确立了政府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复兴和维持国家人力资源的原则。”雷·A·比林顿,《1865年以后的美国历史》(新泽西托托瓦:利特菲尔德亚当,1968)第193页。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也有财政部长、罗斯福的朋友和位处风暴中心的人——亨利·摩根索在1939年所说的那样的牢骚话。他极度伤心地承认:“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们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
  因为1939年3月全国的失业率高达20.7%,所以,摩根索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罗斯福传奇真是不可打破的神话吗?
  (待续)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