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地球最后的夜晚》
如何评价毕赣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知友:回声箭(1500+ 赞同)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将会在今天迎来一场大规模反噬。因为这种营销,不是条正路,这个片子根本不适合这种营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毕导走的这条文艺片之路,就决定了他不能这么营销。因为文艺片这种东西,是在探寻电影艺术的界限,本身就非常先锋。而先锋就意味着分裂,因为大家都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天分来自我表达,根本不存在统一标准。
很多人都说文艺片文艺片,听起来好像是某种片子类型,但其实不存在这种类型片,只是大家把无法按现代商业电影归类的片子统统都放在这个名目下而已。
你能说王家卫和昆汀是拍的一个类型吗?不能吧。所以除了极少数口味极广的电影发烧友之外,每一个文艺片导演所能吸引的受众,只能是与自己电影审美契合的那一部分。
不是那些文艺片导演不想拿票房,而是票房本身代表的是大众审美,如果不去刻意研究的话,导演的这种个人化先锋表达和大众审美的交集时刻是极少的,可遇而不可求。
即便是艺术院线最发达、文艺电影最兴盛的法国,每年本土票房的七成都被好莱坞的特效大片赚走,可见大家都是俗人。
而毕导这个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根本没达到大众审美的最低线,那就是拥有一个漂亮清晰的故事,依然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表达。
我敢打赌,被营销骗进电影院的这些根本不是受众的家伙们,能当场睡过去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觉得受欺骗的人恐怕会立即就会上网破口大骂,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会造成一场雪崩。
当年拿过戛纳的《刺客聂隐娘》,大家知道在猫眼上评分多少吗?答案是 6.3 分!
想想看,连《大闹天竺》都能在猫眼上拿 7.4 的。
当时还并没有这种欺骗式营销,侯孝贤导演这么多年积攒的粉丝也比毕导多得多,戛纳大奖的加持也比只拿了几个提名的本片强得多,所以我认为毕导的结局会比《刺客聂隐娘》惨烈无数倍。
今天这活儿,相当于毕导压上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名气口碑被制作方透支去换一时的票房,非受众会觉得烂片无敌,受众会觉得逼格掉尽,总之得不偿失。
知友:野生栗子(100+ 赞同)
地球口碑扑街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这锅应该营销背。这次的营销吸引了很多对文艺片和作者电影并无认知的观众,他们看地球的节奏和叙事手法会觉得非常不舒服,而且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也偏差太大。
事实证明,一点都不适合情侣跨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我昨晚看的首映场里,一直有人看手机 / 愤怒退场。
《地球》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
十二年前,黄觉因为朋友白猫的死,遇到神秘爱人汤唯,他们有过一番情爱但因为老大(及其他)的原因不了了之;
十二年后,黄觉因为父亲的死重返凯里,寻找神秘爱人汤唯,最终在一场奇诡的梦境里相继遇到了儿子、母亲和爱人,与过去混沌和解。
叙事手法就是「把两个时空的叙事揉碎混在一起」+「处处埋下互文的细节伏笔」。
把一个简单到粗鄙的故事变成一段沉溺于黄觉主观意识里的、如梦似幻的时空之旅,再加上调度精致的长镜头,嗯,这很毕赣。
其实比起上一部路边野餐,就叙事维度而言,毕赣这一次真的在努力接近更多观众了,毕竟搞了那么多小线索,整个剧本细节都环环相扣,没有疏漏之处。
显然,《地球》里埋了太多耐人寻味的互文意象:柚子、时钟、乒乓球、苹果、黄磊的黑发白发、旧照片、旋转的咒语……
这些细节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观者「破译」导演的叙事意图,让观者一边沉迷影片的世界,一边摸清楚两条叙事线之间以及与梦境的关系。
但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电影文本,又在多大程度上只是毕赣的小聪明?对我来说还要打一个问号。
毕赣在《地球》里证明了他作为导演的调度能力和美学,但《地球》比起从凯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路边野餐》,匠气多于灵气。
有钱之后每个场景都比前作精致了十倍,在视觉上很美很享受,却美得有些空洞,比如繁多的道具堆砌起来的复古景观,让反复出现的「凯里」也成了某种意味空泛的概念,就像《江湖儿女》的那个「江湖」。
而且毕赣也和贾科长一样,年代感营造全靠老歌、霓虹灯和 KTV,不过不得不说这次姑父的演技自然多了,为姑父点赞。
但平心而论,批评也是出于对毕赣的期待和关注,我还是挺喜欢毕赣这部《地球》的,精致瑰丽的视听语言与双层嵌套的叙事相互融合,又一起服务于最后的梦境高潮,荒诞,梦幻,一气呵成。
反复出现的关于水面的上摇镜头在提醒我们,别太当真,也许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黄觉的「潜意识」与「私人回忆」而已(水象征潜意识与情绪);
而当黄觉在电影的影院里戴上眼镜,我们也在荧幕下的影院里戴上眼镜,随他一起潜入毕赣所构建的静谧梦境,这种关于线上 / 线下、虚拟 / 真实的讨论还是很有趣。
还有那个一个小时的 3D 长镜头,流畅的调度实在叹为观止,诗歌般的影像氛围也让我大部分时间沉醉其中,这是今年非常特别的一次观影体验,不应该错过。
但美中不足的是,技术的圆满也让我偶尔会忍不住「分心」去想技术的问题(「哇这个地方转换好牛逼!」「哇这个调度设计好紧凑,居然没出岔子」),也就是过多的「匠气」破坏了观影感受的完整性。
至于演员,觉得黄觉在本片里表现比汤唯好很多,汤唯的文艺女神气质全靠空洞冷漠的眼神和硬凹抽烟造型撑起来了,最大的亮点是那口贵州话说得贼溜,我很佩服。
当然,不能都怪汤唯,这个类似于「黑色电影」里 femme fatale 的角色本来就流于表面,毫无层次和深度可言。
作为年轻导演,毕赣是非常幸运的,拍完长片处女作之后就跟坐火箭般拍上了大制作的文艺片,毕赣得以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自由实现自己可能在《路边野餐》里没能实现的表达欲。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地球确实像《路边野餐》的升级版,不管是不同时空的交织、男主对神秘爱人的追寻、梦境的构建、凯里潮湿而神秘的气质,都是一脉相承。可以说,地球把路边野餐的课题进行了升华。
总的来说,《地球》绝非一部「烂片」,它的制作水准堪称华语顶级,但看它需要耐心和不那么较真的态度,去慢慢品味亚热带潮湿的梦境与回忆。
心疼毕赣被喷,但文艺片 / 作者电影引起更多人关注或许也不是坏事,希望大家不会对国产文艺片失去信心,也不要因此就不去看《地球》了。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275 个回答:如何评价毕赣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