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大街小巷里,总是藏着一些有故事的人和店,有些甚至连店都称不上,而那些人大多年老,却执着于自己的手艺,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记忆。
杭州最夯的葱包桧出自她之手
你很难想像,被很多人称为杭州最地道的葱包桧,竟然出自一个江苏奶奶之手。

姜奶奶是江苏宿迁人,在德胜新村出摊,来杭州23年,就做了23年的葱包桧。周围的居民,还有附近的学生都是姜奶奶的常客。有人从在这儿上学就开始吃她的葱包桧,到后来抱着自己的孩子来,一吃就是十多年。

姜奶奶刚开始做葱包桧是为了贴补家用,心想着杭州人那么爱吃肯定能卖得出去。但起初的时候面皮总是烤糊,后来摸索着摸索着才做成了大家越来越爱的味道。
姜奶奶说自己做葱包桧没啥秘诀,就是压实、烤透,简简单单四个字,考验的就是手上功夫。外加姜奶奶的酱料都是自己做的,比例火候中都是姜奶奶多年的经验,这独一份儿的味道也是别处找不到的。

一副葱包桧,一片甜酱、一片辣酱,焦香紧实,在很多人心里,姜奶奶的葱包桧,就是家的味道。
他做的木桶可以用一辈子
杭州的中山南路上,有一家叫建飞箍桶刀墩店,就是一家至今还坚持手工做木桶的店。河坊街方回春堂里提供免费茶水的大木桶,就是戚建飞的手艺,用了20多年,还是好好的。

戚建飞箍桶刀墩的手艺是从祖父那里传承下来,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
三十多年前,戚建飞带着祖父的手艺来杭州,开了一家小店。30多年来,店址一换再换,不变的是箍桶的手艺。木材怎么选、怎么用,戚建飞都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一块块平整的木料,哪块适合做底子,哪块可以做边子,他心里一清二楚。

为了延长木桶的寿命,戚建飞的木器大部分都不用胶水、也不用铁钉,但他依旧有办法让木桶滴水不漏。

三十年间手工木桶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但捣鼓这些木材木器,已经成为戚建飞生活的一部分。
吃过他的甜酒酿的人,已经当爷爷了

~甜酒酿~~~”对于不少老余杭人来说,朱宝南的甜酒酿叫卖声可能再熟悉不过。不过最近,朱老爷子不出摊了。

有个90后年轻人小郭心疼朱老爷子一把年纪还天天拉着推车卖,便把甜酒酿都放到了自己的店里代售。甜酒酿还在,但~甜酒酿的吆喝声从此不会在余杭的大街小巷响起。

余杭的朱宝南今年93岁,21岁那年跟着舅舅学做甜酒酿,出师后,自己在老余杭街上开店。一转眼就是整整72年,余杭新区、老街的每一处几乎都留下了朱宝南拉着小推车卖甜酒酿的身影。朱老爷子总是笑说:很多小时候吃过我做的甜酒酿的人,现在已经都当爷爷了。

为了方便,小郭店里的甜酒酿都装在一次性餐盒中。但在过去72年里,朱老爷子的甜酒酿一直用一种叫钵头的陶瓷容器装着,老的时候用得都是钵头。最早的那20几个钵头,已经用了50多年了,被刷得黝黑发亮又光滑。
老杭州人也是最爱这种小钵头甜酒酿,夏天的味道里少不了它。集市街的阿琴小钵头甜酒酿,拱宸桥头老爷子的小钵头甜酒酿,是许多人认定的口味,在不少农贸市场里,也能找到它们的是身影。
11岁就开始做剃头匠
在良渚社区里还有一个用着老式手动推头的剃头师傅,摆着板凳,在大街上理发,洗头剪发刮胡子一共只要10元。

这位剃头师傅名叫宋山科,
11岁宋师傅就开始给别人剃头了!那会儿剃头师傅少,我爸买个小推子让我给他剃头发,弄得挺好,我爸、我姨夫的头发都是我管。后来宋师傅索性就拜师学艺,悟性很高的他,两年就出师了,剃头、刮脸、掏耳朵都是好手,而且还会自己做工具。


靠着这把不起眼的小推子,宋师傅养起了全家人。前几年来杭州也是为了给自己儿子减轻点负担,给孙女赚点奶粉钱。良渚文化村比较偏远,男村民对理发的要求也是简单干净就好,宋师傅凭着自己扎实的技术,被大家叫做首席理发师

不用电的推子,还有咔嚓咔嚓的声响,这样的声音陪伴了宋师傅40多年,朴实而动听。
或许一开始是为了生计,但是随着年岁的叠加,这些手艺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许有人会说,有些手艺已经快被时代淘汰了,有些已经完全可以用机器替代了,可是老手艺里的人情味,是工业文明替代不了的存在。
来源/杭州佬儿
编辑/黄晓好
版式/王佳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你还知道什么老手艺,留言跟小微分享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