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aine, 硕士,曾经的软件工程师,女儿两岁九个月辞职做全职妈妈,陪同女儿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到达美国的第一天早上,就去了三一教堂做礼拜。小雨淅沥的冬日清晨,教堂门口搭了一个很大的白色帐篷,里外围满了人。进去一问才知道是一个Walking 活动,参加的人一起沿着大街小巷寻找homeless的人,并给他们提供帮助。果然不久就看见长龙一样的队伍出发了。有这样的救助活动我不惊讶,但是想象一下咧冷的,飘着雨的冬日早晨,很多人也许还在被窝里赖着呢!更让我吃惊的是里面竟然有很多的随行儿童,小到一两岁骑在爸爸肩上的,四五岁牵着妈妈手的,大到十几岁的少年。我们经常说要教育孩子感恩,一次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这一独特的群体,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任性自私不擅于关心别人都是常态。我们也想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救助活动,却往往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美好愿景的环境里,我相信世界会更美好。心怀大我的人往往活得更通透。
但是这些打卡点并不是我想分享的重点,毕竟我此行重点是游览展馆。      
展  馆
波士顿是美国的学府之城,在波士顿,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我们在美国十五天,游览了8个博物馆和展馆,或者更多。也许很多生活在当地的人一年也不会逛这么多。博物馆展现了一个城市在历史、科学、艺术等很多方面的发展,每天在不同的博物馆的游历带给我的感受都是深刻而震撼的。中国的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基本还处于展览的阶段,虽然我们生活在上海,已经是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但是在教育设施上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最缺乏的就是与参观者的交互性。对于低龄儿童,恰恰交互性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自己动手去感知探索新生事物,这远远比教条强万倍,所以我就简短地记录下逛过的每个展馆的一点感受。
a.儿童博物馆
儿童博物馆是我们去的第一个馆。据Wikipedia不完全统计,美国一共有240多个儿童博物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州至少有4个!波士顿的儿童博物馆面向对象主要是0-12岁,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提供给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公共设施主要有两种,纯玩乐的游乐场和迎合大龄青少年需求的科技馆,而对于低龄儿童的真正的科普探索馆几乎为零。
图片来自网络
我想这里的儿童博物馆之所以称之为博物馆,是因为每一项设施都是要孩子亲自动手去实践的,而不是远远地打上一个No Touching 的标识,让人敬而远之,每一部分都旨在引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扩展见闻
比如在泡泡区,孩子穿上防水衣自己去玩各种泡泡观察泡泡,而泡泡区的墙上就贴着泡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泡泡是圆的等等科学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里面的分区很明确,有各种角色扮演,包括医生,校车司机,工程车驾驶员等。比如医生区可以模拟哮喘,讲解为什么哮喘会让人呼吸困难,对哪些东西易过敏,如何预防等等,还有亚瑟老鼠的真实厨房,电视拍摄场景中的抠图技术等等。总之,孩子来到这里乐不思蜀,最后王孜是哭着出来的,平时雷打不动要午睡的娃没舍得睡都还没玩够。孩子的表现应该是对儿童博物馆最好的评价吧。
图片来自网络
b. 科 技 馆
从上午十点开始逛到晚上七点钟,我们只看完两层楼,还有一层没看完。这才是以孩子为本的科技馆,随处可见的互动项目,每样都让人眼前一亮,走到脚要断掉都依依不舍,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像摄像机记录下每一幕看到的场景。
王孜参加了好几个项目的设计,包括帆船的船帆设计,trampoline的设计,自己拿了材料完成自己的设计后,去指定的位置有工作人员帮忙实物检验设计是否有效,能否经得起考验,比如风扇吹帆船看帆船前进距离,重物球高空坠落在Trampoline上检验它的承重。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潜移默化的,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中轻松习得
下午在生物区上了一节无比生动的生物课,绵羊的真眼解剖!看着绵羊的眼睛一步步被分离出来,我好震惊,面前的孩子最大才十岁!这也是我第一次见真正的眼睛结构,什么瞳孔啊,视网膜啊,视锥视杆细胞啊,小孔成像等各种理论就在眼前的一步步操作中秒懂。那些复杂的专有名词一次记住,这才是真正的生动的教学啊!为什么要抱着书啃?科技馆应该主要是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因为力学、建模、工程等学科方面的非常多,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是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的。而且美国的博物馆科技馆很人性化,有盲文,有听筒,即使不认识字依然可以拿起听筒听音频解释,照顾到不同的参观群体。
 c.新英格兰水族馆
New England Aquarium,水族馆有很多加勒比海的鱼类是在亚洲没有见过的,没有大型海洋生物,整个水族馆三层入目的都是如何保护海洋,保护地球。里面有两个大的Touch tank,王孜玩了一两个小时,可以摸Cat Shark和Stingray,还有海胆,海葵,寄居蟹,Horse shoe crab。最难能可贵的是工作人员会不厌其烦地给来触摸的孩子讲解,所以王孜硬生生跟人家聊了一两个小时。上海自然博物馆算是国内最高水平的展馆了,我们已经去过六次了,里面的touch  tank的预约券一次都没有拿到,人山人海,在这里随便摸了,摸个够,哈哈。买了一张3D的Amazon Adventure电影票,这部片子45分钟非常好,讲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之后对于蝴蝶进化研究的一段真实的历程。VIP待遇,当天整个剧场就我们三个人。
水族馆出来没多远就是The Freedom Trail的其中一站。作为美国的历史文化中心,波士顿曾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风口浪尖,“波士顿倾茶事件”和“独立战争第一枪”都与这座城市有关。而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自由的这段历史就被“自由之路” (The Freedom Trail)所镌刻。
“自由之路”是一条由红砖铺成的道路,起点始于美国最古老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全长2.5英里,将波士顿全部16处历史文化遗迹像珍珠项链一般的串联起来。漫步于“自由之路”,我们可以看到金顶的马萨诸塞议会大厦(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古旧的国王礼拜堂和以美食闻名的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等著名景点,来Boston一定要来自由之路沿着历史的足迹走一圈。
图片来自网络
d.Harvard博物馆
Harvard是多少人心中难以企及的象牙塔,标志性的红砖建筑,白雪皑皑的屋顶和草坪,白红互映,别有一番风味。我们重点游览了哈佛大学的三个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Pea body Museum 和 Harvard Semitic Museum。
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许多珍奇物种的化石标本。它的镇馆之宝就是这些美丽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来它们都是玻璃制作的吗? 这些玻璃花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夺目,而且永不褪色、永不凋零。当你来到它们跟前,伫足细细观看,每一个细节都精致无比,颜色也都是高度仿真,尽量避免玻璃的透光性。这些玻璃花种类繁多,精细到根、茎、叶、花、果的植物标本,涵盖了164个科目,847个物种。单就博物馆珍藏陈列着3000多件用玻璃材质制作的植物标本而言,这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世界植物王国各家族的聚会。 
那么博物馆里海量的玻璃花是工厂生产的吗?实际上,这么多的玻璃标本,都是出于韩国的玻璃工艺大师、博物学家布莱斯契卡父子之手。从1886年开始,父子两着手制作玻璃花,历经50年时间陆续完成制做,成品有4400多件植物标本。儿子一直收集和保管着这些作品,并继续孜孜不倦的研制玻璃花。
促成玻璃花制作的原始动力来自哪儿呢?原来,这是因为当时哈佛植物学缺乏足够的植物标本,教授无法教学,遂请这对精通玻璃工艺的父子为其制作植物标本。父子俩人共历时50多年,最后一件玻璃花植物完成于1936,距今已近80年。只是小布莱斯契卡没有后代,也没有收徒,后来这项在家族中流传了500多年的绝技失传。
这些模型是货真价实的玻璃做的,模型内部往往用细铁丝支撑。后来,父子俩制造的模型,被伊丽莎白威尔母女捐资支助收藏,最后捐献给了哈佛植物学博物馆。“玻璃花”之成名在于其造型之精美逼真,也在于其中的故事感佩众人。哈佛大学“盛开”了永不凋谢的“玻璃花”,人们可以区分季节转换,认识植物、研究植物。推荐来波士顿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参观这神奇而美丽的作品。 (此段是我百度的内容,非原创) 
Harvard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一天没有看完,所以第二天我们又二刷了一次。哈佛的博物馆非常考验人性,虽然是售票的,但是没有看到检票,而且自然博物馆跟Pea body Museum是联通的。我们第一天在哈佛自然博物馆呆了一天,第二天去了Pea body Museum,不知道怎么,走着走着就走到自然博物馆里去了,这才发现是通的,有人逃票都不知道的,全凭自觉。
午饭后我们去Harvard Semitic Museum,这个博物馆是1903年建立的,主要是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的说明和展品。正好填补了我现在在看的古代文明,一楼也有storytime,好幸运,一个人都没有。哈佛的老师就给王孜来了个一对一的埃及游故事会,哈哈哈。故事结束之后来了两个埃及的小朋友,接着去楼上看了埃及展,见到了传说中的木乃伊,去之前王孜问老师:Is the mummy yucky? 老师说不,她才敢去看。三楼看了Mesopotamia展,王孜跟汉慕拉比石碑合影了,又给我的两河流域的文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闭馆后我们去了Harvard Book Store,一楼是新书,地下一层是二手书,基本是四折左右的样子,耐心淘淘可以淘到不少适合自己的好书。我在那边找到了一本DK,全新的,也只要四折,很划算,有时间可以在此多停留一个小时。哈佛书店门口右转几十米有一个香港的中餐厅,味道很赞,价格适中,强推。
e.MIT 博物馆
今天下午来了MIT,MIT给我的感觉和Harvard完全不一 样,科技感满分。总结一下MIT Museum主要分四个主题:
一楼是动手的,以Project的方式进行,孩子玩的很开心,需要设计的地方很多。
二楼主要是三个部分:
——AI,也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IT的一看AI就知道,现在大火的人工智能;
——The Big Bang of data,数据大爆炸。我记得我上大学DM课程时,也就是Data Mining,对院长举的一个例子记忆深刻。啤酒与尿布的关系——超市商品的摆放很有讲究,数据表明啤酒和尿布这两样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商品摆放在一起会增加啤酒的销量。所谓数据挖掘就是在大数据里挖掘隐藏的信息,在现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们随意浏览一个网站都可以留下你所想象不到的data,有人买有人卖。MIT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人在不经意间丢在地上的烟蒂或者其他东西都可以根据基因库推论出扔的人的很多信息,从而有证据证明人的基因决定了人的行为,还有一个关于美国罪犯照片网站的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Articial Mechanism,艺术机械,艺术与机械的结合。我每看一个作品都觉得震撼心灵,因为这个是学科交叉最好的展现。在中国看起来完全分离的学科完美的结合。它的存在并不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是用机械力学原理展现瞬间的艺术灵感。
我感觉中国的教育真的落后30年。其实上海的公立幼儿园还是很好的,它实现了不同学科的交融。小学应该也是这样的,而悲哀的是中国小学就已经开始完全分科教育了。实际上不同学科才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参观完MIT博物馆,我们来到MIT学校的主楼。任何人都可以进楼参观,没有围墙,没有门卫。堵不如疏。有时候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围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小区的围墙到学校庄严的大门,高高的围墙,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走出去才会发现不是这样的。
f. 艺术博物馆
上午十点开门,晚上十点闭馆,真的很贴心,很少见有博物馆可以开到晚上这么晚的。我们在艺术博物馆呆了整整12个小时。从开馆到闭馆,即使我马不停蹄也没看完。从珠宝设计到亚洲文明,古埃及到两河流域,亚述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美国,再到抽象艺术,每一个展区都让人流连忘返。因为国内博物馆主要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展出,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物展,即使有联合展出也是寥寥无几,在这里走上一天感觉是把世界走了一遍,填补了文化空白。
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古埃及的文物,虽然比不上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著名展馆,但是已经足够我们观赏了。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古埃及文明,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书上的知识在眼前观看的文物中得到了验证,这种感觉很美妙。
王孜看了好多具木乃伊,她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古埃及,而且很喜欢研究墓葬,看到下图的门,她问我:这墓室门如何转动?如何打开?
我问她:有没有现在的合页?
......
没有,那再仔细看看?
上下端个有两个石轴。
至于这门怎么打开?我还真没想明白。
王孜猜测:难道是留个缝隙推开?
再举个例子,尖底陶瓶如何放置的?难道它本来是有底座的吗?
王孜说:是不是有塞子,装完东西倒过来?
在游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细节,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这次在波士顿养成了一个看展临摹的习惯。为了维护好她这个好习惯,我赶紧在淘宝买了几单随身携带的素描纸。
艺术博物馆书店的书特别好,真得很有创意,99%都没有在国内见过,我还特意搜了下各大电商,连玩具都没见过,比如涂色本都是毕加索莫奈的画,扑克牌是艺术家的著名作品,可以让孩子在无形中有了艺术浸润。
啰里八嗦这么多,就是想说,无论去哪里,不逛博物馆不是一次完整的旅行。初次来美,印象特别好。中美教育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要想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教育和生活,最好是来生活一段时间,读读夏令营,或者插班读段时间,希望一点碎碎念对大家有帮助。
数据来源:
1. 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列表(截止2017年):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ildren%27s_museums_in_the_United_States

相关文章:
美国夏令营私人定制咨询
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孩子兴趣及长期教育规划,精选美国优质夏令营
咨询请扫二维码或加微信Maccabee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