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补看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校合唱团的秘密》。26分钟的短片,讲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故事。转校生Zsófi插班进入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所小学,爱唱歌的她顺利进入了“只要有意愿,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校合唱团,却在第一次训练之后因“技术还需提高”被音乐老师要求在以后的合唱中都需默唱。小姑娘的自尊心和一腔爱唱歌的热情被瞬间浇灭,难过的她在第二次训练中缺席了。新朋友Liza发现了Zsófi的难过,并引导她一步步敞开心扉。获知真相后,被音乐老师形容成“非常有天赋”的Liza通过观察得知,原来被要求默唱的人远不止Zsófi一个,她大胆站出来反驳老师的虚伪,却被老师的“集体利益”说辞暂时说服了。委屈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办法去挑战老师所谓的“集体利益”权威,并在最后的全国比赛中赢得满场喝彩。
小姑娘Liza在质问老师为什么不让所有人都开口唱歌的时候老师这么回答她: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有天赋,为了保证我们合唱团的质量,个人的一些牺牲是必要的。他们默唱,我们团队就能在全国大赛中拿第一,就能拿到去瑞典参加欧洲大赛的资格。等我们获得了更高的荣誉之后,那些没有天赋的孩子们也能骄傲的说,他们是全国最好的合唱团里的一员。
(图片来自 New York Times)
乍一听,这个逻辑几乎是无懈可击的。我们欢迎所有热爱唱歌的孩子加入我们的合唱团,这符合“公平的”、“只要有意愿,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准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合唱团是最好的吧?怎么证明呢?当然是比赛获奖了,那么为了获奖,我们就需要保证我们合唱团的质量,那么有些唱的不那么好的孩子,为了集体利益就只能默唱;但是结局是好的呀,我们拿了奖,获得了荣誉,每一个孩子——不管开口唱的还是默唱的,不管有天赋的还是没天赋的,都可以说这份荣誉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你不说,我不说,又有谁会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呢?
这是典型的成年人思维了,最大利益化什么的,所谓“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只要集体利益保住了,面子工程也就完成了,至于你某一个人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做法伤心难过委屈,恕我不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感受了。相比较起来,孩子们的想法看似更表面,实则更纯粹,并且一针见血。你说让每个人都能加入合唱团是为了公平,可是加入了却不让他们开口,这叫什么公平?从默唱开始被漠视的自尊心你拿什么弥补?装装样子上台,用欺骗评审的方式获奖,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要拿我们的快乐去换一个所谓的荣誉,那我们宁愿不要。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绝不是少数。相对来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可能更甚。最著名的例子恐怕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代唱事件了。歌声甜美的杨沛宜因为外形没有林妙可讨喜,成了幕后那个默默唱歌的孩子,而林妙可则站在了台前,对着口型,完成了一场牵线木偶般的表演。两个时年七八岁的孩子,当然是不懂什么利益最大化的,整件事情被爆出之后,导演组大言不惭地站出来说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吃瓜群众听到这个解释笑出了声——在某些人的概念里,相比较欺骗全世界,杨沛宜“不那么可爱”的外型才是损毁国家利益的元凶,这一把车倒的,666。
看完了短片,我是惭愧的。只希望那些孩子们都懂的道理,成年人们别忘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