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葛优躺为代表的“丧文化”,已经成功打败心灵鸡汤的励志文,成为朋友圈的社交文化新秀。青年人由衷自嘲和认同“丧文化”的背后,是他们日益深刻认识到阶级的鸿沟,承认“奋斗”的谎言,承认先天的、制度性的贫穷。
作者 | 垂簪
编辑 | 耄耋
美编 | 黄山
想知道最近在80、90后的朋友圈中流行什么吗?心灵鸡汤?励志童话?
不好意思,我想如果一个90后的朋友圈中出现这篇文章,那么他大概是会被鄙视的——都多大了,还走“意林风”(《意林》大概是在90后们小学的时候特别崇拜的杂志吧)?就拿笔者的大学同学来说吧,寒假以前,考试周了,大家的朋友圈都是这个画风的:
在座的大学狗们,别告诉我你们前几天没有被这几张图片刷屏。就连真正的学霸,也是要把这些学渣专用配图发一波的。即使平时,葛优瘫、懒蛋蛋、悲伤的青蛙同样也是朋友圈流行文化中的一抹亮丽的风景。现在有人给这些在青年人朋友圈中出现的消极颓废、不求上进、自我嘲讽的文化现象起了个名字——丧文化。
著名的搞笑公众号“冷兔槽”不可谓不火,笔者曾经亲眼见证它如何在每一天推送发出的10分钟以内轻松突破100000+,而在这个搞笑公众号的内容里,特色鲜明,不可或缺的一点是什么呢?
2017.1.14期:
1.13期:
1.8期:
这些吐槽虽然简短,但只有说到了人的心坎里,才会让人产生共鸣。虽然事实不会像吐槽中写的那样夸张,比如个位数的存款,但是有多少年轻人看这些话的时候,几乎就从心里喊出来:穷得买不起,累得不想动,这说的就是我自己啊!笔者不能从专业心理知识的角度分析这些丧文化是如何在年轻人中火起来的,但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样东西如果能被一群人所接受并喜爱,那么无非就是这群人从这样东西上获得了认同。毫无疑问,对“丧文化”认同的基础,就是广大80、90后打工者们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相比于金融巨头、地产大鳄越来越微不足道的工资。
据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纵然每个人的身边总有几个买衣服不翻吊牌、出国旅游不计次数的土豪,但是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房租水电费一点一点谋求的生活,才是愈加沉重的现实啊!
可是有一些媒体是这样解释丧文化的来源的:如某报纸报道《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
文章仅仅说明了丧文化的来源不是社交平台原创,而是日漫、日剧这些外来文化的“侵蚀”,也就是说,我们的年轻人本来不是这样消极麻木的,而都是接受了坏的文化的影响,完全与社会现实无关了!
并且还提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
好一个苦口婆心的劝告!合着我们连对现实表达不满和自嘲的权利都没有了,你发的这些奇奇怪怪的葛优躺,都完全是你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不够积极向上!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喝了马桶水,也要假装成我很喜欢的样子!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劝诫我们远离丧文化侵蚀的呢?——在服务与奋斗中实现自我!可是再把这句话具体一下呢?我们是为了谁服务、又是为了谁奋斗呢?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老板创造利润呢?我们在机械、枯燥的工作中努力再努力,真的能达成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吗?还是只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颗更适合资本增值、听话乖巧不会思考的螺丝钉?
丧文化既然属于一种文化表达,就必然存在着孕育着它的经济基础,如果青年人在工作中处于被雇佣劳动力的地位,工作是为了谋生而被迫去做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动力又几近为零,你凭什么指望他在精神世界还能昂扬向上呢?“丧文化”之所以在近年来以燎原之势流行开来,恰恰论证了青年打工者,尤其是脑力工作者们愈加贫困化、草根化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可是主流媒体不仅要把赤裸裸的社会现实隐藏起来,还要一边摆出苦口婆心的导师模样来帮助青年人积极向上,岂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今天“丧文化”已经成为代替心灵鸡汤的社交文化新秀,这足以说明今日的青年人早已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固执而贪婪地渴求着心灵鸡汤的“营养”,而是越来越愿意承认阶级的鸿沟,承认“奋斗”的谎言,承认先天的、制度性的贫穷。所以,丧文化虽然颓废,但错的不是青年,你让他们心态是积极向上的,首先就要保证他们都能有条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就要保证他们都能成为有思想、有权利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就要保证他们是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也就是自己)在工作,而不单单是为了老板的利润……可是,这在今天可能吗?如果这种社会现实的土壤都不存在,还想在青年的思想里凭空开出一朵鲜花,这不就是在耍流氓吗?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土逗谈
咦?有大事发生?有劲爆热点?
它从哪里来?它往何处去?和我们啥关系?
嗯…我们一块儿谈谈…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