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知源》诊疗知识库专为医护人员提供权威诊疗指南,通过线上平台展示疾病全方位信息,助力医生深化疾病管理与治疗认知。
本期为您呈现热点医学话题,敬请点击《医知源》了解诊断、治疗等精彩内容。小编将持续更新资讯,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医知源诊疗知识库
本周疾病日词条推荐
为您推荐本周疾病纪念日相关的诊疗内容,欢迎查阅。
1
狂犬病及狂犬病病毒性脑炎
点击查看
疾病日简介
今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预防日。通过设立世界狂犬病日,将集合众多的合作者和志愿者,群策群力,尽快使狂犬病成为历史。
知识库概览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出现脑炎症状时称为狂犬病病毒性脑炎(rabies viral encephalitis )。狂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流行,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年死亡病例数约59000例。2020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狂犬病病例共计202例,相较于2019年,报告发病率下降30.34%。
诊断狂犬病主要根据是询问有无病犬、病猫等咬伤、抓伤史,结合有无恐水、躁动、痉挛、吞咽困难、畏风、流涎,已愈合咬伤处疼痛或麻木等典型临床表现。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如进行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或者狂犬病病毒分离等而确诊。
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因此,暴露后的及时预防接种很重要。狂犬病疫苗需要按照接种程序进行多次接种。在疫苗接种期间需注意观察随访。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医知源诊疗知识库
9.18-9.24周热门疾病汇总
9.18-9.24周热门疾病相关的医知源诊疗知识库TOP6一览:
1
百日咳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鲍特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它是一种专门的人类病原体,可以影响所有年龄的人。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病程可迁延数月,常引起流行。虽然青少年和成年人往往患有长期咳嗽疾病,但没有其他主要症状,但未接种疫苗的年轻婴儿是最脆弱的群体,并发症和死亡率最高。
与受感染者密切直接接触可导致百日咳杆菌的传播。它具有高度传染性,高达90%的家庭接触者都会患上该疾病。近年来,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百日咳已经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传染疾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群中百日咳传播的最有效策略,尽管接种疫苗或过去感染所提供的保护不是终身的。虽然在一些国家,百日咳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但今天的百日咳发病率大约比疫苗时代之前低20倍。此外,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百日咳患者症状较轻。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2
前置胎盘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是一种产科并发症,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0.24%~1.57%,国外报道为0.3%~0.5%。通常表现为妊娠晚期的无痛性阴道出血,可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等,病情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
前置胎盘通常指妊娠28周后,胎盘下缘毗邻或覆盖宫颈内口。这种情况影响了阴道正常分娩,可能需要通过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大多数病例是在怀孕早期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出来的[2],患者也可能因无痛性阴道流血急诊就诊时发现。
前置胎盘的存在也会增加女性患胎盘植入谱系(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疾病的风险。这一系列条件包括胎盘直接附着于肌层(acccreta)、侵入肌层(increta)或穿透肌层(percreta)。
由于胎盘位置可随妊娠及产程的进展而变化,应强调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在妊娠28周后进行,并以临床处理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来确定其分类。
前置胎盘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既往剖宫产或前置胎盘、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多胎妊娠以及使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3
莱姆病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未经治疗时,疾病通常分阶段发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包括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关节炎、心脏损害、神经系统受累(如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等症状。
不同的症状需要不同的诊断方式,包括临床诊断、血清学、关节液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血清抗体指数、莱姆心脏炎评分中的可疑指数(the Suspicious Index in Lyme Carditis ,SILC)评分等。
临床上高度怀疑LD者,在等待检测结果的同时需考虑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确诊LD者通常会接受2~4周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康复。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蜱虫叮咬。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的疫苗。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4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合成、分泌和作用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不孕不育,青春期不发育或部分发育。该疾病具有显著的遗传、临床异质性。可通过激素检测、戈那瑞林兴奋试验等方式,并结合基因筛查来诊断。IHH是可以有效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其治疗的副作用,治疗后可以获得满意的第一、二性征发育,甚至男性可恢复睾丸的生精能力,女性可恢复排卵,达到恢复生育能力的目的。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5
胎盘早剥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胎盘早剥是仅次于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第二位原因,两者有时可共存。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和腹痛,常伴有子宫持续收缩、按压时疼痛和胎儿心率的改变。由于起病急、发展快,且不乏临床症状隐匿的病例难以及时发现,常可引起妊娠晚期及分娩后出血,不仅与母儿围产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也大大增加母亲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好发于妊娠24~26周,孕24周以后的阴道流血约30%存在胎盘早剥,随着孕周的增加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超过50%的胎盘早剥发生在妊娠37周前。
胎盘早剥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预后取决于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即剥离的面积和发生孕周。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重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多具有典型性,诊断较易,但是早期或部分轻型胎盘早剥的病人,由于症状不显著而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高血压危象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6
高血压危象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是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及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的总称,在最新公布的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中,除了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至130/80mmHg(1mmHg=0.133kPa)外,再次启用了高血压危象这一概念,用以定义严重的高血压。
根据五大主要症状(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头痛和视力障碍)的分级症状诊断模式,可作为简易筛查试验(阴性预测值99%),用于血压显著升高的患者,以便筛选出可疑的高血压急症患者。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应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介导的严重靶器官损害。存在血压显著升高[SBP>180mmHg和(或)DBP>120mmHg]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尽快评估是否存在新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严重靶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
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来看,从预后和治疗角度来看,除了血压升高的幅度和速率外,尽早认识到高血压急症的存在也相当重要。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医知源诊疗知识库
精品内容汇总
全面、系统获取高质量、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打磨的精品内容支持!9.18-9.24周精品内容为您呈上,请您查阅……
1
脑卒中防治的血脂管理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主要危险因素。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首次将缺血性脑卒中/TIA明确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范畴,并强调了降胆固醇治疗对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TIA风险的重要意义。降低胆固醇的两种重要手段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药物治疗。
《2018年AHA血胆固醇管理指南》明确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所有年龄段的ASCVD风险。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苯氧酸类、胆酸螯合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抑制剂)。
随着循证依据的不断丰富,血脂管理的指南不断推陈出新,推荐的控制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致认为血脂管理是为了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
2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肌钙蛋白(Tn)是一种异三聚体复合物,包含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l)三个亚基,在骨骼肌和心肌均有表达,是肌肉兴奋收缩耦联中重要的结构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cTnl)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特异地表达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或坏死时以单体和复合物等多种形式释放到外周血,作为反映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两者在AMI诊断中具有同等价值。
目前绝大多数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采用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夹心免疫方法检测cTnl。
现阶段根据检测性能将cTn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高敏和普通,后者包括绝大部分POCT检测方法。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hs-cTn 0-1/0-2小时快速诊断流程
hs-cTn 0-3小时快速诊断流程
3
横纹肌溶解症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L)是一种由肌肉组织的分解和坏死以及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RML的原因多种多样,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后天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伤和劳累、缺氧性损伤、感染、高热以及药物和毒素。遗传原因包括酶缺乏(糖或脂质代谢)和肌病。
RML的典型三联征包括肌痛、乏力和茶色尿。横纹肌溶解的诊断主要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的升高。
治疗首先要治疗肌肉损伤的病因,以避免肌红蛋白的持续释放。包括停用潜在有害药物、控制患者体温、治疗潜在感染等。此外,采取措施预防AKI和相关代谢异常也同样重要。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诊断流程图
治疗流程图
4
脑梗死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2种。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因素。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心房颤动(房颤)、引起心源性栓塞的其他病因、非心源性栓塞的病因。
不同亚型的脑梗死发病机制不同。
脑梗死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和侧支循环。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能解释本次临床症状的责任病灶。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脑梗死诊断流程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流程图
5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Children,HAC)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季节主要为春季和夏季,其传播途径多为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6岁以下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咽峡部疱疹、口痛、咽痛、发热等,部分幼儿可能会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炎、高热惊厥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HAC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疾病过程一般4~6天,转归良好。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AHC诊断流程图
AHC治疗流程图
6
小儿发热
点击查看
知识库概览
小儿发热是指在致热原诱导下或因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患儿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超过一天内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在临床实践中,通常将肛温达到或超过38℃或腋温达到或超过37.5℃定义为发热,体温异常应被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小儿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小儿发热通常是由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机体的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EP可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或经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小儿发热可影响患儿体内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小儿发热的诊断基于流行病学资料、病史、热型、热度与热程、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
小儿发热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预后情况与引起发热的原发病有关。
上下滑动查看诊疗知识库详情
儿童发热的临床诊断流程
推荐阅读
1
2
3
4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诊疗知识库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