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好,这一篇是关于G哥最新的语音节目。
过去一段时间,G哥写了诸多英语学习方法论文章,还在有道,知乎,简书,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英语解惑答疑类文章,还在多个英语类大号进行分享,这些都让我从一个线下教大学生英语的“老司机”变成半个线上英语达人。
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多,认识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在英语学习上帮助了很多小伙伴,这是我动力的最大来源。
文章都是这么多年学英语,教英语的总结出来的心血,教了这么多学生,看到太多,也体会太深。
朋友给建议:G哥,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可惜知道的人太少;还有啊,英语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这都视频时代了,你起码也弄个语音,这样才是“真”英语吧?
说我文章,我很惭愧,因为我的文章再简单不过了,跟文采沾不上边。
而做语音的推送,我是懂它的必要性的,心里很明白,文章本身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大家,指导粉丝的而成长,语音很明显可以更直观地传递,更全方位地展示。
那为什么一直没有去做语音呢?
熟悉G哥这个号的老铁应该记得我是有发过语音的,即使这样,在这之前,G哥还是犹豫了很久,我一直觉得这种犹豫,是因为太忙,但内心得承认这些犹豫是来自于“心虚”
心虚,一部分是因为不自信,还有就是“想太多”。
01
不自信,是因为我总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好,一口标准的塑料普通话(带长沙口音的普通话),说起来是很“搞笑”了。
还有,觉得自己声线不好,好朋友Mark老师说英文就是播音腔,我常常惊叹:Mark,你说你一个男生,声音怎么可以如此好听,我耳朵如果可以怀孕,绝对是双胞胎!
说这话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对比一下自己,于是心里告诉自己:能写啊,就不要录音了吧!
现在想来挺傻的,平常上课站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偶尔动情的时候,前排的学生经常被我横飞的唾沫给溅到(真的常常发生).....我和学生都“挺”过来了。
前几天还看自己第一次上课的视频,听了大概3分钟,台上的自己一口塑料普通话,实在听不下去了。心想:如果当初我在场听课,我TM真有种像上台抽自己一巴掌的冲动。
有好几次,老师们坐一起,感慨说:说得难听点,每一个老师的成长都是踩着学生的“尸体”得来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学生认真付出呢?
这话现在我还记得,学生啊,很宽容,而我还“活”着。
我突然意识到: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利他的,还有,是真正用心去做的,总有人会接受,喜欢,认可。
还有,就像我的一位开工作室的朋友,小军老师讲的:我向喜欢我的人炫耀,与他人无关。
我改一下:我向喜欢我的人付出,与他人无关。
所以,不自信,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所谓自信也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而我作为一个老师,所谓的不自信应该是大忌!想想这些,我心颤了一下。
02
再来说说“想太多”,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多人做不好事的主要原因。
很长时间,我总觉得语音节目一定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要好好训练一段时间再“上菜”。
你看,这么多语音节目,喜马拉雅,荔枝FM....我总不能跟他们一样吧,总得要比绝大多数好吧....没有绝对准备好,我怎么好意思出来呢?
其实,这都是借口,都是在做头脑里的“实验”。
慢慢的,我懂的了一些被反复讲到,自己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道理。
这里跟老铁分享一下:
001.唐僧去西天取经,只知道一个方向,要取一个概念模糊的“经”,然后就出发了,路上遇到了猴子,一批马,一只猪.....慢慢地,就像那么回事了。
大概大部分的开始,在后面看来,都“烂得不成样子”。
002.语音节目本来就是一个由青涩变成熟的过程,成长来的,如果一开始就追求很牛,那成长的空间在哪里呢?让自己和他人看到成长,才会感觉在一起经历着。
“想太多”无异于慢性自杀。
003.持续带来力量。什么东西最有价值?我觉得是持续的东西。
持续地倒逼自己学习,输入与输出,就像G哥每天日更,这成了一种必须要做的事情。
G哥语音节目要长期做的,一个月不够,半年太少,一年才体会到其中的成长,进步。持续本来就是在追求完美,不能“想太多”。
03
我最终意识到:没有什么好“心虚”的,G哥有实力,也能持续,语音节目还等什么?都特么是无聊的借口。
下一期,就是G哥的语音推送了,叫“G纠读”,像我说的一样,跟很多英语类英语推送是有不同。语音里面会有做“纠正”和给时间“带读”。
“纠正”就是会对常见的错误发音错提点,讲解语音发音,连读浊化等技巧,“带读”指的是在每一条语音里,会有停顿的时间给大家跟读。
不知不觉,写了蛮多,关于“G纠读”,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希望,可能在田野上,在远方,我很用心,老铁,给点时间。
学英语和有趣的爱好结合起来:
关于零基础学英语的攻略:
关于听力方面:
关于做英语计划:
赞赏G哥喝咖啡
G哥:一个长期自带G血的英语Geek/大学生口语老师/简书,知乎专栏作者/持有TESOL国际教师资格证/APEC未来之声演讲比赛评委。
福利:即刻关注,获得个人英语成长,名人演讲,55部英语电影,
近20本英文原版书籍,70首欧美歌手MV,经典语法等干货资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