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我分享了“3件好事练习”,查看原文请点击👇
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反馈。
有人试了几天,“这让我自信了起来,原来我挺能哈哈”——继续加油哈!
有的说晚上回忆,根本想不起来白天都干了啥,“可能时间太被碎片化了,没有深度的体验”——多好的观察和思考!
也有朋友提出疑问:
“不管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我都提炼其中好的,就算没有好的,也从好的那一面做解读,这会不会让我有点“自欺欺人”呢。会不会其实生活并没有改变,我只是营造了一个假象而已呢?”
02
这个提问很好,也呈现了父母对青春期孩子可能有的担心——
“我们很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从积极面做引导,就怕孩子绷不住。但是,时间长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他遇到问题,总是能找到自恰的借口,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该提升的部分得不到提升。看似风平浪静的,但一直在原地踏步。”
3件好事练习,关注积极面,培养积极视角,可以让我们/孩子看到资源,充分调动内在动力,激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少地深陷情绪泥潭,减少内耗,提升自我肯定。
可以说,3件好事练习,是一种“气质”的养成,是基本面。它有助于我们/孩子以更稳定、积极的状态迎接挑战,但它不是挑战本身。

03
在基本面之上,有些问题迎刃而解,有些问题不会自动消失,我们可以搭配另外一个练习——

逆流而上1件事。
即聚焦在行动层面,每天有1个突破自己的挑战。

分解这个练习,最重要的1点是:
行动。
不是停留在想法层面,而是聚焦在行动上。

但是,不要求宏大的行动, 小剂量的行动就可以。
也不要求这个行动立刻就有结果反馈,只要去做就可以。
比如:
一个大三的学生必须和他的导师沟通某个论文方向,但是他非常恐惧和老师的沟通,纠结了很多天,在头脑里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尽了,还没和老师联系。
那么,他今天的“逆流而上1件事”,就不再是在头脑中排练怎么和老师说更好,老师没反馈怎么办......而是给老师发出一条微信,表达他的想法,需要得到哪些支持等等。
也许,直接去办公室找老师面谈,或者给老师打电话,效率会更高,但是,他选择了发微信,这作为“启动”也是可以的。当然,为了防止再把自己“藏起来”,更便捷的和老师建立链接,他也可以发微信预约和老师面谈的时间。
04
这个练习,最可能被搅动的2个区域是:
1、能力的舒适区
一直在舒适区内忙忙碌碌,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感,反而更容易滋生焦虑。

而逆流而上1件事,就是突破舒适区的练习。我们因此感觉到能力的局限,是正常的。这不是问题,是攀登途中必须经历的。

2、不适的情绪体验区
有时候,我们不敢逆流而上,而选择随波逐流,或者顺流而下,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让我们不适,因而逃避。

逆流而上1件事,就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克服情绪对我们的干扰,尽可能忽略大脑中繁杂的声音,专注于行动本身。

当不适的情绪体验发生时,勇敢接纳它们,感知它们,不闪躲,不逃避。不适不是一个问题,带着不适向前走是生活的常态。
对以上这2个搅动有提前的认识,就更有心理储备去实践这个练习。
3件好事练习+逆流直上1件事,两者结合使用,坚持这样去做,可以帮助我们自信又强大,不仅适合父母,也适合孩子们使用。
💛 💛 💛
开放我的个人微信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