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这几天,刚刚发布的《2023懂车帝冬测》捅了车圈的马蜂窝。
先是,“遥遥领先”的余承东在朋友圈开喷“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
随后,长城、吉利两家大厂先后表态,质疑《2023懂车帝冬测》的测试结果——长城官方要在12月14日召开“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会”,正面硬刚懂车帝;吉利方面则是由集团高管杨学良发文,公布了吉利测试车辆的后台数据和各种异常猫腻,用事实打脸懂车帝。
区区一个测试项目,竟能引来多家汽车大厂地集中“围剿”,实属罕见。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聊聊我的看法。
一、懂车帝冬测有没有问题?
问界和吉利目前提供的一系列质疑,有细节、有逻辑、甚至有数据,我倾向于认为,懂车帝的冬测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很难服众。
二、懂车帝是否存在区别对待?
懂车帝官方的回应是不存在。我梳理了一些线索,大家可自行判断。
1、此次冬测的某些项目中,某品牌旗下车型均名列前茅。问界、吉利、长城的车型几乎垫底。
2、排名靠后的问界、吉利、长城掀桌子了,但某品牌目前暂无动静。
3、在续航里程测试里非常重要的车速、加速度等关键性的指标,懂车帝的测试规程里似乎只字未提。整个实际测试过程中,只规定了 24 ℃的空调温度。这也意味着,给测试员留下了搞小动作的空间,万一驾驶问界M7时暴力行驶猛加速,而驾驶其他车辆时平稳匀速,问界M7的续航自然好不到哪去。
倒不是说懂车帝就一定动了手脚,只是这种漏洞、bug,难免会给人遐想空间“万一懂车帝动手脚了呢?
4、网友怀疑“懂车帝被人充了值”,而懂车帝目前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有人说,懂车帝是曾经的王自如。
这种论调有一定的合理性。测评的立命之本,是公平公正,根坏了,就容易塌房。当年罗永浩怒批王自如“被包养,就不要谈人格独立”;如今,懂车帝冬测被车企质疑不科学不可信,公信力已经松动,只是没有证据证明懂车帝被包养而已。
媒体做测评,难得不是资金技术,而是能不能守正立场。
三、懂车帝的补救,学了五月天?
懂车帝回应车企质疑时,还诚邀50+新能源品牌现场观测,并将于12月14日全程直播。这与上周五月天被质疑假唱,然后邀请粉丝见证巴黎演唱会全程真唱如出一辙。
问题是,懂车帝后面公平测试1000场,也不能证明你前面的测试可能有猫腻啊

四、长城、问界、吉利,这次为什么大动肝火?
1、时机上,12月是车企冲刺全年销量业绩的关键月份。为了达成年初定下的目标,车企往往会疯狂促销,所以年底往往是汽车消费高峰。
2、懂车帝此时进行极寒测试,可谓是拿捏住了车企的七寸。比如,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次懂车帝冬测,长城、问界、吉利的主力车型续航成绩垫底,很可能对其销售产生负面作用。
3、从车企的角度看,我在卖力吆喝冲业绩,懂车帝却打着测试的旗号来拆台。换做是谁,都会牙痒痒。
4、车圈的水一直很深,分享一个资深汽车媒体人的故事:
从纸媒时代到PC时代再到现在,汽车媒体其实一直与车企有紧密合作。
车企习惯在每年12月提前制定第二年的广告营销投放计划,这时候汽车媒体就会进行“公关”,为自己多争取预算。
汽车媒体的“公关”手段多种多样,有时候讲交情、攀关系、喝顿大酒就能搞定。如果有车企头铁,给同行投钱不给自己投钱,老板立马就拉编辑开会,策划一些针对性的选题,“逼”车企乖乖掏钱。
科技在进步,但难保一些汽车媒体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时代,改不了“碰瓷”的套路。
5、新能源车品牌与传统燃油车品牌的不同,不只是产品形态、功能的差异,还体现在市场营销和运营逻辑上。比如特斯拉、蔚来的直销模式,又比如这次问界们质疑第三方的测试,或许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已经不想再被车媒裹挟。
这也给所有车媒敲响警钟,未来做内容,不能别有用心的乱来了。因为现在的车企,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6、三大车企发飙的核心原因,还是察觉到消费者变了、觉醒了。
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获取的信息是多了,但质量可谓是泥沙俱下,禁不起推敲的车媒内容以及“恶意黑、无脑吹”的水军充斥网络。
“人云亦云,不如独立思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重新回归,成为消费者做决策时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汽车媒体的内容,没那么好骗了,且一旦汽车媒体做的内容暴露出破绽、缺陷,将会自动消解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车企也就更有底气向汽车媒体开炮。
至于买车,媒体测评内容的参考价值,有但并不多,还是建议大家多去试驾、亲自感受之后再决定。

作者简介:刘三关,【公关头条】主理人,商业咨询专家,专注新商业、新品牌、新营销,服务过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王老吉、美团、抖音等世界500强企业、品牌。
关注【公关头条】,与百万广告公关精英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