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接《中国的应变策略》。

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分布图,围绕俄罗斯呈一个明显的弧形,乌克兰即处于这条弧线上。
近几年,“战略断层线”的概念重新被各方关注。
具体来说,美国自二战结束开始就分别在东欧和东亚建构了两条“包围线”:
一条在东欧,冷战前是穿越德国、匈牙利和奥地利的中间,即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线;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将这条防线向东推,目前交锋阵地已经在乌克兰。
另一条在东亚,沿着朝鲜半岛三八线、日本、冲绳、中国台湾和菲律宾一路画下来形成“第一岛链”,以关岛和澳大利亚作为后方基地。
纵观冷战至今的地区性危机事件,基本都发生在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上。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欧洲的大量军事资产陷入无事可做的境地,于是1990~2010年代美军将中东打造成其最重要的战略区域,连着打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场大战。
至拜登上台的2021年初,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可划分为3个战略区,即欧洲、中东和亚太。
美国最大的15个海外军事基地中,有七个位于北约国家(六个欧洲国家和土耳其),四个位于亚太地区,三个在中东,还有一个在加勒比海。
其中,驻军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一东一西形成两大战略支撑。
拜登上台以来,在地缘政治层面做了很大的调整,通过阿富汗撤军和抽调驻中东军事资源等操作,美国把中东战略区地位降格,相当于从“三个大军区”调整为“两个大军区+一个副大军区或军分区”。
这样一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显得愈发明朗:美国在东战略断层线上与中国对抗,在西战略断层线上与俄罗斯对抗——前者目前处于接触/遏制状态,后者则已经爆发了大规模代理人战争。
犹记得特朗普时期,一些西方观察家常常感叹:“美国愈发清晰地听到中国追赶的脚步声”;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世界很可能滑入新冷战对抗。
然而自2023年年中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一些变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