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遥望嘉陵江。

山城游记
作者:成殿明

重庆于我,好像一个早已相识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雾里雨里一直在那里等我们。
儿时起,背诵了诗仙李白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的《早发白帝城》,这几句诗,便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的故址,就在今天重庆奉节的白帝山,这首诗,让我从那时起,就对重庆有了向往。
少年时,读小说《红岩》,重庆的一个个地名:磁器口、沙坪坝、朝天门等……都刻在我记忆里了。重庆这个城市,于我,又多了如儿时玩耍的身边弄堂般的亲切。
11月初,我和妻子聆风,匆匆间就有了一场说走就走,从上海到重庆的旅行。只是我没想到,顺带着,我们还有了一场人生第二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千里会网友”。
1、
我们上一次“发狂”会网友,是在2019年的春天,与一枚。
那时,妻子聆风与一枚同在二湘的《狂流》《暗涌》读者群,聆风很喜欢一枚在群里的分享,就加了她微信。那时候,我们夫妻经常一起读一枚的朋友圈,从她每日点点滴滴的分享中,深切感受到她对一双可爱的儿女深情款款的爱,她的马拉松跑者的身份也让我肃然起敬。
2019年春天,从朋友圈看到一枚回国探亲了。在我心里,一枚正直有爱,真诚热情,又富感召力和行动力,窃以为是值得信赖可以深交的朋友——于是我撺掇妻子在她探亲结束返回美国路过浦东机场转机时,见缝插针,相约见面。
老夫聊发少年狂——向来谨慎的我们,在2019年4月6日,不可思议地奔赴浦东机场,平生第一次去会见了网友,虽然时间短暂只有一两个小时,却真正是相见恨晚,不虚此行。
后疫情起,一枚参与编纂日记和接力并之后与众接力者开辟耕耘一枚园地所表现的勇敢和担当,令我们深为敬佩,更加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判断。
此谓“狂一”。为“狂二”铺垫,使读者不墮五里雾中。
2、
11月3日,我和妻子在浦东机场,准备搭机去重庆。妻子想起2019年在此与一枚的短暂相聚,一晃四年多已经过去了。 

正好那时一枚发微信来,她就告诉一枚,我们在浦东机场呢,周末去重庆一游。

一枚就对妻子说,园地作者“我住长江头”大姐就在重庆,她年过七旬,为人极赤忱,对园地朋友间的情谊尤其看重。如果我们此行有时间与她联系相约一见,她想长江头大姐一定会非常开心。
一枚推荐给我们相见的人,又同为园地耕耘者,我们当然愿意!妻子立即申请加了长江头大姐的微信。
3、
初抵渝都,登高而行,一眼望去,都是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钢筋森林的庞然大物超乎想象,恍惚间,觉得这远非我记忆深处印象之中的雾都和山城。
到了重庆,真正领略了什么叫“开门见山”,一楼出门、十楼出门、二十楼出门居然都可以是通衢平地,让久居平原的我们惊叹不已。
因为住在洪崖洞旁边的酒店,故此当晚就去逛了这个大名鼎鼎的洪崖洞。

洪崖洞。
入夜时分,洪崖洞金碧辉煌、灯光璀璨,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此处的吊脚楼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具有独特的层次和质感,山色水景令人目不暇接。洪崖洞的洪崖门,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塞,亦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
在悬崖峭壁上建成的高达13层的吊脚楼群,体现了古代巴蜀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高超的建筑水平。洪崖洞由于其历史文化建筑美食,仿佛成为渝都闪亮的名片。
移步千厮门大桥,看到天梭形的大桥主塔和琴弦般的斜拉索,在各色灯光映照中分外醒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这一句虽然写的是南昌的滕王阁,却也是我眼前的重庆。人和自然、古风和现代交融生辉,妙不可言。
4、
11月4日,周六,我们特意去解放碑,拜谒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解放碑。
居于繁华商业中心的纪念碑显得简单朴素,透露出战争刚结束时的艰难困苦,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主题碑。碑的正面朝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隶书大字,由时任市长张笃伦题写。
此后,我们根据自己拟就的攻略,徒步寻觅白象居。白象居共24层,整幢楼没有电梯,这引发我们强烈的好奇心,极有兴趣前去一探究竟。
其实这只是一幢普通的居民楼,现在居然成为一个网红打卡景点,各类网站各种主播各样视频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尤其是节假日的大量游客,嘈杂吵闹乱扔垃圾,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而部分低收入居民(老弱病残为主)通过小卖部文玩餐饮等方式居家就业,减轻了家庭支出的负担。游客和居民需要和谐共处,月入一千元的群体最首要的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吧?!
出了白象居,顺路前往湖广会馆。远远地,黄墙黑瓦雕梁画栋即映入眼帘。会馆建筑外形既有湖南、湖北及江南一带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坐落在半山腰的建筑群分层筑台、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湖广会馆。
明清时期,依托长江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地理条件,山城乃为八省通衢,一时商贾云集。湖广会馆既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又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时间所限,会馆稍做停留后即步行东水门长江大桥越江。漫步桥面,两岸葱郁葳蕤、绿意盎然,江水波澜不惊风平浪静,浑然不觉深秋已至。至对岸龙门浩老街,酒肆小铺散落其中,上下盘旋,道路各异,眼见者未必能得门而入,颇为吊诡。清·王尔鉴《龙门浩月》有诗云:
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月自耀云根;

雪浪盘今古,冰轮变晓昏;临风登彼岸,涂后有遗村。
午餐猴哥酸菜米线,体验本地美食,价廉而物美。
其后赴长江索道,不愧网红景点,男女老少络绎不绝,蜿蜒曲折、项背向望。排队逾半小时,始得登入轿厢。晃晃悠悠之际,尽赏山光水色。索道双轨,一来一往,曾经和轮渡一样,是雾都人民跨越长江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越江大桥日益密集,现在已经是旅游观光的载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在嘉陵江和长江两江之间,朝天门码头仿佛即将启航的泰坦尼克号巨轮。
网上推荐的拍照打卡风景点中,赫然有个来福士商业中心,我很不以为然,大商场而已,有必要么?无意中步行过程也略过了此景。后妻子建议前去观光,想不到确实感觉颇为惊艳。来福士整个建筑群体现了设计师的精心构思与设计,将重庆当地的吊脚楼和现代楼宇完美结合,所呈现的现代建筑美感和视觉冲击,值得成为一个旅游休闲的地标。

来福士,仿重庆吊脚楼。
下一个景点是十八梯。据说十八梯名称的由来如下:约在明朝时期,此地有口水井,为附近居民水源,而水井距居民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故此得名“十八梯”。经过维修改造开发利用,现集餐饮娱乐观光等为一体,成为旅游景点之一。水井旁孩子们嘻戏奔跑、欢笑打闹。
回望历史,1941年6月5日,在日机持续五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十八梯、演武厅和石灰市防空洞隧道发生了避难者窒息践踏伤亡惨案,遇难者约2500人,酿成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惨案”,又称“六·五大惨案”。

十八梯。

5、
周日11月5日,我们赴鹅岭公园会网友“我住长江头”大姐。
大姐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完全看不出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我们虽是初见,却似多年老友,没有隔阂、毫不生疏。从日记,铁L女,俄乌战争到哈以冲突……我们思路相通,观点一致,聊得不亦热乎。
鹅岭公园古色古香,颇有历史感。园内古树盘旋枝叶遒劲,瀑布小悬溪水径流水声悦耳。
登园中观景楼,高台之上360度环顾重庆美景,极目远眺,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重庆瞰胜楼楼顶。
之后,我们去鹅岭二厂。
鹅岭二厂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如今已经改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创公园,深受年轻人青睐,是重庆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电影《从你的全世界的路过》曾经在这里取景,引得众多姑娘小伙流连忘返,拍照摄影。
站在鹅岭二厂厂房的观景台旁,恰巧当日,一枚园地刊发了长江头大姐寻访英烈的长文《鹰击长空,志在冲天》,遥望着沉默的江水,大姐激动地向我们诉说之前连她这个本地人都不曾知晓的抗日空军的故事,并且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这篇纪念文章。
出了鹅岭二厂,前往慕名已久的李子坝轻轨穿楼。
李子坝因其轻轨穿楼闻名天下,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奇景。我们在观景台眼见轻轨一进一出,如同上演电视剧一般,又特意上车体验了一把人在车中把楼穿,竟毫无惊险刺激的感觉。
李子坝轻轨穿楼途中,经公路由上而下转入嘉陵新村的小径,我们还邂逅多个意外的惊喜。
首先俯瞰到一座年代久远风格特殊的圆形建筑,在居民楼里拾级而下,环绕大半看到墙上的铭牌,方知是孙科重庆旧居,又称圆庐。该建筑系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旁为坡屋顶,风格简洁流畅,造型独特优美。
步行向前,看到指示牌标示与李子坝方向相反的左前方数百米有史迪威博物馆,遂决定改变计划先行参观。傍山而行,左侧山势陡峭,右侧低处,江水平坦宽广。
步入馆中,首先看到庭院中的将军雕像。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42年的军旅生涯里,他为中国人民抗战事业做出了无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的老朋友。在中国,他获得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博物馆。如此的殊荣,是因为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履历和功绩非常出色。他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深厚,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是“最优秀的战士”。
马路对面是“飞虎队纪念馆”,顺着台阶我们步入其中,看到许多珍贵的史料和模型。
那些充满朝气、胸怀社稷,尽忠报国、慨然赴死的年轻人,当他们肩负使命鹰击长空之时,那种壮怀激烈勇往直前,让我们泪眼朦胧。我们凝视着这些青春的面庞,心里汹涌出无比的感慨与感动。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那场坚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重庆人民和世界渴望和平正义的支持者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冒着日寇五年多无差别轰炸,构筑遍布整个城市数以千计的防空洞,军民融合,全力抗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曲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勇不屈之歌。
鹅岭二厂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史迪威将军博物馆和飞虎队纪念馆门可罗雀寂静冷落,两厢对照,令我们不甚唏嘘。
当我们在说历史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我们不能选择性地记忆历史。毋忘过去,铭记历史,还历史以真相,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那天是11月5日,正好还是园地作者江棋生老师的生日。园地作者群里,大家都在为江老师的生日祝福。在武汉作者吟诗作赋为江老师的生日写的那首《点燃烛光》的原创歌曲里,那一句“你在记录着不应忘却的往事,你说迫默则辱应鸣而尊”,也是道出了我和妻子那一刻在重庆的心声。
当天,我们乘机返回上海。
这一趟到重庆说走就走的旅行,虽是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与长江头大姐的“网友见面”所产生的共鸣和情谊,更是让我们珍惜。
重庆,美丽的山城,我们还会回来的!

【作者简介】成殿明:一个稍具常识,欲明是非,寻求真相的人。


相关阅读: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我手写我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选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